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情报】女性主义:偏见?污名化?舆论场上的当代中国女性主义
板块情报
敬业的前线情报君每周都会带领大家深入刺探2021牛津中国论坛的板块信息。通过揭秘每位板块总监和板块的小故事,为大家带来最新鲜的板块内容猛料。
近年来,性别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互联网语境下引发公众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情报的最后一期,我们聚焦于女性主义板块: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女性主义?来自牛津大学的王艺琢与贺祺丰将与我们分享对于女性主义的认知和见解,一起来看看吧!
王艺琢
牛津大学
经济与管理
贺祺丰
牛津大学
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
情报君
你最初是怎样接触到女性主义这一领域的?
贺祺丰
其实我很小的时候就对男女有别这个概念产生过质疑,会觉得“男生女生有自己该有的样子”这种观点很奇怪,想不清楚这是为什么。后来出国留学以后,在初高中的课程里对这个概念开始有了系统性的了解。我高中在男校,记得高中政治课里有一个女性主义单元,一是要敲打下十八岁小伙子们的大男子主义,二是告诉我们,若我们不能从女性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就无法真正认识到这世界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不完整的。对此我是非常认同的。有了一定的基础以后,我逐渐发现女性主义议题真的和我们所有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因此我也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和关注现实生活中有关女性主义的方方面面。
王艺琢
我不太记得有哪个具体的时间点我接触到了这样的一个议题,但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第一次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个领域是在高二的一节班会课上。我和我的同学负责策划一场三八妇女节为主题的班会,我们阅读了相关的一些评论文章,包括三八妇女节的起源等等,会发现原来我们从小到大都知道这个节日,也在为身边的女性庆祝这场节日,但其实并不了解这背后的历史缘由,尤其是近些年这个节日被消费主义和一些反女权的话术裹挟,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这些发现让我对于相关的议题有了更多的兴趣。
https://macgyver2239.medium.com/%E5%9C%A8-%E5%B9%B3%E6%AC%8A-%E7%9A%84%E5%B9%B4%E4%BB%A3%E5%A0%85%E5%AE%88%E5%A5%B3%E6%80%A7%E4%B8%BB%E7%BE%A9-45e0dd43f9c4
情报君
你为什么会对女性主义议题产生兴趣?
贺祺丰
其实很多人会觉得女性主义就是留给女性的,而关注女性主义议题是男性“女性化”,或者说得难听点,“娘娘腔”的表现。这本身就是一种刻板印象。
我会关注女性主义首先是因为很多女性面临的困境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没有根据,纯粹因为性别不同而造成的不平等。而面对这种不平等,我认为我有去改善现状的义务。
其次,或许听上去有些自私,但我认为是女性主义议题和所有男性的自身利益也是密切相关的:性别刻板印象对于男性的限制同样存在;无法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意味着你无法在亲密关系中真正去了解和支持你的另一半,也意味着你看待很多问题的角度是不全面的;给孩子灌输性别刻板印象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在为性别刻板印象的传承做出贡献。
因此,我觉得即便是男性,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去关注女性主义议题。
王艺琢
我很幸运的成长在一个性别平等的家庭和学习环境中,所以从小到大我并没有经常因为性别被区别对待过。但是在我对于社会议题有了一定的关注后就会发现女性在职场、家庭、社会中遭遇不平等的情况比比皆是,性犯罪、家暴、职场歧视这些事件还是会频频发生。如果我们往大了看,那其实中国女性在比如政治参与度、一些农村女性的受教育权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所以我会认为我们社会应该对这些问题有更多的关注,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参与到为性别不平等发声的行动中来。
来源:中国发展简报
情报君
互联网女权与现实是呈现比较割裂的一个状态,例如网络上争执得不可开交的性别议题或性别相关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却鲜有人知。这样的现象对于女性主义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
贺祺丰
有句话不知合不合适:“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互联网和现实或许确实存在割裂,但我不认为这种割裂性别议题在现实中鲜为人知。女性主义议题是极其多样化的,但互联网上的争辩对于女性主义的多样性的认识我认为是不足的。
从最直接的两性关系到教育、家庭、职场、自我认知,在这些方方面面都存在着由性别差异直接造成的不平等,性别差异也因此将这些看似没有那么相关的问题串联了起来,而这些问题都是无数人能在平时切身体会到的。
同时,互联网上的争辩虽然偏激,但不会只是无中生有。互联网的匿名性以及所创造的两个个体之间的距离感很大程度上将这些争辩往偏激的方向带了,但是会存在争辩一定是因为一些人觉得自己的现实利益被触犯了。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对于女权的关注恰恰意味着我们对于女性主义议题是有认识的。我担心的事情是由于互联网的传播性强,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对于女性主义议题多样性的认识会受到影响,听到女性主义下意识地就和偏激、“女拳”这些印象联系起来。这对于女性主义的发展是不利的。
王艺琢
我很认同,我觉得在过去的一年里尽管舆论空间还是受限,但我们看到了在中文互联网上对于女性议题空前的讨论程度,而且这种讨论是辐射各个阶层、各种空间、各种声音的。
我们看到了方洋洋、拉姆这样底层女性所遭遇的困境,也看到了关于”冠姓权“、”月经贫困“、“家庭主妇的社会价值”等等话题的各方观点,也在中国#MeToo将近三周年的时候看到了弦子在维权行动上持之以恒的坚持以及“弦子的朋友们”给予的声援。我觉得互联网为这些进步提供了空间,虽然说因为匿名的网络空间会导致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我们不可否认这种线上线下的互相影响是存在的,所以我认为是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的人对于女性议题产生了关注进而推动了线上空间的激烈探讨。
我觉得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各种声音中分辨出理性的观点,并保持自己清醒的认知,而不要在不了解前因后果的时候就加入到这样的“交锋”中去。
情报君
关于“女权污名化”,有时“女权”被戏称为“女拳”。换句话说,“矫枉过正”这一问题也层出不穷,但又很难说这不是“女性主义”受长期轻视之后大家对这一问题的敏感反应。“田园女权”与女性主义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
贺祺丰
这个问题其实存在一些争议。
首先,我认为田园女权应该归在女性主义的讨论范畴里,因为田园女权的内核仍旧是女性主义问题。其次,我认为田园女权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正如问题所说的那样,田园女权的情绪化与对于女性主义议题长期的轻视是有很大关系的。
但我认为田园女权还是有一种很强的特殊性。
首先,虽然这种观点可能源自于我对于女性主义现实活动的不了解,但我觉得田园女权很大程度上是当代互联网的一个产物。互联网可以很好地凸显人的个体性,而现实世界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人的社会性。
因此,在互联网上,我们很多时候可以脱离现实,聊一些现实世界中不敢聊的东西,纯粹地进行情绪或者个人思想的输出。在这样的过程中,田园女权这个议题就开始被塑造起来了。因此,田园女权一方面给很多人提供了在消除了社会性的限制的环境中一个发泄情绪、表明观点的机会。
另一方面,由于脱离这种社会性,我们也会发现田园女权议题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女性主义议题存在着一定差异。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以偏概全,将女性主义的一部分与整个女性主义划上等号,不然我们很难看清女性主义议题的全貌。
女权与女“拳”
图片来源:BBC
情报君
相对来说,西方国家现今对“女性主义”或“女权”接受度较高。从历史角度来看,他们经历了什么才达成今天的局面?其中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吗?
王艺琢
这个问题非常的学术,我本人也没有非常多的专业了解,只能讲一下我自己比较浅显的看法。
我在高中的时候学习过美国历史,我记得有讲过几个西方女权运动的关键节点,比如20世纪初期的第一波女权运动就是美国女性争取投票权。到20世纪70年代则是伴随着美国近代人权运动浪潮的第二波女权运动,女性希望能从”domestic sphere“中解放出来,和男性获得同样的政治以及经济权利,代表人物是Betty Friedan和她的著作《女性的奥秘》,有一部美剧《美国夫人》就是聚焦在这一次运动中的,不过是从一个”反女权主义者“的视角去叙述,角度非常的新颖。第三波女权主义运动则是从1990年代开始的,会更聚焦在女权主义是跨越阶级、种族、和文化的,更加包容的去强调个体作为女性应该享有的权利,而不应该受到其他因素的压迫。最近几年因为好莱坞#MeToo运动的兴起,也有人会说这是第四波女权浪潮。
考虑到国情的差异,可能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或者对照着去看女权的历史,但是我想说我国在近现代史中也不乏有很多优秀的女权主义者,她们也在不同时期为性别平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作为一个今天的年轻人,可能我们在学校或者大众媒体中没有机会能深入了解她们的故事。所以我会觉得如果有更多的中国年轻人学习到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那么我们很有可能能从历史中为今天的许多问题找到答案。
情报君
设计这个板块有怎样的考量,想得到什么样的效果?
贺祺丰
对我而言主要是两点吧。
第一点是,其实我们感觉现在互联网上有关女性主义的种种喧嚣对于女性主义的刻画是非常片面的,互联网上的讨论不足以完全展现女性主义的多样性以及女性主义事业的意义,而这种片面性对于我们去全面地理解女性主义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板块对女性主义这个概念进行梳理,让更多人能更全面地理解女性主义这个概念。
第二点是,我们希望用此机会让更多人意识到关注女性主义议题的重要性 —— 女性主义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女性主义其实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我们才能真正地将对于女性主义的关注常态化,将男女平等作为习惯。
王艺琢
我们今年论坛的主题是“今日青年,明日世界”,我觉得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要能够用一个理性温和的眼光去看待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性别不平等其实就是一个长期潜伏在社会各个角落里的困境,所以我们想要去邀请在这个领域深耕多年的学者、活跃在女性主义运动中的活动家来一起面向年轻人聊一聊如何去正确的认识女性主义,以及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去传递这样一种思想,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性别平等的努力中来。
Panel 引言
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女性主义?
我们常看到女权被嘲讽为“女拳”,而这种现象似乎只是社会上对于女性主义逐渐偏激化的关注的一角。有人说起女性主义便是“田园”,“性别对立”,谈起女性主义话题便带着强烈的情绪与偏见。与之而来的争议性似乎正在占据社会对于女性主义讨论的主要画幅,强调理性讨论的声音则逐渐式微。同时,对社会对于这些喧嚣的极大关注也限制了我们更好地去关注其他极有意义的女性主义话题,如“#MeToo” ,“卫生巾自由”等社会活动以及社会对于性教育,代孕,以及工作和教育场所中的性侵等问题的关注。
在似乎所有人都在聊女权、支持女权、声讨女权的时候,女性主义这一概念也在随之变得模糊。我们认为,很多人看待女性主义这一现象的角度是片面的,而这种现象对于女性主义的发展是不利的。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九十分钟的版块来对女性主义这一概念进行一次梳理,进而帮助更多人认识到女性主义事业的意义,帮助中国女性主义事业更好地发展。因此,我们将摒弃从单一视角去理解女性主义的传统,从社会现象、历史、学术、社会活动等多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思考我们可以为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做些什么。
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国际青年领航发展专项基金
赞助商
合作伙伴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上海 | 社区
获取论坛最新资讯
扫码添加OCF小助手,加入牛津中国论坛观众社群
策划:赵奕帆 陈意润 唐辰
撰稿:贺祺丰 王艺琢 陈意润 唐辰
审阅:赵奕帆
排版:陈意润
官方网站:oxchina.net
新浪微博:OCF论坛
知乎专栏:牛津中国论坛
Bilibili:牛津中国论坛
YouTube:Oxford China Foru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21牛津中国论坛主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