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品获FDA孤儿药认定!原基因泰克班底解锁靶向髓细胞的新型癌症免疫疗法| 独家专访廖晓伶
2020 年 10 月,Immune-Onc Therapeutics(下文称 “Immune-Onc”)的领先在研产品 IO-202 获得美国 FDA 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一种医疗需求亟待满足的恶性疾病。获“孤儿药认定”有助于加速IO-202 推进全球市场。据介绍,这是一款靶向全新髓细胞免疫检查点 LILRB4 的单克隆抗体,在血液瘤和实体瘤中同时具有治疗潜力。
髓系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以及肥大细胞等,它们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髓系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大量存在,通常会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
“肿瘤免疫的下一个突破口”
“2016 年入局肿瘤免疫治疗是否起步有点晚?”
“当时肿瘤免疫疗法日渐成熟,两款 PD-1 产品相继获批,肿瘤免疫疗法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我觉得肿瘤免疫治疗方兴未艾,真正的肿瘤免疫疗法才刚刚开始。我决定从全新的靶点入手,寻找肿瘤免疫的下一个突破口。” 廖晓伶对当时创业的契机感慨道。
有了创业的想法以后,她和多年好友余国良一拍即合,决定成立 Immune-Onc,开发 “First-in-Class” 肿瘤免疫疗法。
成立 Immune-Onc 以后,廖晓伶开始着手寻找研究项目。“2016 年,业界都在做围绕 T 细胞靶点的免疫抑制剂和激动剂。我的想法是我们的方向一定要有差异化,新药研发一定要以科学为依据。我当时阅读了大量科学文献,对肿瘤微环境中的髓系细胞很感兴趣,并决定以髓细胞表达的 LILRB 家族作为突破口,作为肿瘤免疫靶点。”
早在 1997 年,LILRB 受体首次被鉴定并发现。近年来,对于髓细胞免疫检查点的研究日益增加,在肿瘤微环境中起免疫抑制作用的 LILRB 受体作为一组极具潜力的肿瘤免疫靶点也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LILRB 家族和 LILRA 家族同属于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LILR)家族,前者为抑制性,后者为激活性。LILRB 家族包括 LILRB1-LILRB5 共 5 个 “成员”。其中,LILRB1 在髓系细胞、B 细胞、NK 细胞亚群和 T 细胞上面广泛表达,LILRB2-LILRB5 则主要在髓系细胞上面表达。
图 | LILRB 家族成员(来源:Cell Cycle)
目前,除 Immune-Onc 之外,默沙东、吉利德等制药巨头亦已开始布局靶向 LILRB 受体或通路的产品管线。
默沙东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Agenus 引进了靶向 LILRB2 的抗体 MK-4830;MK-4830 与 “K 药” 联用的 II 期临床试验已经启动。今年 9 月,默沙东在投资者会议上公布推进一个靶向 LILRB4 的抗体进入临床 I 期阶段;今年 7 月,吉利德斥资 3 亿美元收购 Tizona Therapeutics 公司 49.9% 的股权,意在将后者一个靶向 LILRB1 和 LILRB2 配体 HLA-G 的抗体药收入囊中,当时这款在研药申报的 IND 刚得到 FDA 默许进入临床 I 期。
扩展实体瘤适应症,关注中国市场
成立四年来,Immune-Onc 一直围绕 LILRB 家族进行研发工作,其发展可以分为三步:一是与全球顶尖学术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在学术创新的基础上,依靠团队丰富的药物研发经验,全面加速下一代创新疗法的研发进程;二是针对医疗需求亟待满足的适应症,搭建多条首创新药产品管线;三是扩建核心能力和扩充资源,以推动多项临床试验,拓展实体瘤适应症,从而加速为患者开发更多的创新疗法。
廖晓伶告诉生辉,Immune-Onc 是全球最先针对 LILRB 受体家族开发创新药的生物制药公司之一,所以产品管线一开始的定位就是:“First-in-Class”,同时具有成为 “Best-in-Class” 的潜力。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已经围绕 LILRB 家族开发了多条产品管线,包括单抗、双抗以及 CAR-T 细胞疗法,其领先在研产品则是靶向 LILRB4 的 IO-202 以及靶向 LILRB2 的 IO-108。
图 | 在研部分管线(来源:Immune-Onc 官网)
IO-202 和 IO-108 的潜力如何?
IO-202 是一款靶向 LILRB4 的单克隆抗体,在血液瘤和实体瘤中同时具有治疗潜力。其首选适应症是 AML,这得益于张成城团队在该领域的学术积累。张成城是美国著名的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 的终身教授,研究方向主要在阐释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抑制基序(ITIM)在癌症和造血干细胞中的作用。他是 Immune-Onc 的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也是该公司的科学创始人。
2018 年,张成城、安志强和张凝艳领导的团队同 Immune-Onc 合作,一起在 Nature 上发表了重磅研究成果。他们发现 LILRB4 及其信号通路在 AML 发病过程中的免疫抑制和促进肿瘤浸润的作用,并且证明阻断 LILRB4 可以解除癌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激活 T 细胞的杀伤性,并阻止 AML 病情恶化。
张成城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ML 的预后极差,在开展针对这类癌症的创新疗法的研发上,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会是下一个前沿”。
AML 是一种髓系细胞恶性增殖造成的癌症,属于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大约占全部急性白血病的 70%左右。AML 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如未及时接受干预治疗通常会在数周至数个月内丧命。根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统计,2020 年美国将有大约 20,000 例 AML 新增病例,且 5 年总体生存率低于 30%。AML 的治疗目前以化疗和靶向治疗为主;靶向药主要针对存在某种基因突变的患者。总体而言,当前的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局限。
廖晓伶介绍说,IO-202 可以同时逆转 LILRB4 在血液瘤中的两条信号通路:阻断 “不要杀我” 信号,激活 T 细胞;同时阻断 “别发现我” 信号,让肿瘤细胞暴露出来。此外,LILRB4 在血液瘤中专一地表达在癌细胞上,靶向 LILRB4 不会对不表达它的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图 | IO-202 作用机制(来源:Immune-Onc 官网)
今年 10 月,IO-202 获得 FDA “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 AML。获得该资格后,能享用的优惠政策包括:FDA 对临床研究的支持,特殊费用的减免,在美国上市后的七年市场独占权 —— 这些政策能加快 IO-202 后续的临床开发和未来的商业化。
廖晓伶告诉生辉,获得 FDA 孤儿药资格是 IO-202 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助于其加速进入美国市场,也证明了 Immune-Onc 的创新转化能力以及科学药物开发能力。
廖晓伶透露,IO-202 的临床 I 期已顺利开展,由 MD Anderson 癌症中心的 AML 专家 Courtney DiNardo 医学博士牵头,美国多个一流临床中心参与。同时,Immune-Onc 还发现 IO-202 在实体瘤中的潜力,正积极探索其与 PD-1/PD-L1 抑制剂或其它标准疗法联用在实体瘤中的疗效。
目前,Immune-Onc 对全球首创新药 IO-202 的布局,已形成 “产品即管线” 的势态。除此之外,Immune-Onc 还在开发针对 LILRB4 的双抗和 CAR-T 疗法。
图 | 全球首创新药 IO-202 的开发策略(来源:Immune-Onc)
IO-108 是 Immune-Onc 的另一款领先在研产品。这是一款靶向髓细胞免疫检查点 LILRB2 的抑制剂,现正处于临床申报研究(IND-enabling)阶段,Immune-Onc 计划明年第二季度向 FDA 递交 IND 申请。在实体瘤中,LILRB2 可以与肿瘤微环境中的相关配体 HLA-G、ANGPTLs 和 SEMA4A 相互作用,介导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生长。
廖晓伶指出:“实体瘤中浸润着很多免疫细胞,其中最多的免疫细胞是巨噬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巨噬细胞通常具有免疫抑制性。通过研发一种LILRB2特异抗体可以解除髓系细胞抑制性。我们发现IO-108在治疗实体瘤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它能够激活肿瘤微环境中的髓系细胞,使其发挥抗肿瘤效果。”
此外,IO-108 可以对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抑制性的髓系细胞重新编程,致使其表现出促炎症的表型,从而募集并激活 T 细胞。
图 | IO-108 作用机制(来源:Immune-Onc 官网)
关于公司的下一步布局,廖晓伶告诉生辉,Immune-Onc 现有的靶向髓细胞免疫检查点的产品管线同时关注血液瘤与实体瘤,产品开发定位是全球市场。她强调公司现在十分关注中国市场,下一步将会在中国展开布局,尽快推进产品在中国的临床试验,和与中国领军制药公司的合作。
根据 2019 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中国发病率最高的前 10 种癌症均为实体瘤,占全部癌症的比例高达 76.64%。廖晓伶指出:“肺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肠癌、卵巢癌等实体瘤都是髓系细胞浸润性质的肿瘤,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髓系细胞,靶向髓系细胞的免疫疗法有望为攻克实体瘤提供一种全新治疗方案。”
谈到 Immune-Onc 未来的发展规划,廖晓伶告诉生辉:“我们正在进行下一轮融资,通过借助资本的力量,为产品管线推进临床提速。我希望更多 Immune-Onc 研发的产品可以尽快进入临床试验及上市,加速为患者带来更多创新疗法。”
参考资料:
Xunlei Kang, Jaehyup Kim, Mi Deng, Samuel John, Heyu Chen, Guojin Wu,Hiep Phan & Cheng Cheng Zhang (2016) Inhibitory leukocyte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s: Immune checkpoint proteins and tumor sustaining factors, Cell Cycle, 15:1, 25-40, DOI:10.1080/15384101.2015.11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