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政课 | 人民日报专栏【6】熊晓琳:让高深理论“说”家常话

北中医胡兵的公号 诗词歌赋Marx 2022-09-14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熊晓琳——


让高深理论“说”家常话


本报记者  张 烁

来源:人民日报  2019.5.7  12版


       




 核心阅读:

      如何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熊晓琳将当前热点话题与思政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相结合,打通硬邦邦的理论和活生生的现实。



  “盯住熊晓琳,学好思政课!”在北京师范大学,这句话成了高年级学生悄悄传授给师弟师妹的秘诀。每逢选课,只要能“抢上”熊老师的课,就意味着这学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了受益匪浅的保证。二十七年磨一剑,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熊晓琳的课堂上,学生们不禁慨叹:“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这么生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追求三讲:讲政治、讲科学、讲故事。在注意价值引领的同时,还要从学理上把理论讲透,并且得拿事实说话,有温度、有色彩,不枯燥、接地气,让马克思说中国话,让高深的理论‘说’家常话。”熊晓琳说。



 教书:将理论与现实打通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上讲的是硬邦邦的理论,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现实。如何将二者打通,成为一堂课成功的关键。

  不少年轻教师十分“怵头”,熊晓琳却认为:“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讲解,把思政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贯穿其中,是教会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的大好机会。”于是,她的课上,总是不乏当前的热点话题,理论阐释、现实关联相得益彰。

  让学生们惊讶的是,熊老师居然能用70多首歌曲,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壮阔历程串联起来。《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工友歌》是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春天的故事》是扑面而来的改革春风……“现在的学生都有个性,要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做到‘配方科学、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熊晓琳说。

  为了知己知彼,熊晓琳习惯通过问卷调查来摸底。课程进行到1/3时,一张问卷发下来:你最近关心什么热点问题?对前段时间的课程感觉如何?对今后的教学有什么建议?目前最大的苦恼是什么……

  熊晓琳还常常把学生请上讲台。主题发言,让学生就热点话题分组研究,以幻灯片、音视频甚至是辩论赛或小品的形式汇报展示;新闻播报,让学生变身主播,用课前10分钟播报一周国内外新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为了讲好思政课,熊晓琳先后主持了“传播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等多个课题,以及近20个教学改革项目,让一堂课的精彩从深厚的理论土壤中“冒出来”。早在2008年,熊晓琳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被评为国家精品课,并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思政课是教师个人信念的外化,教师必须成为这些信念的信仰者和践行者。”熊晓琳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思政课教师,就得‘身教胜言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



 育人:要真正将学生放在心上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熊晓琳常说,“教学一时,师友一生”。每个学生,她都放在心上,希望他们在汲取知识营养的同时,心有家国情怀,把人生之路走好。

  她的课间,从不“留白”。一张张画面精致、配乐优美的幻灯片,对学生们娓娓道来:《年迈父母的话》提醒学生们感恩父母;《成长的一角》告诉学生们正视人生的起起落落;《世界名校之旅》鼓励孩子们继续深造……

  “这样的‘课间甜点’,熊老师足足做了100多个!”学生赵颖媛说:“我们内心里常常有很多困惑,熊老师理解我们的纠结,总能及时给我们以指点。”

  “熊老师,工作不好找,我感到很无助”“熊老师,我是转专业过来的,有些跟不上”“熊老师,我在人际交往上有困惑”……熊老师是学生们的“知心姐姐”。“做熊老师的学生,让人羡慕!”学生耿幸宏开心地回忆,大学时光,跟着熊老师,他们看过秋日的红叶,赏过冬天的落雪。

  熊晓琳很懂她的学生:“学生有问题时会很无助,这时很需要一个人去点拨、开导,哪怕只是老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宽慰的话,也许就豁然开朗了。”

  “讲好思政课,不仅仅需要知识传授,更重要的任务是品德培养和价值认同的教育。”熊晓琳认为,思政课教师要有育人情怀,真正关心爱护学生。27年来,她一直用对学生的爱诠释着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与责任,先后被学生们评为“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佳教师”“最受研究生欢迎的十佳教师”,并获得“北京市师德标兵”称号。



 传承:让青年教师少走弯路、尽快成长


  这些年来,自己摸索的艰难、积累的经验、研究的成果……熊晓琳想把这些传授给青年教师们,让他们少走弯路、尽快成长。

  “培养未来的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熊晓琳说。2012年,熊晓琳工作室入选首批“北京市名师工作室”。此后,她正式承担起每年培训北京市思政课新上岗教师的任务。

  如何把培训做出特色、达到预期效果?熊晓琳经过反复论证,规划了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思政课建设和师德教育、科研基础能力训练、教学法和基本技能、异地教学等五大模块内容。

  “培训中的‘微格’训练,给我们做了一次‘核磁共振’,全角度、全方位地对我们的授课进行了扫描!”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学员沈震兴奋地说。

  “微格”训练,就是先请每位学员进行15分钟的课堂教学,全程录像;然后由学员给自己打分,再请教学名师进行专家诊断;最后,大家分组交流讨论,给学员“集体会诊”。刚开始“问诊”,来自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员袁红有点不好意思:“每次回放自己的视频,都要鼓起勇气。但真的直面了问题后,就迫切地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说话是一门艺术。同样的话,不同人说为什么效果不一样?因为语言有温度和色彩,包含着情感、信念以及价值观。”熊晓琳说。

  新上岗教师培训,把思政课青年教师领进门;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建起“能量加油站”;“北京思想青年”微信公众号,打造“移动课堂”……如今,熊晓琳名师工作室已形成三级培训体系,实现青年教师培养长流水、不断线。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培养6期近500名新上岗教师,学员满意率达100%,一位位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个大舞台,我们要将其作为毕生追求,把所讲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言传,更要身教,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熊晓琳充满期望地嘱咐学员们。




最后,老编我推荐↓

前期链接:

【1】人民大学:思政课,也要系统集成

【2】清华大学:广袤大地是学习成长的最好教材

【3】刘美珣:思政工作者要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

【4】吴又存:为学生成长成才点亮一盏灯

【5】刘建军: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

思政课教学参考资料库【2019-5-3更新】




马院



思政课教师之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