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总书记学 | 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发展史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云团头条 2023-09-24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各领域发表的系列重要讲话,是理论精华、精神营养、知识宝库,是新时代广大青少年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最宝贵教材。为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青年化”阐释,我们结合团中央书记处有关学习活动的安排,推出“跟总书记学”栏目,按照“学—思—践—悟”的板块体例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进行介绍和解读,创新理论武装形式,提升理论学习实效,帮助广大青少年学深学细学实党的创新理论。

近日,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华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推动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6月17日,团中央书记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


金言金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要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知识贴士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以考古调查发掘为获取相关资料主要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采取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式,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工程围绕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间的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都邑性遗址,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遗址实施重点发掘,并对这些遗址周边的聚落群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探究这些区域的文明化进程是怎样的、环境背景有何特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究竟是怎样形成的等诸多问题。工程在2002年正式立项,简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目前第5期正在进行中。

◆“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百万年的人类史”:1918年,在周口店发现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后被称为“北京猿人”或“北京人”。1929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遗址发现了一具距今约50万年保存基本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这是当时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古人类化石,具有独特的东亚直立人特征。后来,在中国还发现了云南元谋人牙齿化石、陕西蓝田人头骨化石、湖北勋县梅铺人牙齿化石、湖北勋西白龙洞人牙齿化石,这些古人类化石的发现将中国人类史的起源追溯至距今100万年左右。

“一万年的文化史”:目前已发现确认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所反映的古人类定居生活和耕种行为的遗迹遗物,揭示出农作物驯化和农业起源在我国至少可以追溯至一万年前。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距今5500年前后,黄河、长江等地已经分别形成了“谷豕是飨”“饭稻羹鱼”为主要生业特点的农业社会,这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生业经济基础。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的逐步发展与成熟,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燕(山)辽(河)地区,分别形成了若干有自身特色和发展谱系的文化区,各区域间彼此交流互动,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了东亚地区一个巨大的文明丛体。到了公元前3300—2300年这段时间,黄河中上游的双槐树、大地湾、南佐、陶寺早期聚落,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一些中心聚落等比从前有进一步的发展,同时,长江流域的稻作农业区更加凸显出来,呈现出更繁荣发达的文明形态。夏商周三代王朝所开创的青铜文明,奠定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文明的核心地位,使得多个中原文明整合为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了一体。

◆“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

关于文明形成的标志,以往是由西方学术界提出的,比如文明三要素——城市、冶金技术和文字等。这些标准是从对古两河流域、古埃及等文明研究中提炼出来的,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炼出了认定进入文明社会的四个普遍性特征:一是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有相当程度发展;二是社会明显分化;三是出现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四是存在王权。这四条作为判断文明形成的标准,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历史的特点,另一方面,这种特征判断的差别恰好表达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既有其普遍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尊重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高度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多次对中华文明的重大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作出深刻阐述。

无论是出席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无论是国内考察还是国外出访,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要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古语古训的信手拈来,优秀典故的旁征博引,历史得失的深邃思考,取精去伪的深沉叮嘱,讲话交流言语间总是渗透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总是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立足中华民族五千年延续的血脉基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时代特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远景提出的科学论断,把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一个时代的品格,是青年代表的品格,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当代中国青年以更自信的姿态和更强烈的自觉欣赏、认同、追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热衷“洋牌子”到“国潮风”的火爆,从青睐“欧美范”到“汉服热”的兴起,从“美剧韩剧”铁粉到“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万人空巷,中国青年的民族文化自信充分流淌。但在“中华文化热”中,一些现象也值得我们关注——比如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华服,但是对于华服背后的文化深意和时代意蕴还缺乏深入的领悟;比如很多青少年主动报名参加国学班的学习,但是由于学习渠道缺乏规范化和水平的参差不齐,一些封建愚昧思想也甚嚣尘上,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奥精微、内涵丰富,必须萃取其精髓为青少年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要永葆赓续,就必须要从青少年抓起,从一开始就把文明传承的种子埋在心间,不断地破土发芽、开花结果。

共青团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与为党育人的主责主业结合起来,让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深植于青少年,筑牢青少年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

要善于把“小故事”讲出“大道理”,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用青少年听得进、听得懂的话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成长的养分,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要善于将“小活动”办出“大意蕴”,在活动中帮助当代青少年找到平视世界坚实的基础和根源,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激发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要善于用“小元素”构建“大作品”,全团要树立文化精品意识,提升原创能力,各类团属新闻和出版单位要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推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作品,让青少年读物、教材、绘本中的中国元素、中国意蕴多起来、火起来。

要善于以“小平台”展示“大风范”,重视搭建中外青年交流的桥梁,用好与世界青年对话的各种渠道,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加强文明共美互鉴,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新时代中国形象。

“直将云梦吞如芥,不信君山铲不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体魄中世代奔流的血液,是中华民族饱经风霜、历经磨难,一次次在逆境中成长、一次次在磨难中奋起的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信仰者、主动传承者和自觉践行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扩展阅读
·2022年云南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在昆明召开
·第21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李家宇
·曲靖市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
·红河州举办第一期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培训班
·大理市举行2022年“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
·孟连县人民医院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团日活动
编 辑丨鱼 跃
校  对丨三 高
校  审丨济
丨共青团中央
投稿邮箱丨youthyn@yeah.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