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西安人的,科利马擦进来!
小编站在窗前
掐指一算
niania,来西安都18年咧
真好比是那王宝钏
在西安待得久了
自然也就会说几句方言
虽不是那么地道
却也说得过去
于是对老西安的一些人文地理
就比较感兴趣
没事的时候到处转转
听老人们讲一讲
这座古城曾经的家长里短
也是一桩美事
今天
就请各位跟着文史专家宗鸣安老师
聊一聊老西安人的方言和习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1344buvtze&width=500&height=375&auto=0
凡初来西安的人
乍一听西安人说话
总觉得此地语言有些怪诞
其实稍稍住上一段时间
大多数语言都能听懂
甚至可以使用方言
这是因为在西安的方言土语中
许多字词都与古代语言、文学
有着一定的联系
比如说“乡党”这个词
意思就是同乡里的人、乡亲
据《周礼》
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五百家为党
乡党连用
就是本乡本土、乡里乡亲之意
在西安方言中
有些词据说是由元代时蒙古语变化而来
元初时
忽必烈封三子莽噶拉木为安西王
改长安京兆为安西路总管府
以后又改安西路为奉元路
在长安城旧址上建奉元城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
就曾到过奉元城
他写道
城甚壮丽……工商繁盛
元顺帝时,在西安城东北三里许
又建了王相府,蒙古语称为“干耳垛”
我们说的有些词
是否真从蒙古语变化而来尚待考究
但听起来确是不同一般
如“科利马擦”
即让人做事麻利一些
再如“然马咕咚”
指事物条理不清,繁乱不堪
还有一些词
细细品味,内容还很深
如“房打战”
指房屋经纪人在买卖双方间操作
两头见利,其语言方法
连房子听见都要吓得颤抖呢
“打战”即“打颤”
秦音“颤”为“战”
很早以前
西安城内有两个有名的“房打战”
一个叫张坏坏,一个叫烂头王
这二人经纪房屋都以心狠手辣著称
盘剥得利不少
有人说不找他们不就行了嘛
不行
旧时的西安人多数保守
不喜抛头露面
能在市面上来回窜腾的也只有这些人
他们跑的地方多,认识人多
有人想买卖房子,自然只得找他们
这二人都无文化
当房屋买卖事说成要写契约合同时
还要请西安房屋经纪人中另一名人——
朱道生
此人干瘦邋遢,经常清鼻流着
但此人一手好字
专门给人写契约合同
而且用词极有讲究
双方都不伤害
中间人还可安心得利
所以,他是西安“房打战”界的主写
曾见过一份朱道生写的房屋买卖契约
是这么写的
某某,因手头不宽,愿卖房两间
钱证移交完,各方不相干
词儿还押韵得很
这种怪词儿的房契
其他地方并不多见
在各地的语言词汇里
都有歇后语这种颇具特色的语言形式
西安方言也不例外
比如
张飞卖豆腐——人硬货软
盐店门口说话——咸话(咸谐闲)
红萝卜敲钟——不是正经锤锤儿
红萝卜调辣子——吃出没看出
瞎子夹个毡——乱铺(扑)呢
西安地处西北内陆
民性质朴,勤苦耐劳
多坚忍刚毅之士
普通市民则老实保守,好善怕事
我们可以从清末民初王力余所写的
西安《乡风记事诗》里略见一斑
丧葬
不贪吉壤取心安,丧服三年礼脱难
哪管旁人天大喜,往来仍著白衣冠
谢媒
作合全凭口角春,两头说好往来频
一双布履劳新妇,致谢当时月下人
旧式婚姻,全凭媒人一张嘴
到女家说男的强,到男家说女的好
结婚后不论双方过得如何
媒人先落得一双鞋穿上再说
这种风俗现在还在流行
请客
到门先问近光阴,席上频呼太费心
自有流星来赶月,樽空不用主人斟
这是老西安人家典型的请客场面
客人进门先问候主人近况
媳妇、娃都好,奶够吃、老人家都好
然后入席,一边吃一边客气
太费心,太费心,弄这么多菜干啥
主人赶忙答道
没啥菜,没啥菜
一桌子都摆满了还要喊没啥菜
憨厚之态,可见一斑
生子
坐床先告四邻知,熊梦宵来应吉时
醉后逢人涂黑脸,两家抬着作干儿
坐床即坐月子,此前邻里已皆知
乡俗,生子则由多人绳绑其父
面涂锅底灰游行乡里
有了小孩又怕不能养大成人
所以,多认干亲以求保全
演戏
耕余能剩几团粮,贪看空中傀儡场
更有迷人肠断处,一台灯影倩魂忙
乡下人终年劳苦,收入虽说有限
每当农闲,总要请上台大戏
或全村摊派费用
或由大户人家全数负担
并邀请远近亲友,看上三天
探亲
别有人间大喜欢,探亲蒸馍累盆盘
一修纳袄披肩上,直到中庭不整冠
久别以后,探亲访友自是人间大喜事
探亲不能空手
旧时,没有糖果之类
常常蒸上一盘馍做礼物
家中有客人来往
长者总是说“给娃拿些馍”
老西安人平时在家中短衣短裤穿惯了
出门穿上长衫很不自在
于是就常披肩头上
到哪里都是这样
也算是礼服在身,礼仪到了
施汤
行人饥渴吼枯肠,山起南风夏日长
正是阿婆修福处,村前替代煮琼浆
修桥铺路,惜老怜贫
积德行善,施舍茶汤
更是修福
所以,老西安人最爱干这些事
旧时每逢过节、过会
总有不少老婆婆在路口免费施舍茶汤
西安城南的南五台,从山脚到山顶
原有不少“汤房”
遇有节日、庙会,就有人在此地施汤
西安人把茶水、面汤都称为“汤”
见官
村野乡风岁久安,平生识得县门难
衙前未到先回首,不怕阎王怕判官
普通老百姓一般怕见官员
平日也少去官府办事
万不得已去见官
心中总觉得有鬼似的
所以,走到官府门前总要回头看看
没有熟人再进去
省得让人议论
与今日形态正好相反
要说西安人的习性和方言
还有很多经典之处
比如在郑卫东的口吐莲花中
你还可以直接地感受一下
其他更多的就交给各位了
想说的、常说的、了如指掌的
不妨留言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g0717nltiac&width=500&height=375&auto=0
郑卫东乱弹
文/宗鸣安
图/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