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四个系列”行动计划(2018-2022年)》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深入推动学院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入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人文与发展学院倡导“以学术成果滋养乡村振兴的实践,以乡村振兴实践丰富学术研究的内涵”,于2018年已经启动乡村振兴“四个系列”行动,即系列研究、系列试验、系列研讨、系列培训,以传播乡村振兴的理念和思想,分享乡村振兴的实践和经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人文与发展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发挥科研育人、行动育人在学院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乡村振兴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坚持服务导向。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需求,以学科为基础,以一流为目标,人文与发展学院进一步凝练、优化学科方向和专业结构,加快一流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创新发展,推进产教研融合,服务乡村振兴。

坚持开放协同。促进人文与发展学院与学校其他部门、学院与各级政府、学院与企业等多元主体开展深度合作与开放共享,统筹好各渠道资源,加强行动间的系统衔接,形成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合力。

坚持国际视野。人文与发展学院围绕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开展广泛国际合作,充分借鉴国际学术成果和乡村发展经验,积极开展国际发展研究和国别比较研究,围绕乡村发展开展国际交流。

(三)主要目标

人文与发展学院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和“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将长期的学术积累与国家发展的战略部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五年时间,不断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能力和质量,在“三农”及发展领域不断加强学术话语权、媒体讨论话语权和政策建议话语权。学院努力成为全国“三农”及发展议题社会研究的学术中心和重要“智库”、乡村振兴社会研究的重要力量、乡村建设试验的重要行动者、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国家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行动支持。

服务乡村振兴“四个系列”行动计划将积极调动学院师生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情,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中国农业大学“双一流”建设目标贡献学院的力量,奠定人文与发展学院在乡村振兴事业中领军角色和高端智库的基础地位。

二、工作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秉承“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理念,担负起乡村振兴领军队伍的历史重任,是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和成果供给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培养高地和政策研究的高端智库。

人文与发展学院自建院以来,紧扣“三农”与发展主题,扎根乡土和乡村,长期致力于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政治议题、社会议题、文化议题、经济议题和生态文明议题的研究,学术积累深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传统、学术路径和学科体系。目前,学院在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留守人口、农耕文化、乡村社会、乡村法治、乡村传播、农村教育、生态补偿等方面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多项政策建议获得中央领导重要批示;多项研究成果获得重要奖项;多篇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开放时代》等高水平刊物发表;多项乡村建设试验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公开报道。

2018年以来,为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人文与发展学院已多次召开研讨会、动员会和布置会,启动全院师生全面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研究行动,启动系列试验行动,举办12次国际、国内研讨会,并成功举办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夏令营、农业文化遗产研修班和乡村振兴管理干部培训等行动。

三、主要任务

人文与发展学院将整合学院优质资源,深入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全院师生深度开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行动,具体包括:系列研究、系列试验、系列研讨、系列培训四大板块,简称“四个系列”行动。

(一)系列研究

人文与发展学院将秉承重视实地调研的方法,关注基层现实,深挖乡村研究素材,扎实做好乡村振兴的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为国家提供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生态、党建等全方位多视角的学术思想和理念支撑。

——组建高水平乡村振兴研究团队。学院本着引导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学院教师和学生组成乡村振兴系列研究团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持续开展乡村振兴专题研究。学院系列研究选取乡村振兴整体战略布局、产业发展与产业兴旺、生态环境与生态补偿、农耕文化与乡风文明、基层结构与社会治理、村庄民生与社会福祉等研究主题,组织研究团队持续开展实地调研和理论分析,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

——建设乡村研究档案库。学院每年年初制订年度研究计划,年末完成研究文本、调查数据、统计图表、图片影像等研究资料的整理,建成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乡村研究档案库。在系列研究中,注重图片和影像资料的收集和制作,适时开展乡村振兴图片与绘画展览、乡村振兴优秀纪录片展演等活动。

——出版《中国乡村振兴报告》,通过政策建议为国家建言献策。学院集中布置的乡村振兴专题研究的成果以《中国乡村振兴报告》形式按年度出版;其他研究成果按主题适时结集出版。学院加强乡村振兴系列研究成果的政策转化,积极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言献策。

(二)系列试验

人文与发展学院在全国各地通过小农户对接市场、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教育发展、乡村文化发掘、农民组织培育、扶贫机制构建、农民能力建设等试验和实践活动,带动师生深入农村、接近农民、助力农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系列试验。

——巩固乡村振兴试验基地建设。一方面,学院继续挖掘和持续推进乡村振兴试验基地建设,组织师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基地建设,总结系列试验积累的乡村发展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以地理分布和地域农业特色为基础,开拓不同地域的乡村振兴试验基地。

——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分类试验。围绕小农户市场对接、乡村社区教育、乡村文化建设、农民能力建设、农民组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探索促进乡村振兴的主题试验,构建更丰富的乡村振兴试验基地,为乡村建设提供典范,为国家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农业农村发展经验平行分享的政策建议和实践参考。

——建立十个县级乡村振兴研究院。学院立足中国大地,以“一流大学必须在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上做出一流成绩”的理念引领学院发展,推进与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谋划在全国建立十个高水平县级乡村振兴研究院。

——积极促进系列试验成果化。系列试验成果彰显学院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学院每年组织系列试验基地举办展示交流研讨会,定期整理试验基地资料,并归档进入学院乡村研究档案库。每年从乡村振兴系列试验基地中遴选典型试验案例,对系列试验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形成乡村振兴系列试验报告,并向社会发布。

(三)系列研讨

人文与发展学院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定期主办或承办国际与国内学术研讨会,会聚国内外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行动者,对乡村振兴的社会科学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推进学术观点与实践经验的互动,交流思想、辨章学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举办国内与国际专题研讨会。学院秉持学术探讨与经验交流并重的原则,围绕乡村振兴整体战略布局、产业发展与产业兴旺、生态环境与生态补偿、农耕文化与乡风文明、基层结构与社会治理、村庄民生与社会福祉等系列专题,每年举办10次以上专题研讨会。

——出版专刊或文集。系列研讨既涵盖乡村振兴的多学科理论渊源与历史语境,也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设计与实践模式,集多学科视角、多领域主题为一体。根据研讨会的具体成果,学院组织学术期刊专刊文章,出版《乡村振兴系列研讨文集》。

——建立交流网络。系列研讨通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学术议题探讨,在学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者等不同社会行动者之间建立交流网络,促进不同行动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升乡村振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立足现有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通过开展“中国国际发展网络”、“金砖国家农政变迁研究网络”等多边定期研讨和中国与俄罗斯、中国与巴西、中国与印度、中国与南非等双边研讨,推动乡村振兴主题的国际研讨与交流,借鉴全球乡村发展的宽阔视野,吸收全球乡村发展的成功经验,构建中国乡村发展的特色叙事,为世界贡献中国乡村发展的智慧和方案。

(四)系列培训

乡村振兴系列培训是人文与发展学院倡导“以学术成果滋养乡村振兴的思想与实践”的非商业性培训活动,旨在充分依托学院长期深厚的学术传统、扎实的研究底蕴、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多样的基地试验,培养具有理解力、倡导力、行动力和创造力的“一懂两爱”人才队伍,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传播乡村振兴的思想与理念。系列培训充分体现学院的理想和担当,传播乡村振兴的思想和理念,分享乡村发展系列试验的实践和经验,为从事乡村振兴工作的政府官员和一线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滋养和知识体系,启发和鼓励他们因地制宜地开展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让学员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开展培训。系列培训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主题,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使学院乡村振兴学术积累的思想种子在基层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并产生深远影响。

——遴选优质师资,定制特色课程。学院根据系列培训的特定主题遴选优秀师资,建设乡村振兴培训优质师资库,以学院和学校知名专家为主,邀请校外乡村振兴领域的知名学者,保持师资库的动态更新。根据不同需求,分类定制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夏令营、农业文化遗产培训、乡村振兴管理干部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培训、乡村振兴社会人才培训、乡村振兴师资培训、乡村振兴与妇女发展能力培训等不同班型的特色课程和实施方案,分类施教。

——精益求精,打造乡村振兴培训品牌。系列培训以结果为导向,精益求精,科学合理设计乡村振兴培训的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探索不同类型培训班培训目标的有效实现形式。培训注重理论与政策、行动与试验、实践与调研三大教学模块的协同,扎实推进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学院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培训品牌。

四、支持与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人文与发展学院成立以书记和院长为组长的服务乡村振兴“四个系列”行动领导小组,统一思想和行动,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四个系列”行动;统筹各类资源,引导和鼓励师生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参与乡村振兴领域的系列研究、系列研讨、系列试验和系列培训,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二)强化实施落实

人文与发展学院服务乡村振兴“四个系列”行动领导小组积极研究制定“四个系列”行动的具体落实措施,细化每一个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建设,发挥学院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作用。适时成立“乡村振兴中心”、“乡村视觉艺术中心”、“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院级中心。学院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乡村振兴“四个系列”行动的顺利实施。

(三)创新体制机制

人文与发展学院继续完善与乡村振兴相关的研究生培养和评价制度,在农业硕士、公共管理等专业学位中设置乡村振兴方向的专项硕士,突出乡村振兴专业特色,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引导和激励学院不同专业教师及研究团队助力乡村振兴,以不同专业视角多元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主题,探索乡村振兴成果和成绩的评价和奖励办法。

(四)加强成果推广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人文与发展学院服务乡村振兴“四个系列”行动重大成果的推广,及时总结并向学校、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报送呈现“四个系列”行动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