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和国刘姓将帅生平简介(二)

2017-10-10 刘氏大宗亲

刘其人少将

刘其人(1916-1974),原名刘德贤,山东省荣城县人。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沂蒙地区抗日游击队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2团政治处主任,山东纵队后方政治部主任,第9支队政治委员,第3旅政治委员,清河军区副政治委员,渤海军区副政治委员兼行政公署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治军第7师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东北军政大学上级干部大队政治委员,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政大学副政治委员,第四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1月16日逝世,终年58岁。

刘贤权少将

刘贤权(1914-1992),江西省吉安县(现青原区)富田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2师6团连政治指导员,师卫生部政治委员、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政治部民运科科长,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政治委员,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我第1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任,渤海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牡丹江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3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政治委员,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顾问。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2年6月15日因病在济南逝世,终年78岁。    刘国柱少将

刘国柱(1912-1985),山东省荣成县人。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叁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游击队队长,第8大队大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营长,第61团参谋长,山东纵队第7支队参谋长,第2旅司令部参谋主任,第4旅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42年8月中旬,与林乎加指挥部队,打击泰莱公路两侧伪军。16日,歼灭伪军190余人;18日夜又逼退伪据点5个,日伪“川村实验区”瓦解。

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泰山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鲁中南纵队46师师长、35军参谋长,鲁中南军区参谋长。参加了莱芜、济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副参谋长,华东军区司令部办公厅副主任,空军军参谋长、副军长。1958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空军系,后历任空军学院高级系主任,空军副军长,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沈阳军区空军顾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5年5月17日逝世,终年73岁。

刘国辅少将

刘国辅(1914-1981),又名刘金佐,陕西省米脂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堂兄刘金榜(早期烈士)介绍参加米脂县游击队第23支队,任文书,红28军2团统计员,军供给部统计员,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劳山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宋邓支队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平西12支队营副政治教导员、政治教导员、龙赤区队政治委员,平北军分区40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军区第2纵队4旅12团政治委员,第19兵团补训师政治委员。先后率晋察冀5旅40团、19兵团2纵4旅12团、65军补训师与国民党军队作战。在张家口等4次重要战役中,果断指挥,重创敌军,屡立战功。其中1945年8月进攻张家口战斗,与40团团长杨森指挥全团奋勇冲杀,经过2个多小时战斗,将山上的敌5个碉堡攻克。接着居高临下,猛冲下山,直插东山坡的日本驻蒙疆“大使馆”,将其占领。1947年率团参加清风店战役,全团立大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1951年后任第一战车编练基地政治委员,1957年毕业于南京军事学院。历任装甲兵学院干部部部长,第一坦克学校副政治委员、第二坦克学校政治委员,为我军装甲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1年5月5日逝世,终年67岁。

刘居英少将

刘居英(1917-——),吉林省长春市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豫西特派员,中共东北特委组织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1团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社会部部长,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兼公安厅厅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长春市市长兼卫戍区司令部政治委员,吉林省政府秘书长,东北民主联军吉黑支队政治委员,东满军区兵站司令员,中央军委铁道部哈尔滨、沈阳铁路局局长,东北铁路总局第一副总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长铁路管理局局长,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主任,铁道兵副司令员。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刘绍文少将

刘绍文(1912-1981),江西省吉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35师103团副排长,红15军第44师103团政治干事,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44师130团政治处总支书记,第13师38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部俱乐部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直属政治处宣传股股长,中央军委三局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组织科科长,教导旅2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教导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处长,三部副部长,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北京卫戍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第三政治委员兼中共北京市委书记。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1年6月9日逝世,终年69岁。

刘秉彦少将

刘秉彦(1915-1998),河北省蠡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伍。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独立第1团特派员,独立第1支队特派员,却队组织科科长,独立第1支队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第5军分区32团团长,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副参谋长,第10军分区参谋长、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2纵队2旅旅长,冀中军区第2纵队参谋长,冀中军区第20旅旅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防空军司令部参谋长、代司令员,军委防空军参谋长,国防部5院副院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共河北省委书记,河北省代省长。是第一、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8年7月21日因病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3岁。

刘佩荣少将

刘佩荣(1917-1990),河北省雄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新城县工委书记。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新城县委书记,八路军第3纵队6支队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20师3支队8团政治委员,第358旅8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第1军1师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军1师政治委员。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军1师政治委员,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新义州联络处主任,志愿军1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板门店停战谈判,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副政治委员,国防部第5研究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64年1月25日,国家正式批准组织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形成了继大庆石油会战之后的又一场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建设会战。调到石油战线工作,担任胜利油田指挥部副总指挥、总指挥,1973年任胜利油田指挥部党委书记。后担任四机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90年9月19日逝世,终年73岁。

刘春山少将

刘春山(1917-——),山东省莱阳县人。1937年入八路军学兵队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8团连政治指导员,第一支队4团营政治教导员,第1师3旅8团营政治委员,苏中军区第4军分区如皋警卫团政治处主任、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61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10师30团团长,第三野战军23军67师参谋长,第68师副师长,参加了鲁南、孟良崮、鲁西南、淮海、渡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67师副师长、师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军67师长,第23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副军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军副军长,高等军事学院军事教员,1960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基本系。后历任31军军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石家庄陆军学校校长。是第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8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刘显宜少将

刘显宜(1903-1976),湖南省耒阳县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1师司务长,红4军第2纵队6支队特务大队司务长,红一军团供给部军实科代科长、代管理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管理科科长,副官处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兵站部部长,华北军区后勤部运输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运输部副部长,总后勤部车管部副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6年9月30日逝世,终年73岁。

刘振华少将

刘振华(1921-——),山东省泰安县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4支队司令部连政治指导员,第1团政治营教导员,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9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后任东满人民自卫军支队政委兼宽甸卫戍区司令部司令员,辽宁军区保安第3旅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3纵队7师20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7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衡宝、广西、海南岛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部主任、师长。195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第一政治委员,驻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87-1990年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是中共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振国少将

刘振国(1917-1996),湖北省孝昌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217团宣传队分队长,第75师225团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营政治教导员,冀鲁豫支队第1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大队政治处主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直属工作部部长,冀鲁豫第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0团政治委员,第9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4旅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7纵21旅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18军52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政治部主任,西藏军区政治部主任,贵州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务。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6年6月22日逝世,终年79岁。

刘振球少将

刘振球(1911-1997),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35师105团排长、连政治委员,红22军65师195团副政治委员,红1军团2师6团俱乐部主任,第2师直属队总支书记,红1军团政治部统计干事,第2师5团总支书记,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2营政治教导员,师直属政治处主任,补充团政治处主任,晋西独立支队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平型关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满护路军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合江军区第军3分区政治部主任,合江军区卫生部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袁州(今新余)军分区副政治委员,江西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公安军司令员,福建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6月5日因病在福州逝世,终年86岁。

刘健挺少将

刘健挺(1909-1983),原名刘守斋,安徽省霍山县下符桥镇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第73师223团连政治指导员,陕南游击总司令部营政治教导员,第74师独立一团副团长,师政治部主任,师教导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坚持了鄂豫陕边区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4团参谋长,团政治处主任,第385旅770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河南军区第4支队政治部主任,豫西支队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2旅政治委员,鄂西北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警备14旅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皖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安徽军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动员处处长,安徽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福建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3年11月15日逝世,终年74岁。 

刘清明少将

刘清明(1914-1998),湖北省汉川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彭杨步兵学校连队文化教员、排长、连长兼军事教员,红军大学工兵科战术教员,第三科步兵营主任军事教员,红军大学教导师第3团副团长、团长兼军事主任教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军事教员、主任军事教员、处长,大队教育处副主任兼副大队长,抗大总校训部军教科科长,第四分校副教育长兼训练部部长,“抗大四分校”副教育长兼训练部长、教育长,新四军第4师9旅参谋长兼淮北军区第1军分区参谋长,华中雪枫军政大学副校长,中共华中党校教育长等职,参加了小圩子战斗、山子头战役、淮北津浦路东之战和宿迁、泗宿地区战斗。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校长,济南市防空司令,华东军政大学第2总队总队长等职,参加了解放济南和渡江战役等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教育长、教育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总高级步校干部部部长、训练部部长长、副教育长和第一副校长,解放军测绘学院院长,总参谋部测绘局政治委员兼测绘学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总参谋部测绘局顾问。为全军培养军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保证部队训练、作战和国家经济建设的用图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12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刘辉山少将

刘辉山(1909-1983),江西省永丰县人。1927年参加当地农民协会,同年参加本地游击队。1930年编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永丰白沙区苏维埃政府自卫大队区副大队长,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政保团副班长,红一军团直属工兵连排长、政治部政卫连副连长,司令部警卫排排长,直属警备连副连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军事教员,第一中队中队长,训练队队长,中央警备团参谋长,第一营营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警备团团长,中央公安纵队第2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公安警备师师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3年5月23日逝世,终年74岁。

刘善本少将

刘善本(1915-1968),山东省昌乐县人。1932年他考入平大附中高中。1935年考入国民党空军中央航空学校,1938年毕业。是国民党军第一个驾机起义,参加革命队伍的飞行员,为人民空军的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上尉飞行员、飞行作战训练参谋。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刘善本当得知蒋介石要发动内战后,觉得无论如何,也绝不能把美制炸弹扔到自己同胞的头上。就在蒋介石调动30万军队向中原人民解放军大举进攻的时候,经常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节目的刘善本,决定听从正义的召唤,驾机起义习抵延安。起义后,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副校长、领航主任、副大队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副旅长、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训部副部长,空军学院领航系主任,空军学院副教育长。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68年3月1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3岁。

刘善福少将

刘善福(1915-1973),安徽省六安县人。1929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2师排长、副连长、连长,红四方面军30军90师连长。参加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连长、营长、副团长,山东军区第1师3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师团长。1948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11师副师长,后任第四野战军第41军122师副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任第四野战军41军122师师长。1957年8月任47军副军长。1970年4月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6月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同年11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73年10月20日因病逝世,终年58岁。

刘禄长少将

刘禄长(1914-1980),福建省上杭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第1团宣传干事、宣传队队长,红军学校军事营第6连政治指导员,中央教导师第3团2营连政治指导员、连长,红一军团第2师四团3营9连政治指导员、1团1连政治指导员,陕甘宁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陕甘宁军区独立第一团副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巡视员,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2团第1营政治教导员,留守兵团直属队政治协理员、直属队政治处主任,留守兵团部队艺术学校政治委员。1942年进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第一部学习。毕业后赴东北地区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纵队第3旅政治部主任、第13旅参谋长,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5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第32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8军第143师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21师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炮兵干部部部长。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干部部部长。1955年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炮兵系学习。毕业后任沈阳军区炮兵第一副司令员,福州军区炮兵司令员,军委炮兵副司令员、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0年2月27日逝世,终年66岁。

刘瑞方少将

刘瑞方(1915-1996),原名刘济光,回族,天津市人。1935年在商职学校读书,积极参加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活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新四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处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第2团营政政治委员,宿县独立团政治委员,新四军第6支队2总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第4师卫生部副政治委员,淮北军区第7军分区3团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1纵卫生部政治委员,第1纵政治部宣传部部长,青海省西宁市军管会文教处处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部主任,西北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宣传部部长,第二政治干部学校训练部部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教育长兼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兼政治经济教研室主任,政治学院特邀研究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96年7月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1岁。

刘锦平少将

刘锦平(1918-2003),江西省瑞金县九堡乡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师四团3营青年干事,6团政治处干事,红一军团政治部青年训练队排长,军团政治部宣传员,师政治部副科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干事,师组织部干事、科长,苏鲁豫支队组织科长,教导1旅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3师7旅19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16师副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3军127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政治部主任,空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3年10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岁。

刘新权少将

刘新权(1916-1994),四川省达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3军第291团文书,红30军88师政治部宣传员、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敌卫生部政治指导员,军委卫生部科长、政治协理员,中国医科大学副政治委员,白求恩和平医院政治委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卫生部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组织部干部科科长,东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华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外交部部长助理兼干部司司长,外交部副部长兼政治部主任、部长,1970出任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1976年出任驻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2月25日逝世,终年78岁。

刘福胜少将

刘福胜(1914-1994),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91师271团政治处主任,第93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1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93师277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营政治教导员,冀南军区东进纵队第1团、青年纵队第3团政治委员,新编第四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10团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第5军分区司令员,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30旅旅长,河南军区南阳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长,中南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2月20日因病在红安逝世,终年80岁。

刘静海少将

刘静海(1916-2002),山西省寿阳县人,1936年参加山西牺牲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胶东军区第5支队64团副营长,第5旅15团营长,第14团参谋长,第15团代团长兼政治委员,山东省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积极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同日、伪、顽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开辟、巩固和发展胶东地区抗日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警备第5旅参谋处长、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25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27军79师师长等职,先后参加组织指挥了南麻、孟良崮、临朐、周村、潍县、汶河、济南、淮海、渡江、战上海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师长兼政治委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带领部队参加了柳潭里、咸兴追击战、五次战役、阳江突破、阳江南岸阻击战等战役战斗。回国后,1952年12月起任华东军区军训处处长,1954年赴苏联学习,1957年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役研究部研究员、军事科学院战役理论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外军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倾心军事科学理论研究,坚持深入部队调查研究,为部队建设做出了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02年3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刘毓标少将

刘毓标(1908-1997),原名刘有和,江西省横峰县人,1927年4月参加革命,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区委、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中心县委书记,皖浙赣省委组织部长兼红军独立团政委等职,参加了创建和发展赣东北苏区的斗争。1934年12月转入中国工农红军后,参与领导开辟了皖浙赣游击根据地,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政治教导员,新四军一支队总务科科长,新四军直属政治处主任,第52团政治委员,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政治委员,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2师6旅副政委治委员,华东野战军11纵队31旅、32旅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参加了淮海、渡江、淞沪、福州、漳厦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20世纪50年代后期,因历史审查的错误结论受到错误处理,转业到地方工作,任江苏省政法办公室副主任兼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副厅长,1977年后,任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1980年经江苏省委复查,并报中央批准,纠正了过去对他错误的历史审查结论,使他长期蒙受的不白之冤得以彻底平反。1995年8月,经党中央批准,被定为省长级待遇。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97年4月25日因病在南京逝世,终年89岁。

刘德才少将

刘德才(1917-1986),陕西省三原县人。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1师1团排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连、营长,桑干河武工队队长、政治委员,第5军分区县支队支队长。参加了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10旅29团副团长、团长、副旅长,第19兵团64军190师副师长。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宁夏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4军190师副师长、师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机炮师师长,沈阳军区守备师师长,外长山要塞区司令员,第64军军长,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6年9月30日逝世,终年69岁。

刘德海少将

刘德海(1907-2000),河南省商城县人。1929年参加农民暴动,193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参加过商城暴动及农民协会,先后任红28军、红25军、红15军团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特派员等职,参加了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4旅688团特派员,太行2纵队及115师344旅保卫科科长,冀鲁豫军区保卫部部长,鲁西北军分区副司令员,冀鲁豫军区鲁西南军分区政治委员、司令员。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根据上级指示在太行山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鲁西南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后勤部供给部部长,后勤部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平原省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省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50速成中学校长,北京军区文化学校校长,国防部第十研究院副院长、四机部中监组组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研究院院长、四机部第十四研究院院长等职。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示,积极探索我军由战争时期转入和平建设阶段的部队建设工作,培训出大批军事高级干部,为军校的建设取得了有效的经验,为我军现代化建设和电子工业的拓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00年11月1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刘鹤孔少将

刘鹤孔(1914-——),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团技术书记、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第3师7团总支书记,红九军团政治部干事、科长,团政治处主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30军267团政治委员,红军西路军总队干部队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3月至1939年在苏联学习,回国后做党的地下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情报处科长,华东野战军7纵队20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8兵团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华东空军干部部部长,南京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军副政治委员,第一机械工业部政治部主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刘懋功少将

刘懋功(1916-——),甘肃省庆阳县人。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5军团第78师234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第232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留守兵团独立营营长,关中军分区警备第1旅3团团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3团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参谋长、副旅长,第一野战军4军10师副师长、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四航空学校政治委员,第10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军长,昆明军区空军指挥所主任,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刘耀宗少将

刘耀宗(1918-——),江西省兴国县鼎龙乡人。1932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9军政治部青年科干事、团青年干事、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机关政治指导员,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干部队政治指导员,山东纵队第5旅14团政治处副主任,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后勤处政治委员,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独立2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东后备兵团第4师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司令部军政处第一处长、华东军区后勤部运输部政治委员,后勤部行政干部处处长、后勤干部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司令部副参谋长,上海警备区第二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二 当代将领

刘书田上将

刘书田(1940.12-——),山东省滕州市人。大专文化。195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排长,师政治部科干事、副科长、科长。1980年任团政治委员。1983年任炮兵师政治委员。1986年任集团军政治部主任。1988年7月任集团军政治委员。1992年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1994年12月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军区党委常委,1998年8月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1988年8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6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2002年6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刘华清上将
    (见上《开国将军·刘华清少将》介绍)。

刘顺尧上将

刘顺尧(1939.12-2002.12.30),山东省招远县人。大专文化。1955年参加工作,195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1月入空军第一航空预备学校学习。1960年2月任空军第五航空学校飞行学员。

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员、副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副师长。1977年10月入空军学院学习。1981年任空军航空兵师长。参加了保卫西沙和南疆作战及国土防空作战。1983年任乌鲁木齐军区空军指挥所副主任。1985年任空军乌鲁木齐指挥所司令员。1990年任兰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94年4月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兰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同年10月任空军副司令员。1996年11月任空军司令员、党委副书记。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十五届、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1988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1995年晋升为空军中将军衔,2000年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2002年12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63岁。

刘振华上将

(见上《开国将军·刘振华少将》介绍)。

刘振武上将

刘振武(1944.4-——),湖南省益阳县人。196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全军大比武中,他作了训练尖子班的班长,代表广州军区参加了全军单兵战术班尖子比武,夺得了第一名。现在已度过了36年军旅生涯,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从小喜欢读书,被人们戏称为“书迷”。还在我国军事最高学府——**深造。既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又有深厚军事理论。

历任陆军第42军124师370团4连班长、排长,团作训参谋、作训股长,师司令部作训科科长,广州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1983年任第42军参谋长、第42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1992年任第42集团军军长。1994年任驻香港部队司令员。1999年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2002年1月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1997年任驻港部队司令员,在政治思想、军事训练、作风纪律、管理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是一流,充分显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指示,狠抓部队建设。首先在政治思想教育上,他们制定了《香港驻军军人道德行为规范》,编写了《基本法一百问》,《驻军法问答》、《香港驻军军人法律指南》下发连队学习,并举办了几十次的法律知识讲座,不仅使广大官兵掌握了有关的法律知识,并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觉悟。他们真正把“使命重于泰山,纪律重于生命、形象代表国威、军威”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在军事训练中,刘振武以身作则,天天出现在训练场上。连、排干部都跑在前,练在前。一年训练下来,在10个兵种的129个项目的考评中,他们的及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85.3%。经过严格训练,驻港部队在多方面均达到了一流水准。自驻港部队第一批先遣人员进驻香港后,特别是7月1回驻港部队接管防务后,引起了香港市民和国外人士的极大关注,经常有人前来围观营区门前执勤的哨兵,有的还与他们合影留念。部队严守纪律,军容整洁,深受香港市民的赞誉。一位香港市民说,解放军与我们好象一家人。香港《文汇报》称他为“精通军事理论的儒将”。他爱好广泛,对文学、体育、书法、摄影、盆景艺术都有兴趣。他潜心于军事理论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199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7年晋升为中将军衔,2004年晋升为上将军衔。撰有《论战区作战问题》等10多篇论文,由他主编的《现代军队指挥》一书,已由**出版社出版。

刘精松上将

刘精松(1933-——),原名刘成竹,湖北省石首县(今市)焦山区喻家碑镇人。195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1年7月入齐齐哈尔第7步兵学校学习,1954年4月毕业,先后在东北军区和沈阳军区第一机械化师军士教导营迫击炮连排长、高炮连连长,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师司令部作战训练参谋、高炮团副参谋长、高炮团参谋长、副团长,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参加援越抗美作战。1971年后任军教导队队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军长。1985年6月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92年11月起任兰州军区司令员。1997年12月至1999年1月任军事科学院院长。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央委员。

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4年6月8日晋升为上将军衔。1998年12月退役。

刘凯中将

刘凯(1922-——),河北省雄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八路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副连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参谋,晋绥军区副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野战军纵队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18兵团作战科科长。参加了晋中、太原、扶眉、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司令部、兵团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回国后,任兵团作战教育处处长,沈阳军区作战部部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1985年任**副校长,1987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是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校官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刘源中将

刘源(1951-——),原籍湖南省宁乡县,出生于北京市。为刘少奇之子。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在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学习。

1982年后任河南新乡县七里营公社副主任、副县长、县长。1985年任郑州市副市长。1988年任河南省副省长。1992年任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第二政治委员兼指挥部副主任。1998年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1992年被授予少将警衔,2000年转授为中将军衔。

2009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END

刘 氏 宗 亲 


家谱 | 祖训 | 名望 | 文化 | 精神 | 古迹

刘氏族史    字辈查询    刘氏宗派    刘氏简历

寻根问祖    刘氏堂号    刘氏族谱    刘氏遗迹

刘氏族歌    刘氏宗祠    祭祖文献    刘家名人

刘氏荣誉    远祖世系    刘氏典故    刘姓来源

全球族系    刘百字铭    刘氏帝王    经典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