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里、腾讯、京东密集谈技术战略了,难道要变天?

2017-04-21 刘成军 造奇智能

【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


【导语】:“如果京东不改变,不重新认识自己,全面改造自己的商业模式,我们的好日子也就只有5到7年。”刘强东在2017京东年会上表示,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京东将以技术应万变。“未来12年,京东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


文 | 刘成军,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智能产业深度观察,价值阅读倡导者


“风起于青萍之末”,技术从未像今天如此活跃,一切都在升腾。

当前的形势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催生了包括消费、物流、能源及生产领域的大变革。从工业机器人、生活机器人等各种机器人到无人驾驶汽车、虚拟现实、智能家居、物联网、智能搜索、机器翻译、人机交互等各类人工智能,本质上都是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智能时代的前奏。

更多的新技术从消费领域扩展到工业制造领域,催生“新工业革命”的诞生。虽然行业人士和社会各界对于“新科技革命”还是“新工业革命”未有实质性统一意见,至今也没有确立新旧更替的里程碑事件,但更多的共识是,基于新技术的应用——将信息化、智能化与各行各业进行结合,将带给一个充满想象的智能化社会。


腾讯:输出云计算等基础技术能力

就在昨天举行的2017互联网+数字经济论坛上,马化腾还首次揭示了“互联网+数字经济”时代中腾讯的取舍与定位。腾讯将有所为有所不为,未来腾讯最重要的定位是提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基础能力。并在讲述中提到腾讯云与三一集团合作,输出技术能力赋能制造业的案例。

“在中国企业转型数字化、走向数字经济的过程中,腾讯仍将坚守自己的定位,做好连接器的角色,持续在AI、VR等新技术领域进行投入,把我们在“互联网+”上的核心能力——云计算、大数据、LBS、AI、支付、安全开放出来。”

马化腾出席2017互联网+数字经济论坛

对BAT+京东来讲,开放自身技术能力,是否是一种大势所趋呢?


在电商巨头的背后,是“技术立国”的深意

阿里巴巴、京东等作为电商起家,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红利,都崛起为超级霸主。作为新型零售公司,始终致力于用互联网的手段去降低传统行业的成本、提升商业效率并改善用户体验,并成功的布局了电商、物流、支付、金融等业务领域。刘强东指出,京东将传统零售的综合成本降低了70%,商品流通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

阿里也一直不断在使用技术力量拓展商业边界,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这样一个逻辑公式在起作用,技术+物流+支付+金融(形成的商业闭环)=用户体验。而提升之后的用户体验,将逆向驱动技术的升级。

2017年以来,两家公司密集发布技术驱动的商业战略,此举意味着如何呢?


阿里巴巴:用技术力量拓展商业边界——开启NASA计划

阿里在电商领域里的成功之道是形成了强大的生态,包括B端的供应链网络和数亿用户。马云曾在一次与李翔的谈话中表露着对于阿里技术和商业的看法:

“如果说Google是在拓展技术的边界,我们就是在用技术拓展商业的边界。我们起到的作用就是把中国社会真正带入到商业社会当中,现在尽管中国已经进入到商业社会,但我们的很多思路还是农业社会的思路。”

所以,阿里一直在做的技术+,技术为一切赋能,包括为商业、为交易,为平台,为个人。

马云发布NASA计划

在2014年在与浙商的交流中,他坦诚到:“搞技术很难,更难的是让技术服务人类,让技术温暖起来。我们不会搞纯技术,而会利用技术来服务社会经济。”

不过,在2017年,阿里确高调宣布了NASA——“新技术战略”,这次密集发布的技术进攻方向是机器学习、芯片、操作系统及生物识别等,引起科技圈和媒体圈一阵骚动。其实,譬如YunOS系统于2011年就已经开始了,2012年被阿里独立出来,成了战略级项目。据公开数据,2016年7月搭载YunOS的物联网终端已经突破1亿。

在阿里启动NASA计划时,钛媒体刊发了报道,标题却异常醒目:不懂技术的马云启动NASA计划,我却看到巨头的技术焦虑症。在文章中预判到“任何一家科技巨头都有技术焦虑症,阿里巴巴不是第一家加入到“技术军备大赛”的玩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笔者曾在[军观察]微信公号(ID:junguancha)里专门写就了文章进行思索,从战略视角进行分析,并称其为“战略之美”——转到战略驱动和技术驱动,这对于披着电商外衣的阿里来讲,无疑是一次“金蝉脱壳”的完美开始。

阿里巴巴NASA计划要储备的技术,是机器学习、芯片、IoT、操作系统、生物识别等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将直接应用于阿里的各大业务板块里,并在合适时机向外界开放和输出。阿里云的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已经斩获颇多,并已输出到海外市场,在亚洲市场、俄罗斯等具有影响力。


京东:“未来12年,京东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

刘强东是在京东集团2017年年会上,正式对外公布了京东集团未来12年的战略。此次年会直接以“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在刘强东演讲的字里行间里,充斥着对科技飞速发展的敏感,对技术的迷恋,以及以技术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的决心。

刘强东:“未来12年,京东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

每家公司的年会,总免不了回顾与展望,刘强东想起2014年刚成立之初的情景,2004年我们进入电商时,当当卓越都已经拿到C轮融资了,阿里也拿到了雅虎、软银10个亿美金的投资,在京东进入电商那一刻时,所有的竞争对手都绝对是大象级的,而他们只相当于一个小柜台。

至今12年的年轮已过,京东也拿出了漂亮的业绩。2016年,京东第一次进入了世界500强,排名366位。当面向未来的业绩追求时,“我坚信在2021年之前,最快可能到2020年,京东商城将成为中国第一大B2C电商平台。”为了实现这个大目标,刘强东坚定表示,“未来12年,京东只有三样东西——技术!技术!技术!”

一说起“技术”,很多人都感觉很抽象,总是感觉与自己离的比较远,而且容易把搞技术的与IT的联想到一起。其实,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在众多产品与服务的背后,“照顾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没有谁能离开技术了。

刘强东在大会上举了一个例子:京东白条推出四年,加上京保贝,2016年产生了2000亿的交易额,而在这2000亿交易额里面公司人员没有见到任何一个客户,没有签署任何一份所谓合同,没有任何担保抵押,我们没有任何一个信贷人员,没有任何一个分支机构,没有任何一个营业网点。

“说句实在话,你贷三百万、三千万出去,收回来其实不难,你如果把一个个3000元的现金借出去,还能保证很低的坏账率把它收回来,这才真正是技术。”刘强东如是说。


技术驱动商业模式改变——智能商业体

在2006年刘强东第一次见到徐新(今日资本创始人,在京东非常弱小的时候,成为京东的初始投资人)时,被问到将来靠什么赢?靠什么超过线下渠道,靠什么领先竞争对手?“我说最重要的三件事情是:用户体验、成本、效率;用户体验、成本、效率;用户体验、成本、效率。”刘强东坚定的说到。

刘强东说,在未来的十年,科技的进步速度,科技对人类、对我们企业产生的影响,将超过过去100年,会更加剧烈、更加快速,对我们每一个人、对我们每家公司、每个企业,甚至是学校、非政府组织,可能都会产生巨大的改变。

他所强调的技术变化包括了持续大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等,早在六年前,京东就开启了“京东智能”计划,推出智能产品,打造智能物联场景。

对于京东历史上的第二个12年,刘强东最想做的是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商业体!

“希望用12年的时间把我们第一个12年建立的所有商业模式全部用技术来进行改造,变成纯粹的技术公司,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集团,这个智慧不仅仅是团队兄弟们的智慧,还包括我们所有产品、所有服务、我们一切的商业模式,都是有智慧的。”

这种自我颠覆式的举行其实已经开始,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京东金融和保险业,在各个业务价值链如风控、定价和模型等进行最新技术改造,让这一切都更懂你。

也正是有了这些技术利用,未来做寿险、医疗、健康,跟京东金融一样,根本用不着去发展任何一个分支机构,不会发展任何一个所谓各地区的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或什么公司。


未来之路:向商业公司和社会输出技术

如京东、阿里从电商领域跨界进入金融和保险领域“打劫”,传统坚固而厚重的围墙已经阻挡不住他们的步伐了。不管是金融还是保险,他们所有的做法都不会跟现在传统的银行、跟现在传统保险公司一样,所有的产品从第一天开始都是不一样的,完全是基于技术。

对于京东技术发展的未来,刘强东早有计划。“我们发展这么多技术,将来所有技术我们都是开放的,我们做的所有技术都不只是为京东公司合作。比如无人机,现在很多地方找我们,农业、防汛、已经有无数人找我们,将来我们要发展的无人机、无人车,包括无人仓,我们所有技术都向全社会开放,任何一个公司、个人。”

而对阿里来讲,阿里大数据和云计算服务已经在数年前开放给市场、企业用户,已经在输出技术这条道路上行进了多年,而马云所主张的“新技术”战略,亦将在NASA计划中走得更远。

基于自身业务发展起来的技术公司,将冲击着纯粹技术公司的“饭碗”,同时,基于商业智能的反向操作亦直接影响这工业企业的生产与制造新模式,这一点,值得工业企业警醒并采取实质性行动。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并开展运营的智能制造产业新媒体机构,聚焦工业4.0与智能制造时代的价值创造,以“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为使命,联接产业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资本等产业核心力量,通过创新和融合力量,提供深度观察、行业洞见、丰富资讯于一体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