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试读】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有猫

顾情长 书海鱼人 2023-02-09

本文选自我的新书

   《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   

明朝著名理学家刘元卿在自己写的寓言故事集《应谐录》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猫的有趣故事:从前有一个叫齐奄的人,家里养了一只猫主子,非常宠爱。有一天朋友聚会,他就把猫抱了出来一边撸一边炫耀说,这只猫名字叫“虎猫”,因为它长得和老虎一样威风。

这时候有个客人劝他道:“虎的确很猛,但还是不如龙的神通,毕竟龙会飞啊,还是改名为龙猫好听一点。”另一个客人劝他道:“龙确实比虎更神通,龙升天必须浮在云上,云比龙更崇高吧?不如叫云猫。”又有另一个客人劝他道:“云雾遮蔽天空,风突然一下就把它吹散了,云所以是不敌风啊,请改名风猫。”接着又一个客人劝他说:“大风狂起,用墙就足够挡蔽了,风和墙比如何?给它取名叫墙猫好了。”另一个客人劝说他道:“墙虽然牢固,老鼠在它里面打洞,墙全都倒塌啦。墙和老鼠比如何?给它取名叫鼠猫好了?” 东里老人听说以后不屑的说:“捕鼠的本来就是猫,猫就是猫罢了,干什么要自己失去本来和真实啊。”


尽管故事里这只猫咪差点就用自己的死敌当了名字,不过这位名叫齐奄的明代铲屎官无疑还是非常爱它的,否则也不会花样百出地给它取名字了。事实上猫儿在明朝的社会地位的确非常高,甚至就连宫廷中也以养猫为乐。作为一位兼职书画家,明宣宗朱瞻基最喜欢的就是画猫,他的《花下狸奴图轴》中,两只可爱的小猫咪蹲在石头下面,懒散而悠闲,可爱的样子让人不由得想要摸上一摸,这位皇帝的猫奴属性也暴露得淋漓尽致。


喵喵喵???

问题来了,从古到今都深受人们喜爱的猫儿,为什么在我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纪年当中却没有位置呢?在民间传说中,这是由于我们所熟悉的家猫其实并不是中国古代本土驯化的生物,而是东汉时代才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外宾”,等它被我们祖先熟知的时候,十二生肖早就已经排满了,所以才没有一个猫年。不过你知道吗?越南也有十二生肖,而且里面有猫——取代了兔子的位置。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7000多年以前,猫就开始和我们人类一起生活了。猫的祖先有两种,一种是生活在亚洲的沙漠猫,另一种是生活在非洲的山猫。地处三大洲交汇地带的苏美尔人点燃了人类文明的第一缕火光,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批撸猫的人。而比他们稍晚一些的古埃及人,则在5000多年以前就把猫儿捧上了主子的宝座。

在古埃及人的观念里,猫儿是丰产和康复女神巴斯特的化身,十分尊崇,爱护备至。猫儿不但生前住在宏伟高大的宫殿里,享受着珍馐盛宴,死后也会被埃及人像尊奉的法老那样,被制作成木乃伊,甚至还会将一些猫儿喜欢的小老鼠或线球作为陪葬品,就是对待自己的主子也不会这么尽心尽力啊!

在我们中国,距今3000年前,西周时代的《礼记》 中第一次提到了猫,并且把它们和大表哥老虎一起归到了“八蜡(八种受人祭祀的动物)以祀四方”行列。《礼记·郊特牲》记载:“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因猫捕捉老鼠,虎捕捉野猪,所以人们很感激它们。为了答谢勤勤恳恳抓田鼠的猫,先民们每年年末都要备下祭祀用的“牺牲”,来祭祀它们。

然而,这里说的猫却并不是我们熟悉的家猫,而是豹猫或者野猫之类的猫科野兽。《诗经·韩奕》中有一句:“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把猫和老虎对应在一起,而且和熊罴(巨大的棕熊)并列,说明这里提到的肯定不是那种喵喵叫着卖萌的小可爱,而是一种野性难驯的野兽。

战国时代的人们还没有养宠物猫的习惯,但是已经知道了豹猫可以捕捉老鼠,所以也有人在家里喂养它们。《庄子·秋水》中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这里说的“狸狌”或者“狸”是指我国土生土长的野猫,后来慢慢被驯化之后,也叫狸花猫。

在我国古代,“狸”是一种特别宽泛的概念,凡是长得圆头圆脑,身体不太大,又吃肉的小动物,多半都叫狸。比如说“九节狸”是食肉目灵猫科的动物,“河狸”却属于啮齿目河狸科,而在日本,“狸猫”指的却是犬科的动物貉子,还真是一团乱麻。因为猫这个名字被豹猫占用了,所以东汉时代,家猫千里迢迢穿越西域来到中国的时候,只能先委委屈屈地叫“狸”。不过谁让猫儿特别萌呢,当它叫了“狸”之后,别的动物就只好纷纷加上定语了。

三国时代,有一个名叫徐季龙的人想要出去打猎,请来著名的算卦高手管辂帮他算上一卦,这次会有哪些收获。管神棍算完之后说:“当获小兽,复非食禽,虽有爪牙,微而不强,虽有文章,蔚而不明,非虎非雉,其名曰狸。”他这里说的“文章”,是指动物身上的花纹,所以他的意思是说,您这次打猎会逮到一只像老虎的小动物,名字叫“狸”。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来,三国时代的人们对猫儿还不太熟悉,甚至它们还会沦为被人猎捕的对象。

/ / / / /

按照著名历史学家王明珂先生的看法:“猫在人类驯养动物史上有特殊地位,可以被人类驯养的主要是‘群栖性动物’,而猫则是人类驯养动物中罕见的非群栖性动物。它们与人类之‘家’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由猫的非群栖性自己它们与人类之‘家’的疏离关系,有的学者甚至认为猫从来没有被人类‘驯养’过——它们(家猫)只是与人了生活在同一领域空间之中。”

但是正因为喵星人这么有个性,不像汪星人那么忠厚老实,我们才更加倍地喜欢它们,把它们当成和自己身份更平等的朋友。从唐朝开始,人们还给猫儿取了个小名叫“狸奴”,这里的“奴”是一种代表宠爱的称呼,唐高宗李治的小名就叫“雉奴”,能够跟皇家子弟一样取名,也可见当时猫儿地位之高。

不过李治的老婆一代女皇武则天却非常讨厌猫儿,据说据《旧唐书》后妃传记载,武则天升级为“武昭仪”后,皇后与淑妃萧良娣渐渐失宠,后来,唐高宗采用了李义府的建议,把她们二人废“为庶人,囚之别院。”刚刚被囚时,萧良娣曾骂道:“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从那以后,唐朝皇宫就不再养猫了。

“狸奴”这个可爱的称呼一直持续到了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在《乞猫》诗中写道:“秋来鼠辈欺猫死,窥瓮翻盘搅夜眠。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意思是说,我们家里的老猫病死了,老鼠啊闹得太不成样子了,每天晚上搅得我睡都睡不好,所以我听说别人家要生小猫崽的时候,赶紧买上一串小鱼,用柳条穿起来拿去当聘礼。有趣的是,这短短一首诗里面,竟然用到了三种猫的叫法:猫,狸奴以及衔蝉。


为什么猫儿又叫衔蝉呢?明人王志坚《表巽录》记载,“后唐琼花公主有二猫,一白而口衔花朵,一乌而白尾,主呼为‘衔蝉奴’、‘昆仑妲己’。”可见“衔蝉奴”本来是指一只模样怪异的小猫,它通体洁白,只是上下唇间有一抹黑色毛羽,像是衔着一只知了一样。后来人们就用“衔蝉奴”或者简写成“衔蝉”。

当时人们如果想要从别人家要一只猫来养,就必须像娶妻或者纳妾一样下聘礼,又称“聘猫”。聘礼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柳条穿起来的小鱼,另一种就是盐粒,这两种都是猫儿的最爱。不过在迎来猫猫之后还不算完,还得像伺候夫人小姐一样给它买好吃的。南宋诗人陆游就曾经惭愧地写道:“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资俸薄,寒无毡坐食无鱼。”不过他老人家对猫的喜爱也确实是诚心诚意,在一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道:“风卷江湖雨闇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他那得意的模样,简直就像是宅男迎娶到了新垣结衣。

人们可以有多爱猫呢?这么说吧,豁出一条命都不在话下。元代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就讲过一个故事,说在村子里有口枯井,深不见底,有一天一只猫儿不小心掉了进去,再也没爬上来。主人知道以后就带着绳子,和儿子一起爬到井下去救猫。然而一下井才知道情况不对,不一会儿两个人就都中毒而死了。其实在攀爬运动中,猫儿比人类灵活得多,如果连它们都爬不上来,就说明这口井一定有问题,这样还敢进去救猫,就只能用真爱来解释啦。


到了明朝,猫儿已经变成了宫廷里不可缺少的玩物,甚至还有的猫被皇帝封了个“管事”的职衔,还可以领工资。《野获编》记载:“明万历时,御前最重猫,其为上所怜爱,凡后妃各宫所畜者,加至管事职衔,且称谓更奇。牝者曰某丫头,牡者曰某小厮,若已骟者,则呼为某老爹。”这些猫过得简直比人还滋润啊!


你想看的故事,我们都在推 👇




扫码加入小说讨论群
探讨交流你爱的故事

文章安迪斯晨风

编辑书鱼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