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鱼书单】他人眼中看世界——十本纪实作品推荐
01
《老后破产:名为长寿的噩梦》
作者: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推荐评分:★★★★☆
02
《无缘社会》
作者: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
推荐星级:★★★★★
很发人深省的书。这是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做的采访。老龄化社会到来,可是“单身”、“不婚”、“少子”等家庭形态日益增多,亲缘关系淡泊,以至于独居老人死亡无人知晓,死后无人认领尸体,不管是“孤独死”还是“无缘死”,总觉得是挺凄凉的事,但是又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也不能认为与自己无关。
不婚者增加有一定的社会原因,而书里提到日本有非营利性组织负责独居老人的生病代办住院手续、负责死后事宜这点,倒是可以借鉴。书里的不婚率是指男女到五十岁还没结婚。
03
《少林很忙》
作者:马修·波利
推荐星级:★★★★★
译文纪实系列也有轻松搞笑的书,尤其这本。
谁还没一个“功夫梦”呢?美国人马修·波利为此来到中国的少林寺。一天晚饭时分,他和少林寺的师父、师兄们遇到有人来“踢馆”,天津来的武术大师要求“切磋一下”。
马修·波利在中国呆了段时间,已经十分熟悉中国的人情世故,主动请缨“我来跟他较量”,其实心里打着小九九“我当然不是认真的,只是客气一下罢了。在中国,不管你是真情还是假意,都要在表面上做做样子”
——万万没想到,少林寺的严师父一口同意了:“你先和他打。”
——不按套路啊,我觉得马修·波利的内心是崩溃的,所谓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是这样吧?《少林很忙》,开头就很有喜感。
04
《西部招妻》
作者:马宏杰
推荐星级:★★★★★
《西部招妻》里老三是个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的贫苦农民,家里为了他的婚姻大事去西部的贫困地区给他买媳妇。我真的想不到还有那么贫困的地方,天天只有土豆可以吃,为了省洗衣粉的一块钱不洗衣服……贫穷考验人性,媒人和女孩的父母为了要礼金和介绍费丑态百出,甚至还有扣住人想“强买强卖”的……2001年,那个村子没文化的女子礼金一万三,读了初中的一万六(忍不住算那大学是多少?)……对于买方来说,他们要的只是传宗接代,对于卖方来说,女子也愿意通过婚姻离开一贫如洗的家庭。不禁感到幸运,同样是女子,自己有学上,能养活自己,婚姻自主,现在还有书看还养得起宠物……
看完了马宏杰的《西部招妻》。怎么说呢?细思极恐。无法理解为什么书里的老三和祥武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哪怕倾家荡产。而且完完全全就是只要一个会生育后代的女人,以他们的条件,即使有了后代也提供不了好的生活,只会让后代延续他们的贫困生活,继续作为社会底层挣扎着活着,这样的人生,也太可悲了吧?
虽然说马宏杰力图客观描述,但我还是看出了那些被作为货品买卖的女人更惨。红梅被自己的父亲卖掉,为了能多卖几次,还故意用她姐姐的名字登记结婚证,等她回娘家的时候还试图再把她转卖他人。老三和祥武结婚都是为了以后“有人照顾家人”、留后代,可是女方呢?红梅瞎眼的母亲不能随她住,因为需要优先老三的母亲。
祥武被同性恋袭击,可是他为了省检测费也没有去测是不是染上艾滋病,这样还找老婆,不是坑人么?(别说他善良,他利用媒体的时候没见得多善良,他只是为了达到目的和媒体互相利用罢了)。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穷你有理”的心态,这书里的事件不止一起了。
05
《最后的耍猴人》
作者:马宏杰
推荐星级:★★★★★
马宏杰《最后的耍猴人》是一部很吸引人的纪实作品。为了拍耍猴人,他陪他们扒火车、睡马路,花了近十年的时间跟拍他们。这个社会底层群体一样有着人生的苦辣酸甜,他们为了省钱冒着生命危险扒火车,也许有人要从法律道德层面谴责他们,但是这钱对于我们来说是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活命。他们有自己这行的江湖规矩:不拿火车上的贵重货物,不乞讨,靠耍猴赚钱。跟动物保护主义者想象的不一样,猴子对于他们来说是家人,也是重要的赚钱工具,他们同吃同住,吃饭优先给猴子吃,“打猴子”其实是演戏博同情的赚钱手段……作为社会底层他们被随意驱赶,挨打、关押、罚款时有发生。如今,这个行业渐渐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而我依然记得自己小时候看到猴戏的欣喜。很多年前在五一广场看到一个人带着猴子乞讨——大概现在大城市已经容不下猴戏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耍猴人才破了规矩……
06
《我在印度的701天》
作者:郭菲
推荐星级:★★★★☆
郭菲的《我在印度的701》天,记录了他作为交流老师在印度的所见所得。看了书我才知道,原来印度语和尼泊尔语很相近,所以能语言相通,但是印度视牛为神圣,而尼泊尔祭祀要杀大量的牛。尼泊尔牛:“我要出国。”
这本书我很推荐,对于想要了解印度的人来说它比较有借鉴意义,作者2014年去的印度,到现在也才过了五年。今晚看的章节谈到了印度的腐败问题,不由联想到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里面说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差序格局,是由无数私人关系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网络,在公私冲突之时,会导致公共道德的缺失,那么印度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呢?
而安布尔理直气壮地向郭菲要智能手机这一点,让我想到《西部招妻》里面振振有词你可以再买所以羽绒服给我的人,但是不是只有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有这种思想呢?那些嚷嚷马云没有多捐钱、明星没有多捐钱的人,其实也一样吧?
参加桑迪普的婚礼,作者惊讶于印度民族如此热爱跳舞,能不停歇地跳上四个小时,但是他发现男人在内圈跳,女人在外圈跳,原来古吉拉特邦还是非常保守,打破这个僵局的是桑迪普的妹妹,看来读过书的人还是不一样。
07
《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
作者:冯文
推荐星级:★★★★
《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是写于2002年的人类学学术著作,可是在2018年才被引进出版,因而这本书有所欠缺——因为作者调查的时候80后还仅仅在20岁左右,大多在读书,而十几年后的今天,我想,80后工作、婚嫁、育儿之后的现在,才是更能检验理论成果的时候,也更值得研究。
书里提到,国家还是习惯“孝道”的文化模型(作者是美籍华裔,不知道是学术上术语要这么写还是翻译腔,我理解为孝道的文化传统),即大多数公民由子女养老,即使是兄弟姐妹多的家庭依然感到吃力,而作为独生子女的80后,却可能面临一对夫妻需要赡养双方父母四个老人、甚至双方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就八个老人,再算上孩子(现在还有二胎),想想都很可怕啊!特别是在孩子还小,人到中年、父母生病的时候。我的妈妈去年住院过,我一个人从早守到晚,没有人接替,请假又不能太久,否则影响工作。想起《老后破产》里面,有个老人就是因为辞职照顾父母而丢了工作,结果老后无依。
80后真的是很特别的一代。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多的钱可以独立供养家里生病的老人,如果社会保障没有配套跟上,80后中年以后的生活真的是危机四伏。好害怕“老后破产”啊。
08
《江城》
作者:彼得·海斯勒
推荐星级:★★★★
彼得·海斯勒的文笔流畅而优美。1996年的时候,他27岁,来中国的涪陵教书两年。一开始,中美文化的细微差别让他感到些许的不安。比如课堂上,美国同事夸学生长雀斑,在中国这并不被认为是夸奖,马屁拍在了马腿上。又比如,他休闲的时候玩玩飞盘,在学生笔下就能联系到奥林匹克精神(这学生肯定很会写作文)。
“这就是中国的方式。成功是预料中的,失败则要受到批评,并且立刻加以纠正。”在习惯了涪陵的空气污染、噪声严重,习惯了被人围观的感觉之后,美国人何伟(彼得·海斯勒的中文名)开始学习中文,但是中国的教育方式让他很不适应……
09
《朱鹮的遗言》
作者:小林照幸
推荐星级:★★★★★
这是译文纪实系列里又一本精彩的书,行文十分流畅,只不过因为知道朱鹮的结局,看的过程心里有着淡淡的哀伤。
《朱鹮的遗言》记录了日本民间的爱鸟人士佐藤春雄如何为了保护朱鹮付出种种努力。朱鹮在日本佐渡的数量,1952年是24只,1962年只剩6只。这种美丽的鸟类,因其展翅时翅膀内侧羽毛呈现浅粉略带朱红的颜色而得名。
关于为什么要保护濒临灭绝的朱鹮,佐藤春雄是这么说的:“人都有一死。人生并不因为会死就失去意义。人生了病,医生会尽力医治,不会因为人迟早会死就放弃。对于时日不多的人,我们是竭尽所能的。现在,朱鹮正在消失。佐渡是它们在日本,乃至于世界上最后的栖息地。我作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不能袖手旁观。我不在乎最终能否改变它们的命运,只希望它们能在明治初期那样好的自然环境里,走完余生。”
10
《鱼翅与花椒》
作者:扶霞·邓罗普
推荐星级:★★★★★
这是1994年就在中国生活的英国人扶霞写的有关中国菜的书,我觉得译者也很厉害,因为作者在四川待得久,学了一口麻溜的川普,结果文中需要备注的居然不是英文的背景而是四川话的意思,翻译也是不容易啊,方言也得会。其实食物的记忆连接着乡愁,尽管扶霞被川菜征服,但是依旧想念欧洲的奶酪和正宗的巧克力,而文化差异也在饮食习惯上表现出来。
实际上《鱼翅与花椒》一书不仅仅是作者扶霞作为一个英国人在中国的学厨经历。她不仅长期在四川学习生活,后来为了研究湘菜还去了湖南,后来又来过福建。书里除了对美食的追求——从品尝到学习制作、考察源流,摘录菜谱,有时还引用古书中的记载,还有在中国各地旅游的感想以及风土民情,后面更是出现了对中国食品安全以及滥捕滥食保护动物的思考
《鱼翅与花椒》里面有不少菜谱。扶霞对中餐很是痴迷,除了专程进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她还想方设法进入各色餐馆后厨学习,而这些完完全全是因为热爱——实际上她本人是个学霸,还是剑桥大学的。说起来她这种生活态度很让人羡慕,她虽然从小到大成绩优异,在家人安排下一路走上学霸之路,往学者发展,但是她能舍弃自己不喜欢的研究,转而为自己的兴趣认真钻研甚至做出成绩,因为她觉得自己热爱厨房——这要换别人未必做得出来,但是正因为热爱,才更有学习热情。
每周五晚间的书单推送你觉着可还行?
什么?还没有推到你心水的内容?
不用着急~
书单评论区内留言你最想看的书单类型
点赞最多的书单,我们下周就推送!
你最想看的,我们一定推!
欢迎留言~
【书鱼煲书】《生吞》:只有孩子,才会把“未来”跟“美好”误解为同一个意思
扫码加入小说讨论群
探讨交流你爱的故事
文章优昙读书
编辑书鱼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