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声铸国魂——隆重纪念人民艺术家马健翎诞辰110周年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82tkyakc&width=500&height=375&auto=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505ta04z1&width=500&height=375&auto=0
提起眉户《十二把镰刀》
和秦腔《血泪仇》
陕西的戏迷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十二把镰刀》
那熟悉而欢快的旋律
常常带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血泪仇》中的唱词
尤其是“手托孙女”那一段
总让我们记起抗战时期的那段历史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不禁感叹
谁这么厉害
能写出这么好的戏
简直是太有才了
这位有才之人便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首任院长马健翎!马健翎(1907-1965),剧作家、戏剧家。出生于米脂县一户贫民家庭,1928年中学毕业后,在本县小学教书,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求学于北京大学,后任教延安。1938年,在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指示下,他与柯仲平共同筹建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前身)。历任民众剧团团长,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主席,陕西省戏曲剧院院长。
马健翎与柯仲平
马健翎一生致力于陕西地方戏曲的改革与发展,既改造传统戏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又开以戏曲形式反映现实生活的先河,驰骋剧坛,深孚众望,创作、改编传统戏、现代戏50余部,现存近20部。其中《血泪仇》《十二把镰刀》《赵氏孤儿》《游西湖》《窦娥冤》等许多剧目已成为经典作品,至今盛演不衰。
马健翎在创作思想上忠于生活,他说:“世界上没有,而且不会有的人物与事件,我是不会写的。”他在农村建立生活基地,并要求全院艺术人员不断深入实际生活。在艺术队伍建设上,他大量延揽戏曲艺术人才,极重视新生力量的培养。他形象地说:“这好比两个锅烧水,后锅没水了,前锅就会干。”
马健翎与梅兰芳
马健翎关注民族命运、坚定党的信仰,坚持反映人民心声、为人民写作,是一个能写、能导、能演、能拉、能敲的难得的戏剧多面手。马健翎不仅才情出众,而且具有深邃迷人的人格魅力,身兼剧作者、管理者的双重重任,他广揽戏曲艺术人才,重视新生力量的培养,创造性地设计出“演员演奏员培训班”的培养模式,不仅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是为秦腔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为民族戏曲艺术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著贡献,成就了中国戏剧现代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1944年,他被陕甘宁边区民众政府授予“特等奖状”和“人民群众的艺术家”称号。
2017年12月25日是马健翎诞辰110周年,在此,为表达对马健翎先生的无限缅怀和敬仰之情,自10月18日起,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特别举办“纪念马健翎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深情回眸——纪念马健翎诞辰110周年戏曲演唱会”、纪念马健翎诞辰110周年研讨会、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剧目展演,并结集出版《马健翎作品选》一套。
11月16日纪念马健翎诞辰110周年戏曲演唱会,整场晚会以研究院历史发展时期为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七十九年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
11月17日纪念马健翎诞辰110周年研讨会,共有70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数十位省内外专家学者相继发言,大家秉持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马健翎先生的生平业绩、历史贡献及作品的艺术特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交流。
《马健翎作品选》
本次纪念马健翎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中,陕西戏曲广播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深度合作,推出了“听见传统,看见未来,陕西戏曲广播传统文化体验日”活动,不仅带各行各业的人员走进剧场来看戏,而且将一些精彩的录音在《戏苑直通车》节目中播出。
同时,为了隆重纪念人民艺术家马健翎诞辰110周年,11月24日起FM107.8、AM747陕西戏曲广播每晚九点整《夜话秦腔》推出专题节目“秦声铸国魂”,节目中将邀请张晓斌、吴德、马蓝鱼、马友仙、郝彩凤、董丁诚、肖云儒、李梅等众多艺术家、专家、学者的精彩讲述和深情回忆,走近人民艺术家马健翎。敬请大家关注收听。
▲牛逼了我的大西安,凭借这些美食力压韩国日本,被评为亚洲第二大美食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