查看原文
其他

冯学荣:蒋介石炒股,清政府,台湾,出草的番人

冯学荣 冯学荣奇谈研究所 2021-09-12


蒋介石炒股,清政府,台湾,出草的番人




01

 

许多读者朋友,都隐隐约约听说过蒋介石炒股巨亏的事情,但是好像具体咋回事,又说不清楚。

 

好吧,今天老冯用最浅显的语言,把这事给大家说清楚。

 

事情是这样的:

 

蒋介石原本在广东跟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不过由于当时广州是广东帮(汪精卫、胡汉民、陈炯明、许崇智等等)的天下,蒋介石一口的浙江话,没人待见他,大家都排挤蒋介石,蒋介石在广东无所作为。1920年初,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

 

“今年拟学习俄语,预备赴俄考察一看,将来做些事业,或学习英语,游历世界一周,访探各国政治,以资采择。二者如不能,即在事业方面立足,组织棉麦会社,种植棉麦,否则充当经纪人。作棉花、棉纱买卖。”

 

是的,当时蒋介石已经做好打算:如果确实在政治上没有前途的话,那么我就去做生意。

 

所以,蒋介石离开广东,去了上海。

 

刚好在1920年2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当时人在上海滩的蒋介石、陈果夫、戴季陶等人,做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经纪人,当时蒋介石的商号是“恒泰号”。

 

简单地说,就是蒋介石这一帮人,成立了一家股票经纪公司,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然后炒股,低买高卖,并从中赚钱。

 

用人话来说,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大家能看明白吗?

 

那么,当时蒋介石入手了哪些股票呢?

 

其实,蒋介石当时入手较多的,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自己的股票。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是供人买卖股票的平台,不过这个平台本身,也上市了,也发行了股票,当时是这么回事。

 

这个“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股票,当时叫做“本所股”,发行价是29.9元一股,蒋介石后来大量入手了这支股票,而且建仓还挺大,蒋介石入手之后,这支股票就开始涨了,从几十块钱一直涨到120块,最高的时候,涨到了242元一股。

 

蒋介石在最高峰,他的“恒泰号”,赚了832.5万银元。

 

好景不长,一个很大的坑,就在不远处等着蒋介石,这个大坑,就是爆发于1921年年底的“信交风潮”。

 

事情简单地说,是这样的:1921年底,上海股市经过了一年多的野蛮生长,泡沫已经吹得很大,各种场外资金,通过各种信托基金等形式,盲目冲入股市,终于在当年10月,市场上的风险意识急升,资金链断裂,引发股市恐慌,上海的股民,纷纷抛售手上的股票,导致上海滩爆发了一场信托公司和交易所纷纷倒闭的风潮,这在当时,就叫做“信交风潮”。

 

在这次的“信交风潮”里,上海130多家交易所经纪机构,基本上全部倒闭,最后只剩下6家,而蒋介石他家的商号,就是在这场“信交风潮”里,一夜之间倒闭了。

 

蒋介石的证券经纪公司倒闭,导致他负债60多万元,当时蒋介石一贫如洗,负债累累,此时儿子蒋经国在上海求学,连15块钱的校服费用,蒋介石都交不起,日子过得非常窘迫。

 

后来怎么摆平呢?后来蒋介石通过关系,找了上海大亨黄金荣,帮他摆平了。

 

炒股的失败,改变了蒋介石的一生。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部在广州对孙中山先生发动叛变,孙中山撤到永丰舰,游弋于珠江,并发电报,召唤蒋介石来广州,共同战斗。

 

在股市中亏得伤痕累累的蒋介石,嗅到了机会,于是,他火速去了广州,与孙中山先生同生死,共患难,并因此赢得了孙中山先生的信任。

 

两年之后,孙中山委任蒋介石为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

 

蒋介石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我也就不说了。

 

02

 

我们近代以前的中国人,为何要那么早结婚呢?

 

大家知道答案吗?

 

答案其实也是一捅即破,非常简单:因为古人死得早。

 

古代中国人结婚早,那是因为那个时候他们的平均寿命,真的是太低了。

 

举例说,近代以前中国男子的平均寿命,长期在40岁左右徘徊。

 

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疾病。

 

在古代,大自然的坑,真的是太多了,有霍乱,有伤寒,有痢疾,有天花,有鼠疫,有流感,有狂犬病,有登革热,有心脏病,有肺痨,有破伤风,有各种瘟疫,有肝硬化,有白血病,有禽流感,有胆结石,还有糖尿病(消渴症)……

 

随便一个,都是要人命的。

 

古代的中国人卫生意识差,尤其不懂得饮水卫生,他们不知道这些疾病的病因,也没有什么特效药,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活到40岁左右,不是被这个病缠上,就是被那个病缠上,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那时候卫生情况糟糕,人活个40岁,得个重大疾病很正常,不得那就是幸运儿了。

 

总之,躲得过这个,躲不开那个。

 

所以,近代以前中国的男人,长期处于人均寿命40岁的上下。能活到50到60岁的,算是美满。能活到70岁的,已经是大自然的幸运儿了。

 

所以,古代中国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

 

我们假设近代以前,一个中国男子在17岁的时候结婚,19岁做父亲,把孩子拉扯到18岁,当父亲的,就已经37岁了,这个时候,大自然交给他的传宗接代的使命,完成了,他也就该死了。

 

所以,再活个两三年,四十岁左右,他也就死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近代以前的中国,男子通常在17岁之前,就要结婚。

 

如果不那样的话,我们不妨假设,他在25岁结婚,27岁当爸爸,40岁死了,孩子才13岁,都还没养大成人。

 

孩子才13岁,就死了父亲,

 

谁来养活孩子呢?

 

传宗接代的使命,未能完成。

 

这显然是行不通的。

 

所以,古人们吸取教训:结婚必须要早。

 

结婚太晚来不及把孩子养大

 

读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恍然大悟了?

 

对的。

 

古人不笨。

 

他们反复经历过,反复总结过,反复计算过了。

 

当时的人均寿命低,只有“早婚”一条路,才能保证家家户户传宗接代工作的顺利完成。

 

大家记得添加老冯的微信号防止失联(长按扫码即可)



03

 

看过电影《赛德克巴莱》的朋友,都清楚当年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殖民台湾,是非常残酷的,当年日本人和台湾的番人,经常爆发各种血腥的战争。

 

然而,我们今天谈一个有趣的话题:试问在甲午战争之前的大清,台湾的清朝军政当局,和当年的番人,关系是不是很融洽呢?

 

答案其实令人哭笑不得。那就是:并没有。

 

是的。并没有。

 

事实上台湾的清朝当局,和番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很血腥的。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大清将军施琅发兵灭了郑氏王朝之后,大清帝国在岛上设置“台湾府”,开始在台湾岛施政。

 

然而,大清的官兵面对凶悍难教的番人,当时感到十分头疼。

 

因为从番人的眼中看来,任何外来人,都是异族,都是敌人。

 

而且,番人有“猎首”的恶俗,也叫“出草”,就是把一个陌生男人的脑袋砍下来,把头颅晾干,挂在自己的茅草房旁边,以证明自己的英勇。

 

举个例子,1769年,清政府任命的“嘉义通事”吴凤,在进入阿里山的时候,就遭遇番人“出草”,脑袋被完完整整地割了下来。

 

吴凤,只是众多例子当中的其中一个。

 

更早的时候,在1731年,爆发了“大甲西社抗清事件”,当年年末,番人道卡斯族,因台湾府指派劳役过多,群起反抗,番人烧毁了淡水抚民同知衙门,并杀伤衙役兵丁若干,同知张弘章逃走。

 

诸如此类的血案,层出不穷。

 

清政府很头疼。

 

于是,后来清政府决定:画界封山。

 

也就是说,划一条界线,将汉人与番人,隔离起来。

 

意思是说:我不去打扰你,你也不要来打扰我。

 

总之,我让你自生自灭。

 

即使如此,番人仍然未能安守本分,而是频繁下山越界,攻击汉人官民。

 

隔离政策无效。

 

大清帝国台湾府,无奈之下,只好搬出最后一招:剿杀。

 

所以呢,署理福建总督郝玉麟派出总兵王郡,亲征番人,并先后从大陆本土征调官兵六千多名,来台参战。

 

清军在平乱过程中,采用“以番制番”的手段,利用番人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仇恨,唆使一个番人部落,攻击另一部落。

 

这个情节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对。其实就是《赛德克巴莱》的大清版。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日本人在番人之间玩的那些把戏,原来我大清,早就玩腻了。

 

后来的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开山抚番”政策失败之后,也失去耐心,对番人再度采取了剿杀的态度。

 

在刘铭传的剿杀政策下,许多番人的部落,不是被“破庄灭族”、“丧身灭社”,就是逃离原本的活动领域,迁入深山。

 

然后呢,刘铭传将汉人迁徙过去,进行开垦。

 

1877年,清政府派官开山辟路,遭到番人阿棉社、奇密社、纳纳社反抗。清军进剿。

 

清军将领吴光亮,是个狡猾的人,他知道番人骁勇,于是设下饭局,诱骗番人部落骨干前来吃饭,酒醉之时,清兵一拥而上,将他们杀死。

 

紧接着,清军也开始在当地对番人开展大屠杀,幸存者四处逃亡,这件事在历史上,叫做“大港口事件”。


1878年,清政府组织汉人移民山地,并因此与番人噶玛兰族、撒奇莱雅族发生剧烈冲突。

 

噶玛兰族、撒奇莱雅族发动攻击,清兵将领吴光亮又一次带兵进剿,这一次,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杀光。

 

头人则逮住,凌迟处死。

 

噶玛兰族和撒奇莱雅族,几乎被清兵全部杀光。这件事在历史上,叫做“加礼宛事件”。

 

据统计,刘铭传在任期间,和番人打了四十次的大小战斗。

 

其中1889年,刘铭传在宜兰遇到番人突袭,清兵当场战死273名。

 

事件传到北京,光绪皇帝闻讯,拍桌大怒,立马下旨:严行剿办,以儆兇顽。

 

于是,刘铭传再度带兵入山,对番人进行剿杀。

 

在整个大清王朝统治该岛的过程中,爆发过无数次的番人抗清事件,除了这里谈及的之外,还有大庄事件、骨宗事件、狮头山事件、太鲁阁事件、观音山事件等,不一而足。

 

好吧。

 

这就是大清和番人的关系。

 

那么我们往前一点看,郑成功治理台湾期间,和番人有没有做到和平相处呢?

 

答案是:也没有。

 

事实上,明郑王朝(郑氏帝国)和番人当年的关系,也是非常的血腥。

 

举个例子:

 

公元1670年,郑经(郑成功之子)麾下的猛将刘国轩,因与番人争地,闹出矛盾。番人的斗尾龙岸社、大肚社、沙辘社等,联合对刘国轩发动攻击。

 

刘国轩带兵攻下沙辘社(今台中市沙鹿区),并对沙辘社的“平埔族”番人,开展大屠杀。

 

刘国轩不分男女老幼,把番人从数百人一直杀到只剩下六个。

 

这些,就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历史的往事。

 

近期精彩回顾:徐锡麟的临刑供词,香港曾经有死刑,古人为何死得早
神风特攻队,大汉奸秦桧,中华文明
东北话和日语,瘴疬之地,包拯的年薪
荆轲刺秦王,私盐官盐,满清的奴才
这些历史的内幕,实在是相当有趣
康熙,鳌拜,高山族,王昭君,天花病
石达开,唐太宗,胡雪岩,日本人与西医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