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正敏:大师远去,敏腔永恒

杨瑶 秦之声 2023-06-28

李正敏先生是享誉秦坛的名角儿。早在1935年,李先生应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之邀录制八张秦腔唱片,“秦腔正宗”的美称享誉全国。那时,他不过是一个20岁的新秀。

当然,八张秦腔唱片只是借助当时的新鲜事物将先生的声音存留下来,比起剧场的演出,助于推广,也成为当时好家们闲暇得以回味的珍宝。唱片的发行,于先生而言算是锦上添花,因为在这以前,他俨然已是古城西安秦腔舞台上的一颗新星,受到各界的关注。

李正敏先生早期演出戏报

甚是遗憾,作为一个年轻的秦腔爱好者,自己所生长的年月无法现场聆听先生的演唱,更无法见证被很多人所称赞的这个剧种曾经的繁盛。所幸,先生同他那个时代的一些前辈还有录音资料的流传,虽无法展现其舞台艺术的全貌,依然能感受到曾经的音韵;存留资料年代久远,虽有些含糊,但比起那些如流星划过秦坛却难觅其声的演员,先生无疑又是一个幸运者。

上海百代唱片录制唱片

李正敏《赶坡》上世纪30年代上海百代录制

成长环境的影响,自幼对秦腔便产生浓厚兴趣。但对于先生的戏,并不是一开始便能感触其魅力。与时下最为推崇的嗓音条件、最为流行的演唱方式相比,先生的唱显得格格不入,少了清脆明亮的歌唱,也没有高低音域的自由穿梭。若没有突然间那一瞬的触动,自己可能也无法对敏腔产生感情,而且伴随时间推移,情感愈发浓烈。

一次,电视荧屏上播出先生与田德年、刘易平录音版本的秦腔经典《二进宫》音配像,演员唱至后半部分的“快二六”对唱,明快节奏却字如珠玑,不免让我有些提神,其中李艳妃唱至“你不念本后太子,你念早死的老王”,“太子”拖音戛然而止,随之是细腻的哭腔,旋律快速行进,一声念白“皇兄”,我内心惊讶,戏还可以这样唱?那时候没多少理解,只是觉得自然好听罢了,从此以后,便对先生的戏多了关注,多了痴爱。

秦腔《蝴蝶杯》饰演胡凤莲(1933年)

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二进宫》

(1956年录制)

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兰州演出留影(1953年)

人们把先生的声腔艺术称之为“敏腔”,也无疑是秦腔旦角领域的里程碑。先生艺术成长的时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社会环境正在变革,各个领域的人们逐渐开始反思、改变原先的事务格局。

二十世纪初期,易俗社率先将秦腔引入城市剧场,随之而来便是剧场演出在西安的日益兴盛,观众欣赏戏曲的角度自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大多演员们开始寻求新的演唱、表演方式,以适应剧场观众的需求。逐渐,与原先在乡间庙台演出相比,演唱时就少了一些“冲劲儿”,多了一些“俏劲儿”。

当然,称其艺术风格为“敏腔”,并不是像后来一些人所谈到的先生在台上演戏就是单纯的唱,表演极少,甚至有人说先生就是双手捂肚一味只有唱,这些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部分老前辈回忆,五十年代看到他为数不多的一些演出是很讲究的。

后来广播节目的机缘,采访过先生的弟子李凤云老师,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跟随先生学艺,曾经谈及排练秦腔《探窑》一折,先生用两把小木椅的椅背架起一个木板,把此作为窑门,亲自示范王宝钏进出窑门的动作。

李凤云老师至今依然印象深刻,“先生当时四十多岁,表面上看着比一般人稍微讲究一些,再没啥区别,但做这些动作时那个柔美,我当时真的看呆了,练了几年,但总觉得不如他的漂亮……”说到这,至于“敏腔”而不是“敏派”,只能说他的唱腔光环太过耀眼,以至于人们可以忘却其他的美,单靠这声腔足以沉醉,仔细品味。

杭州西湖留影(1959年)

秦腔《玉堂春》饰演苏三(1933年)

“敏腔”在当时就是极为突出的“新腔”。这个“新”,个人认为,主要突显在三个字,净、俏、美。

净,净化演唱风格,使唱腔干净。在原先的演唱方法中,演员经常在拖腔中垫入“哪咦呀哈”这类虚字,使得唱腔过于累赘,先生与之前的演员相比有所删减,并非完全剔除,部分拖腔中予以保留和升华,反而成为唱腔中的一大特色。

俏,自然是唱腔的俏皮灵动。先生在演唱中结合自身的嗓音条件,巧妙地避开唱腔中的高音部分,突出吐字,在演唱节奏上更为灵活多变,看似声断实则气连,顿、闪、甩在拖腔中的使用,使他的唱耐人寻味,也多了一份灵动和活力。

美,是任何艺术都在追求的目标,先生的演唱,腔美、情美、意美。当然,何为美?这与演员自身的艺术修养有极大关系,作为一名旦角演员,李先生在舞台上大多塑造的都是温柔贤淑、端庄大方的古典女性。因此,在他的唱腔中更加注重以声传情、以腔达意,但又根据所演人物在细节上加以区分,含蓄、柔情、悲苦皆为美,他刻画的角色大都被当时人们所认可、乐道,成为秦腔舞台上的典范之作,也成为他骄人的艺术成就。

秦腔《五典坡》饰演王宝钏(1933年)

秦腔《五典坡》饰演王宝钏(1963年)

编辑:杨瑶

审核:王梅


往期精彩…

超强视听盛宴 | 2020新年音乐舞蹈曲艺杂技专场,邀您观看~

“戏曲也较真儿”之《困山》中的杨继业到底该穿什么?

陕西90后资深设计师:秦腔就是我爷!

涨知识!戏曲中“生、旦、净、丑”竟是这样形成的!

涨知识:从这五点看秦腔与京剧脸谱的差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