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定位之父特劳特:在实践中运用他的思想,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2017-06-08 刘成军 造奇智能

聚焦智能制造领域的原创型、产业新媒体


【编者按】: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6月4日,“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先生在家中去世,作为他的读者,在书中习得思想,并将之应用于实践,创造新的价值,这就是对他的最大告慰。以示纪念。


文 | 刘成军,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智能产业深度观察,价值阅读倡导者


一流的思想,总是稀缺的。


笔者读过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联合著作《定位》,对品牌、战略及营销策略的认知升级产生直接影响。正值当下的自媒体/新媒体潮流,以IP为代表的个人品牌运作和新公司品牌实践,结合自己所在行业做一些具体应用,确实产生了实际效果。


定位理论“你可以给任何东西定位,一个人、一项产品、一名政客,甚至一家公司”。如果觉得不够丰满或片面,可以提出来探讨。




战略高处:在用户心智里种下一颗“差异化”品牌

本文的视角是企业组织,品牌不仅仅是品牌管理部门的职责,完全有必要放到公司决策层,并将之与战略结合起来统筹思考。在认知层面进行“升维思考”,这将有助于对影响品牌的关键要素进行关联思考。


对于为何要进行“定位”,书中传达了不少,在日渐喧嚣、传播过度的新时代,人们已经无力铭记每个品类里的无数品牌,更无法区分“到底哪个更适合自己”,人们在信息层面的承载已超出界限,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更多的数据及信息被生产出来。

进入心智,建立新的认知。


要想“在心智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信息”,你首先需要的根本不是信息,而是心智,是一个纯洁的心智,一个未受到其他品牌污染的心智。——摘自《定位》


看到了吧,公司品牌传播的根本目的是,要给消费者和用户留下不可磨灭、不可替代的印象,但是单纯的信息传播已经无足轻重,根本留不下什么反而让消费者感到厌烦。那如何破解这个魔咒?


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定位”!在他们看来: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去创造某种新的、不同的事物,而是去操控心智中已经存在的认知,去重组已存在的关联认知。也就是说,定位理论的根基是顾客的心智和认知!


通过品牌占领消费者心智,可以藉此形成品牌的差异化认知,与友商在识别上形成明显区隔,更有利于在竞争丛林中胜出。




目标:成立领域里的第一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定位不是万能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定位有它独特的价值,在品牌进入客户心智、树立良好认知及利于传播效果等方面有巨大功劳,但并不代表“只要定位做得好,一切高枕无忧了”。该面临的产品竞争、供应链竞争及人才竞争还是要面对的,只是有了良好的定位,更有利于核心竞争力塑造和护城河打造。


第二、不要试图满足所有人!无论产品还是品牌,都不能通吃所有市场中的用户,诸多公司没有明确的用户画像,而试图制定一个通用的广告策略向所有人传递,没有做出取舍和明确定位的品牌,无法让用户有效识别,注定会陷入非知名品牌丛林中。


人的心智是海量传播的防御物,屏蔽、排斥了大部分的信息。一般而言,人的心智只接受与其以前的知识与经验相匹配或吻合的信息。所以,只有极小部分的信息才会进入接受者的心智中。


所以,对于传播者来讲, 越简洁越好,然后不断筛选出那些最容易进入心智的材料。另外一个方面是,你的传播视线要聚焦于信息的接收方,也就是聚焦顾客的认知,而不是现实的产品。一旦进入顾客的心智,简化了顾客的选择过程,这将大大提高传播效率。


“你如果不能在这一方面争得第一,那就在另外一个领域成为第一!”


关于领导者和跟随者如何进行定位的方法,书中有了很多阐释,在此不再赘述。




品牌时点到来——不同类型企业的品牌之路

笔者始终认为,没有品牌的企业根本就不配有未来。


当然,有一个新的变化是,公司品牌人格化的趋势,也就如明星企业家。在品牌和传播人看来,这种明星企业家的个人公开传播渠道(如微博)已经不是纯个人园地了,而是公司品牌部们介入管理的一部分,尤其是上市公司万科,其董事长王石的微博就是其中一例。


基于成长阶段、资源禀赋、业务逻辑等方面,可以将公司划分为三类:行业领先公司、成长中的中小型公司及创新创业公司,他们在品牌策略上也拥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定位理论对以上不同类型公司的价值点。


笔者曾经讲过,自然界里,在原有的母体上是长不出参天大树的。从小苗开始,就要独立吸收水分和光照,在野蛮的自然环境中生产,俗话说,“疾风知劲草”,真正危机才能考虑企业体制。


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有时并不是纯粹的友商,以及可能跨界来到此行业的新伙伴。值得一说的是,真正的竞争对手是你的品牌所在的行业已经跳出消费者的“认知”,真正可怕的是整个行业的溃败。


如今,就连纯线上的互联网公司已经被人们从认知上归类为“传统公司”了。业界里,集公司品牌和产品品牌于一身的SAP公司,在进入用户心智、建立有效认知方面是有名的榜样公司了。

如果母体是单体公司品牌,想要发展平台业务,那最好独立,因为原有母体的业务逻辑和品牌承载上根本容不下一个平台型公司。


就拿当下产业界的例子,三一集团推出[树根互联]新公司品牌及业务;美的集团推出[美云智数];家电大佬海尔集团很快就会在上海成立Cosmo Plat独立公司运作,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好消息。在设立新公司时的一些关于股权、治理架构及业务方向定位等,势将深远影响公司发展及行业格局。


成立新公司和启用新品牌是一项战略级重大决定,虽然新品牌刚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知晓,但能从根本上杜绝“品牌延伸陷阱”。品牌延伸有什么不对的?这纯粹是明确而又固执的由内而外的思维结果。有些企业家总是想当然的以为,这个产品和品牌做好了,利用此通用品牌推出新品同样会受欢迎。


越是成功的企业,其品牌在人们心智中的印记就会越深刻,甚至出现领导品牌成为整个行业和品类的代名词一样,几无撼动可能。而当新产品与主体品牌的产品没有直接相关性时,这给对此主体品牌信赖的潜在消费者购买新品时产生困惑的感觉。日积月累,自然会适得其反。


而定位理论带给人们的启发就是:由外而内的逻辑思考。选择太多造成品牌在心智内模糊甚至消失,而“任何在顾客心智中没有位置的品牌,终将从现实中消失,而品牌的消失则直接意味着品牌背后的组织消失。这才是全球市场中不断掀起并购浪潮的根本原因。”


从品牌视角考察全球并购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合理的。因为并购之后的大多数处理章法——品牌被并购之后遭雪藏,就是例证。




定位理论的制高点——成为品类的代表

《品牌的起源》重新定义了品牌以及品牌创建的哲学和方法,这本书作者艾·里斯先生和劳拉·里斯女士指出:商业发展的动力是分化,这种分化将诞生新品类;真正的品牌是某一品类的代表,品类一旦消失,品牌也将消亡。这些论断将是创建品牌的逻辑起点。所以,新品牌的空间总是存在的。


商业分化的总趋势为创建新品牌奠定理论。企业创建品牌的正道是把握分化趋势,创新品类,创建新品牌,发展品类,壮大品牌。比如当下“新媒体”就是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一个总品类,自媒体也是一样,具有与之前媒体不一样的产品形态。


如果能将公司品牌/产品成为整个品类的代言人,那将在商业方面获得超额利润。这也是所以企业主和品牌传播专家所共同追求的


2017年5月10是,我国将这一天设为“中国品牌日”,构建与制造大国相匹配的“品牌大国”、“品牌强国”,还将有很长的路要走。




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


国内第一家正式成立并开展运营的智能制造产业新媒体机构,聚焦工业4.0与智能制造时代的价值创造,以“深度影响智能制造进程,守望智能制造产业成长”为使命,联接产业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资本等产业核心力量,通过创新和融合力量,提供深度观察、行业洞见、丰富资讯于一体的原创型、产业新媒体平台



长按指纹,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