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熄灯号 | 一封永远读不完的信

2017-05-26 张秀军 人民武警
点击上方“人民武警”可订阅哦!


从军的岁月宛如手中的流沙,和着风,和着雨,慢慢地把我走过的路尘封,唯有那年、那月、那封信,随着被岁月雕刻的眼角纹和那些许的白发越发显得清晰……

  


  一九九八年,在抗洪抢险的大堤上,解放军战士手挽着手与洪魔作斗争,英勇无畏,视死如归,这惊人的一幕重重地叩击着我的心扉,牵动着我年轻而纯粹的心弦:“我要当兵”。就是那年十二月十六日,我参军了,满腔热血,那是第一次离家远行,带着梦想上路。离家那天,天空没有一丝风,家门口那棵老槐树静静的,树下那条老黄狗静静的,头顶上空像棉絮一样的白云仿佛读懂了我的心情,厚厚的,沉沉的,太阳挤进云层若隐若现,为离别增添了些许灰的色彩……

  

  记得当时我身高1.69米,体重53.5公斤,肤色黝黑,少言寡语,平日里连一脸盆水都端不起来,在父母眼里我是一个弱不禁风、令人放心不下的孩子,“到部队好好干,要听首长的话,首长让干啥就干啥,别违反纪律……”父母一夜未眠,眼圈黑黑的,叮嘱了一遍又一遍。

  

  我参军后,父母整天在家扳着手指头数日子,算着他们写给我的信寄出几天了,算着我快该回信了吧,更是算着他们这个弱不禁风的儿子坚持了多少个日夜。就这样,日子一天天挨着过。其实,他们真的不相信我能顺利度过新兵连,担心会出个什么意外。数日子,是一种期盼,也是一种煎熬。在我入伍后的第43天,他们再也熬不下去了,要亲眼见一见还会“呼吸的我”。父亲搭乘朋友的顺道货车,从冰冻的北方农村来部队看望我。凌晨1时许,哨兵把我从酣梦中叫醒,我怎么都不敢相信从没离开过县城的父亲会来部队。见到父亲的前一分钟,我还在想一定是哨兵叫错人了,父亲借着昏暗的灯光上上下下打量着我,说:“你娘想你了,让我来看看,你没事就好……”其实,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是因为连续三天晚上梦见我因训练跟不上,被老兵打得鼻青脸肿,所以才来部队的。天还没亮,父亲就离开部队了。离队时,指导员紧紧地握着我父亲的手,塞给她一个信封,说:“叔叔,你儿子在部队表现很好,时间太仓促,还没来得及向您详细汇报……”父亲想回家把这封信读给母亲听,拆开一看竟然是600元钱,他在信中深表自责,责怪自己傻,不应该来部队,不应该接受那个信封,说什么也不该收下这些钱。也是在这封信里,他告诉我“要当一个好兵”。这是父亲发自内心的期盼,也是最大的期盼。

  

  新兵连结束时,我被分配到远离大本营的偏僻农场,维修拖拉机、耕田、播种、收割、修路,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当地老百姓戏称我们是穿着军装的农民,本想通过当兵跳出农门,实现理想抱负,然而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眼前这一切把我的豪情壮志挥之九霄云外,把我的军校梦击得支离破碎。没有勇气告诉家人这一切,不敢与同学、朋友取得联系,担心被人瞧不起,成为笑柄。当我郁闷至极的时候,父亲从我同乡战友那里得知我的情况,把原来那封信又工工整整地抄写了一遍,寄给我。我读懂了……

  

  读军校第一年,在我记忆中从不生病的母亲竟然患上了癌症,晚期,走了,走得很安详,也很突然,我没来得及见上最后一面,更没来得及孝敬,这是我永远的痛。后来,姐姐告诉我,母亲临终前很清醒,他嘱咐父亲,她走时不要告诉我,早晚有一天我知道后大哭一场就算了,担心我知道后不能安心工作,她要我“当一个好兵”。

  

  军校毕业后,历任司务长、排长、参谋、干事、股长、指导员和教导员等机关基层十个职务,并非一帆风顺,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有时畏惧,甚至想着退缩;面对进步受挫,有时埋怨组织,心灰意冷,意志消沉;面对棘手问题,有时缩手无策……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父亲那封信,都会多一分“要当一个好兵”的决心。

  

  那年,那月,我在淮河流域抗洪的大堤上,在抗击南方冰冻灾害的现场,在高原驻训的日子,在一线执勤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武警部队破障到位的演习场,在日常的军政教育训练场,告诉我的战士“要当一个好兵”。

  

  多年来,父亲养成了写信的习惯,如今通电话既方便又便宜,可是他还是觉得写信比打电话有意义。十九年来,父亲给我写了很多信,唯独“要当一个好兵”这封使我不敢忘记。

  

  如今,面临军队改革重组,我脱下军装,奔向人生的另一个战场,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表。转业命令下达的那个晚上,妻儿酣睡入梦,我却辗转难眠,起身,披上那件卸了肩章领花的旧军装,悄悄地走进书房,静静地咀嚼着那封信,我的心里又一次亮堂起来……

  

  脱下军装,我依然要当一个“好兵”。


你可能还喜欢

 

1、熄灯号丨那山那人那狗

2、熄灯号 | 不是最好的  却是最对的

3、熄灯号 | 遥远的笛声

4、熄灯号 | 英雄村的家书

5、熄灯号 | 一世军恋  总有一段故事让你热泪盈眶



此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杨敏、孙延东、刘凤桥
图片监制:刘海山
主编:王文、魏国荣
编辑:王海军、赵洪虎、周达峰、王化炜
邮箱:wjxinmeiti@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