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伟:抗疫复工,人力资源服务的挑战和机遇 “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战‘疫’讲座”微信课程第四讲全文
编者按:
防控疫情的同时,全国各地正在开始有序复工复产。返岗专列、点对点服务、网络招聘。作为劳务输入大省,浙江该如何平衡抗疫和复工之间的关系?作为创新创业者,又将在此次抗疫复工中,怎样抓住人力资源服务中的机遇?
2020年2月20日晚上8点整,“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战‘疫’讲座”微信课程第四讲顺利开讲。浙江大学紫领导师、浙江省政府参事、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会长、原浙江省人社厅党组副书记袁中伟带来主题讲座:抗疫复工,人力资源服务的挑战和机遇。
现将全文整理如下,和大家分享。
袁中伟,浙大紫领导师、浙江省政府参事、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会长、原浙江省人社厅党组副书记。
讲座主要分成三个话题,分别是:抗疫复工人力资源服务面临的空前挑战;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的总体思路;挑战下的创新思考以及如何抓住机遇。
1
抗疫复工人力资源服务
面临的空前挑战
1月20号,钟南山院士带领的高级别专家组表示:武汉新冠肺炎可以人传人,至此疫情防控工作全面铺开。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中国14亿人口、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突然按下了暂停键。眼下,全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抗疫和复工之间的矛盾。
春节期间,虽然全国按下了暂停键,但是大量的一线工作人员,特别是卫生技术人员以及人力资源服务方面的人员一直在坚守岗位。现在基层工作人员的压力很大,同时承担抗疫和复工两项工作,工作重心从抗疫开始向复工转移。
切
断人流 全民抗疫
习总书记说,人民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按照浙江大学李兰娟院士所建议的方案:要打赢这场战争,唯一有效的手段就是阻隔封闭,就是切断人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声令下,各地政府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开始了异常艰巨的工作:切断人流。
1月23日,武汉封城。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省份。之后,广东、湖南等地相继启动一级响应。1月24日,继湖北、安徽后,全国各省都开始了一级响应。同日,春节假期开始。1月27日,国务院下发通知,延长春节假期。全国人民居家隔离,人流被阻断。
1月底,全国各大城市实行了更加严格的小区管理、小区封闭;村镇实行了更加严格的村和街道封闭。起初这些措施都是防止外面的人进来,大家似乎还抱有侥幸心理。但是后来,三件事情彻底把全国都封闭起来了。
第一件事情,赋予社会基层管理者最大权限,比如小区保安、村庄管理人员、志愿者等。疫情期间,小区保安可以对业主进行严格管理,戴着红袖章的村庄管理人员可以进入家庭,对不合要求的地方进行管理,大家都很服从和遵守管理规定。
第二件事情,某领导视察时受到管理人员阻拦,领导表示很高兴,并表示仿佛看到了新版的列宁和士兵。此事经媒体宣传在全国流传,各地封村、封小区、封街道的措施进行得更加彻底,例如有疫区出台政策,每户家庭每两天只能派一名成员外出采购物资等。
第三件事情,对擅自复工企业进行处罚。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一名企业主擅自提前复工加班,最后被公安机关处以五天的刑事拘留。这件事情经媒体报道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敢擅自复工。
至此,交通停运,人流被彻底隔绝。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人流是第一位的。人流一旦控制住,整个社会就冻结了。
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及时向全省发出倡议书。一是倡议不能召开面对面的招聘会;二是请各有关单位、有关机构做好病毒防控工作和消毒工作;三是要协助政府做好对人员的管控;四是正确处理防疫期间的劳动关系。
在各方努力下,中国这场抗疫的人民战争进行得非常成功。特别是浙江省,从开始处于全国感染的第二位,已经下降到第四位。可以说,除了湖北武汉等地,全国防控疫情的阻击战已经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胜利。
复
工复产 迫在眉睫
防控疫情的巨大胜利,是以经济付出沉重代价得到的。当然,在人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其他一切都应该让路。所以包括人力资源服务在内的社会各界,坚决地投入到了抗疫的人民战争中去。现在抗疫取得了巨大成绩,经济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稍有处理不当将会引发比较严重的后果。根据预计,二月份整个中国经济将沿着下行通道运行。
第一,制造业和服务业下行对产业链的负面影响。制造业估计下行将会超过60%,服务业下降将会超过90%。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大幅度下降,对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产业链将面临着被转移、被替代的风险。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就公开表示,这对于产业链流入美国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虽然,产业链流入美国非常困难,但是流到东南亚国家以及其他可以替代国家的可能性还是存在。如果后续复工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我们的产业链确实可能被转移、被替代。
第二,国内产业上下游配套面临着断裂的风险。例如,某企业虽然复工了,但是上游企业未复工,下游企业也未复工,这家企业就无法正常运作。对浙江这样产业链配套全球最全的地方来说,如果产业链的上下游面临断裂的话,将对浙江制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第三,是中小企业的经济压力。中小企业产品积压、贷款要还、工资要发、房租要付、保险要交。如果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复工之日很可能就是倒闭之时。有专家表示,中小企业停工一个月的话,有50%的公司会扛不过去;停工三个月的话,有89%会扛不过去。
第四,如果大量中小企业扛不过这段时间,开工以后,将会迎来裁员潮、失业潮。届时,社会稳定也会受到极大威胁。所以在抗疫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必须认真考虑复工复产。
复
工复产 困难重重
从2月3日开始,特别是2月9日以来,浙江各级政府都在考虑如何尽快复工复产,基本上要求2月17号以前,应该有20%的企业复工,本周(2月20日前后)应该有60%的企业复工。但是复工复产困难重重。例如,某基层街道党委书记就表示,辖区内企业复工往往只有寥寥数人来现场上班,更多人还是选择居家办公,选择互联网远程沟通。很多上下游产业都没有复工,可以说是复工却没有真正复产。
要实现真正复工复产,有三个心理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是企业的心理预期。企业家花了大量心思和成本复工,他们会担心:万一有个别员工被感染、传染其他员工的问题;企业是否会被再次封闭的问题。第二是员工的心理负担。员工担心复工之后,与外省员工接触,如果这些员工有人携带病毒,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第三是员工家属的心理负担。如果员工在企业被感染病毒,传染到家庭,影响到老人小孩。
实际上,社会宏观环境在前一阶段抗疫的过程中已经稍有一点神经质。大家对于新冠病毒抱着极大的恐惧,对于它的传染性也抱着极大的恐惧。所以复工复产最大的问题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的问题,是没有外省的员工来上班的问题。
浙江是一个外来员工输入的大省。据统计,全国前五大外来员工的省份,第一是浙江,第二是广东,第三是江苏,第四是上海,第五是北京。浙江省有将近2000万的外来人员,也就是新浙江人。但是他们基本上在春节之前都回乡去了,现在出不来。即便工作组去了,人力资源机构去了,他们自己本人也愿意出来,但最后可能是村庄管理员不让他们出来。村庄的基层管理人员表示,如果离开,就需要上级领导开证明,明确表示一旦出了问题,由谁负责。现实中很难找到愿意开证明并明确表示愿意担责的当地领导。所以复工复产中的人员缺口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近日,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也发出倡议,提倡要紧急动员人力资源机构,大规模引进外省的员工。浙江省也召开大会,分管省长、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都参加了会议。所以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大量招聘外省员工到浙江企业来就业。
谁也不敢说,病毒会不会再传染。但是谁都不敢做企业,未来都倒闭怎么办?所以这对人力资源是巨大的挑战。一定要在确保疫情不扩散,确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让员工复工,让企业复产。
2
浙江省人力资源发展的总体思路
党的十九大以后,浙江省人力资源发展总体确定的是“123”的思路。“1”是围绕一个中心做人力资源服务。“2”是推进两大融合。“3”是把握三个重点。
一个中心
“1”是围绕一个中心做人力资源服务。一个中心指的是:把浙江打造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有专家曾表示,一个创新中心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创新所随时需要的配套能力。第二个条件是创新所随时需要的配套人才。浙江现在是全球配套能力最强的两个地区之一,另外一个地区是深圳周边的珠三角。
去年,张五常曾经在深圳某论坛上表示,深圳很可能会超过硅谷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他的依据是,硅谷没有强大的配套能力。据说,苹果公司的库克曾经想要某种螺丝用于生产,工作人员跑了两个多月都未找到合适的,最后只能自己生产了两万多颗螺丝。类似这样的配套能力在珠三角和浙江,都不是问题。浙江的配套能力非常强,但是浙江缺乏的是创新所随时需要的配套人才。
这里提到的人才,第一是指高精尖的创新人才。就像任正非所说的,科学家为首的大量创新人才。第二是指大量技能人才。两个人才都是创新不可缺少的,都是浙江成为创新中心的必要条件。这是未来人力资源服务所需要做的,即如何通过市场服务做好创新人才的配套工作。
两大融合
“2”是指推进两大融合。第一个融合是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的融合。政府服务定义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指政府的公共服务,是指政府公共财政支撑的对社会每一个成员所提供的均等化服务。比如养老、医保、就业、社保等等。这点浙江做得很好,“最多跑一次”等政策引领全国;第二个方面指政府的公益服务,是指政府公共财政支撑的对社会的一部分成员提供的服务。比如对社会弱势群体、失业者、残疾人、退伍军人等提供的服务。还比如为特定人才提供的服务等。第三个方面指政府的公用服务,是指政府举办的市场化运作提供的服务。这类服务可能会形成垄断,也可能亏本,但即便亏本也必须继续运营。比如说水、电、煤等。(公用服务是否该全部由政府提供,还是可以让渡一部分给市场,这之间存在社会争议,本次讲座不展开详细阐述)。社会服务在发达国家多靠社会组织、社区组织、教会来提供这部分服务。我国主要依靠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来提供,包括居委会、村等。市场服务是盈利化的选择性服务,社会绝大多数服务都是市场化的服务。
第二个融合是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的融合。人力资源服务是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服务,原来都是线下的服务。但伴随移动互联的普及,互联网从最初的6000万用户发展到了现在9亿多用户,已经把中国几乎所有人都连接起来。在这个大背景下,浙江创新了一大批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的人力资源服务。这些线上和线下的服务,下一步会被有机聚合、整合,融合起来为广大的需要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提供服务。
三个重点
人力资源服务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工作重点,在实施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中,人力资源如何起到枢纽作用(原来是保障支撑作用)。第二个工作重点,如何在做好原来人力事务服务的同时,大力推进人力资本服务。第三个重点,如何在做好对于B端服务的同时,大力推进对C端的服务。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求发展服务业,在原来大力发展对于B端服务的同时,浙江要全力地推动对于C端的服务。
3
挑战下的创新思考以及如何抓住机遇
挑战下的创新
当下,抗疫复工过程中,战略重点已经从抗疫转向了复工复产。浙江此次复工很多方面都是典范,充分体现了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的总体思路。
比如促进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的融合。抗疫复工当前,政府、社会和市场像吹响了集结号,紧紧凝聚在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共同发力。政府出政策、出钱、出资源;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对接外省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驻点工作、分片包干,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市场机构通过市场手段,鼓励外省员工到浙就业等。
比如线上和线下服务的融合。大量的线上产品,不管是培训类还是办公类,都开始蓬勃发展。疫情重压下,创新找到了机会。例如阿里巴巴的【钉钉】和其他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就成为了赢家,这也是线上和线下服务的一次融合。例如【盒马鲜生】就创造出了共享员工模式。疫情期间,西贝、外婆家、海底捞等多家餐饮企业暂时停业,大量员工也被暂时闲置。但【盒马鲜生】因为生鲜配送而使得员工供不应求,所以创造出共享员工的模式(这种模式最早在杭州下沙就实验过)。共享员工指的是,员工和原有商家继续保持劳务关系的同时,可接受另一家企业的培训并上岗。比如外婆家、西贝等餐饮企业的闲置员工在未变更劳务关系的前提下,在【盒马鲜生】进行培训,学习配送和疫情防护知识,为【盒马鲜生】服务。
但等到疫情结束,这些员工仍然会回到原企业。这种共享员工的模式成为了一种创新。实际上,共享员工的模式还是有很多政策方面的限制和争议,所以也没有普遍推开,但是作为一次典型人力资源的创新,非常有价值。再例如,有一家电器企业原先并不是人力资源公司,但在此次抗疫复工中,却跨界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这家企业在全国400多个城市都有网点。在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发出复工倡议,提倡人力资源公司紧急动员、全力招引外省员工时,这家电器企业看到了机会。他们发现自己旗下的200多个网点都分布在劳动力输出大省。所以,这家企业立即就开始做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为浙江引进大批外省员工。可以说,这家企业在疫情中也开始了自己的转型。类似这样创新的例子,在此次抗疫复工的挑战中层出不穷。
人力资源发展新方向的反思
此次抗疫复工,促使各级管理者对人力资本服务进行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原本也被管理者反复思考,但是不够深入。这次在重压面前,在重大挑战面前,人力资源发展新方向被深刻思考。
第一,浙江如何从人力资源使用大省变成人力资本存量大省。浙江省有将近2000万外来务工人员,也就是新浙江人。但事实上,这些人员一到放假就全部返乡了,要如何让他们成为浙江人?前段时间,海宁市委书记发了一封深夜感言,感言主要说的就是新海宁人的问题。他对海宁的65万居民说,抗疫复工当前,能不能对50万的新海宁人真正张开双臂,让他们回家。这份感言可以看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怎样提高浙江人力资本存量的问题。老海宁人65万人,这个数字是包括了老弱病残在内的。但是新海宁人50万,几乎全部都是可以工作的新生力量。如果这一部分人真正在海宁落户,完全可以提高海宁的人力资本存量,而且存量背后带来的新的经济增长机遇是非常大的,比如教育投资的机遇、医疗投资的机遇等。
第二,如何提升浙江人力资本质量的问题。要在全面提升浙江全民文化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浙江全民的技能。
第三,如何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增量的问题。浙江有将近6000万人口,大量员工工作到50至60岁就退休了。但是邻国日本,出租车驾驶员的年龄普遍不低于50岁,一般都在60岁至70岁。所以,50岁就退休对人力资本而言,是一种浪费。在人民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寿命大幅度延长的背景下,可以充分调动五六十岁退休人员的人力资源潜力。一方面浙江要引进外省的员工,另一方面本来的人力资源资本要挖掘。基于此,可以考虑出台相关政策,比如延迟退休、鼓励返聘等,让50岁的人才不要去跳广场舞,而是继续工作。
第四,如何提升人力资本数量的问题。比如如何鼓励生育等,重大挑战可以倒逼管理者不停思考这些提升人力资本的问题。
危机中的机遇
当危机来临时,机遇也应运而生。第一,原来掩盖的矛盾此时会清晰地暴露出来;第二,原来要解决这些矛盾,要设置阻碍的各种利益集团会充分地暴露出来;第三,解决矛盾的趋势和后果会暴露出来;第四,由于解决问题的主体是清晰的,针对性也很强,措施会很具体。因为要解决的目标非常紧迫,管理者没有选择。比如浙江要引进外省的员工,就必须马上引进。比如武汉医务人员要解决送饭问题,就必须立马解决等。
所以在危机来临时,要解决问题是最容易的。第一,各方面的意见很容易达成一致;第二,主要领导在各个方面达成一致的前提下,也很容易下定决心;第三,各方面也很容易齐心协力;第四,无论是外部阻力还是内部阻力,各种阻力很容易被克服。当危机来临时,很多原来被认为是很困难的事,只要能够抓住机遇、能够找出路径、能够讲好故事、能够说服自己、能够采取行动,就能获得成功。
最后,创新创业者可以反问自己,在这样重大的疫情、危机和挑战中,是否看到机会、是否找到路径、是否能迅速讲出故事、故事是否能说服自己、是否及时采取了行动?讲座中讲述的是危机中的挑战和机遇,基本都是方法论的问题。创新创业的同学和校友,在学习方法论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世界观,比如,创新创业究竟是为了什么?抓住机会、找到路径、讲好故事、采取行动,归根结底是要对国家、对人民做出贡献,一定要在真正帮助别人、帮助社会、帮助国家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目标。如果做不到这样,危机中抓到的机会,很可能并不是机会,而是错误。
4
互动问答
1
抗疫的裁员潮是否对自由职业者的生态产生正向的触动或影响?是否有利于新经济形态的产生?
答:自由职业者在当前社会形态下将逐步成为一个趋势。不论是裁员潮还是互联网新生态,都会产生大量的自由职业者,这是好事。抗疫复工以后,需要有经济的回升。总有一部分人成为自由职业者,这可能会成为全球新的业态。再者,自由职业者在整个人力资源体系中,特别是在就业体系,保障体系还有滞后的方面。此次疫情可能会对这方面有很大的改善促进作用。
2
企业员工成为云状态后,人力资源中企业忠诚度是否就该重新定义了?是否对传统行业带来巨大的道德冲击和职业文化冲击?比如教师、技术人才等。
答:企业忠诚度不应重新定义。因为每一个企业对于忠诚度的判断是不一样的,自由职业者也有自由职业者的忠诚度,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总体说来,这还是一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每个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的文化,这就包括企业的忠诚度。任何时候,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忠诚度。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个人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将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发展至今,教师和高级技术人才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在这次疫情的过程中也在受到考验。
3
对人力资源领域作为创业方向或选题什么好的建议?是否有好的案例可以参考?
答:人力资源下一步将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产业。现在叫人力资源服务业和人力资本服务业,那么人力资源服务和人力资本服务业,其实都是可供选择的一个方向。某种程度而言,现在更多要向人力资本方面来靠近。资源是强调获取和利用,资本是强调投入和回报。比如,从女同志怀孕开始,个人就在投资人力资本;国家也在投资人力资本;企业也在投资人力资本。所以下一步投资人力资本将会非常密集。应该说,案例会很多,以后有机会可以再一起讨论。
推荐阅读
1.魏江:用好政策,创新发展——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战“疫”系列讲座第一讲全文
3.数字经济如何逆势上扬!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战‘疫’讲座”微信课程第二讲开讲啦!
4.风雨过后见真情 如何选择创业伙伴| “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战‘疫’讲座”微信课程第三讲开讲啦!
5.浙江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关于2020年校院联合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项目 立项申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