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勿忘初心│中国戏剧梅花奖诞生始末(附精彩视频)

陕西戏曲广播 秦之声 2023-06-28

中国戏剧梅花奖

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

旨在表彰在表演艺术上

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

“梅花奖”之由来众说纷纭

应该说它的诞生

适应了时代的要求

八十年代

戏剧,尤其是戏曲

人才培养问题日益显露

舞台上有成就有影响的演员

已经逐渐老去

新人还没有成长起来

人才青黄不接的状况日益显现

从《人民戏剧》恢复原名的《戏剧报》

特别关注这一问题

曾不断发表文章

呼吁重视中青年演员培养

当时戏剧界的领导和专家

也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最终决定以《戏剧报》的名义

举办评奖活动以此来

奖掖和鼓励青年演员

关于奖项名称问题

当时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

“梅兰芳奖”“曹禺奖”“金菊奖”等

最终才确定为“梅花奖”

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

以鼓励广大的中青年演员

勤学苦练攀登艺术高峰

为社会主义戏剧事业的

繁荣与发展做出贡献

经过多方反复论证

参评者年龄须在45岁以下

因为这样才能强调出评奖的目的

显示评奖对青年一代的关注

演员要从各地进京演出的剧目中

参照当地反映入围选拔

为了防止非艺术因素的介入

维护评奖的公正性和纯洁性

同时还确定了不照顾院团

不照顾行当不照顾地区

不照顾剧种不照顾名演员的

“五不照顾”评奖原则

1983年第12期《戏剧报》发出通知

本刊决定举办首都戏剧舞台

中青年优秀演员评选活动

1984年春将颁发“1983年首都

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

《戏剧报》积极筹备梅花奖评选的同时

1983年10月临汾蒲剧院

派出任跟心郭泽民崔彩彩等

青年演员组成的赴京演出团

带着《挂画》《跑城》《救裴生》

《火焰驹》《周仁献嫂》等剧目

接受首都人民以及文艺界的检验

吉祥剧院长安剧院广和剧院

人民大会堂中南海……

一时间蒲剧轰动了首都

蒲州梆子在京城春风吹又生

演出期间召开座谈会

张庚郭汉城曹禺周扬阿甲等

戏剧专家和元老盛赞这些年轻人

夸他们是每一个细胞都会说话

戏技艺完美结合水乳交融

并当即决定在“《戏剧报》推荐演出”中

向全国推荐任跟心郭泽民和崔彩彩

蒲剧在北京刮起了旋风

40多天的演出

他们演完了北京的所有剧场

场场爆满盛况空前

专家们一致认为

不能让这些孩子们就这么回去

已经讨论过的梅花奖

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第二年任跟心郭泽民便双双获得

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蒲剧1983年的进京演出

催生了梅花奖

蒲剧《挂画》
任跟心——含嫣李小青——花云薛三勤——花婆郭   玲——夫人

 1984年4月17日晚上

全国政协礼堂欢声笑语灯火辉煌

主席台的丝绒帷幕上

悬挂着据著名画家吴作人

为“梅花奖”画的作品放大的红梅图

一幅红底金字的巨大会标挂在台口

戏剧报一九八三年梅花奖授奖大会

李雪健  张继青  叶少兰  任跟心  晓    艇

尚丽娟  刘长瑜  李维康  郭泽民  刘文治

谷文月  刘玉玲  冯宪珍  蒋宝英  王曼苓

这是由首都36位知名戏剧家

评选出来的十五位获奖者

他们早早来到了会场

等待着振奋人心的时刻

当晚七点钟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

余秋里谷牧陈丕显张爱萍王昆仑钱昌照

文艺界领导和知名人士朱穆之贺敬之

阳翰笙李伯钊吴作人马彦祥吴雪赵寻

阿甲舒强刘厚生等上了主席台

文艺工作者和各界代表

一千四百多人场内就坐

在欢快的乐曲声和雷动的掌声中

15位获奖演员走上主席台

与领导同志亲切握手

接过影印着“梅花图”的奖盘

奖金和获奖证书

在授奖大会上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

习仲勋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今晚的盛会

表明戏剧界正在开创一个新局面

说明了戏剧界是后继有人的

他还鼓励获奖演员戒骄戒躁

艺术上要更上一层楼

蒲剧《火焰驹·贩马》郭泽民主演

编辑/刘军  审核/王梅

往期精彩

李十三编戏的传说(二)齐爱云《焚香记》最大的遗憾著名作家朱西京笔下的王战毅
郭君芳:演员当团长外人眼里无限风光王婉丽:小时候一门心思想唱戏樊惠琴:再没机会让老师给我们教戏了安娜: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传承展学昌年近八旬演《梅伯闯宫》李东桥收徒,誓将秦腔传承到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