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康白起十年祭

肖浑 2019-11-27

这是一个够销魂的轻文艺公众号


南康白起,华语耽美文学界旗帜性人物,也是一个凄美的同志爱情传说主角。据传,2008年3月,他因情伤自溺于湖南湘江,从那以后,常有当年读者发文纪念,或是前往湘江畔追悼。

 

他亡故的确切时间,一直都没人说得清。只知道他3月9日最后一次与朋友联系,之后便失踪,直到3月27日尸体被发现。按照推算,他的十周年忌日,应不出最近这几天。

 

十年过去了,很多人早已忘了他,也有很多人,依然将他铭刻在心,时不时把他的《浮生六记》和《我等你到三十五岁》翻出来看。这两篇长文本已饱含深情,又因为主角的情死故事,更添了摧肝断肠的力量,回响绵绵无绝期。

 

南康白起其实是两个名字拼合而成。起初,他在晋江文学城以“白起”为名发文,后来转至天涯社区“一路同行”版,改名“南康”继续发文。身故之后,人们再说起他,就习惯以“南康白起”称之。这个新名字听上去就有几分传奇性,仿佛某个古人的字号。

 

他在网上发表的文字蔚为大观,以耽美言情小说为主,其中不乏长篇巨著,但最为人称道的,却是两篇笔记体散文小品:《浮生六记》,仿清朝文人沈复的同名散文格式,写他和男友张先生的日常,温馨而俏皮,平实中见深情;《我等你到三十五岁》,则写男友进入异性婚姻后,心境的陡转,爱再无以为寄,只有无尽的哀恸。

 

这两篇文章的原始出处,因为各种原因在网上都已不复存在,还好很容易找到各种转帖。豆瓣“一路同行·天涯”小组,将这两篇作为置顶文章,有兴趣者可以根据下方链接阅读:

 

《浮生六记》: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863631/

 

《我等你到三十五岁》: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863547/

 

这两篇文章完全可以连为一个整体,有一个经典爱情故事所应该具备的所有要素:从初始的情深似海,到不容于礼法被生生拆散,最后落得个空留遗恨魂断归天的结局。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主角是两个男人。

 

《浮生六记》有一半的内容,都是两人相处中一些令人捧腹的小细节,可以当成段子集来看,比如第4节讲两人玩牌:




       老公在公司里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回到家就整个人都松懈下来,呆呆的,往沙发里一萎,两眼无光、神游物外。我常常挑准了这个机会欺负他。 
  有一天,他照旧坐在沙发里,我拿出一付牌说:“我们来玩二十一点,打耳光的,我做庄。” 
  “什么?” 
  “二十一点。就是每人发牌,然后比谁的点数大。”我发给自己两张牌,又给他两张。一翻,我十七,他十。我解释说:“现在我的点数大,我可以打你耳光。”然后我挑出三张牌,左右开弓,给了他两耳光。 
  老公还是傻傻地“噢”了一声。 
  我心里暗笑,又每人发两张,这次还是我大。我把牌收回去,再发,这次平点。我说:“现在点数一样,庄家赢。”然后又给了他两个耳光。 
  老公兴趣上来了,问:“那我什么时候能打你?” 
  我发牌,这次他终于赢了。我指导他说:“现在你的点大,你就可以打我了,就像这样。”然后又给了他两个耳光,问:“会了吗?” 
  “会了。” 
  “会了就好,以后再玩吧。我去做饭了。” 
  往厨房走时回头看看,老公在那里咬牙切齿。 


 


其他的段子基本上也都是在吐槽“老公”,说他笨、做事拖拉、没情趣、没文化、英文迟迟过不了四级,而且还长得难看。原文是这么写老公外表的:“短碎发,脸有点长,有很多痘痘和坑坑洼洼,霰弹枪打过似的。小眼睛,一边双一边单,鼻子不高不低,大嘴大下巴。”

 

这样的长相,按道理是没资格进入耽美文学的。而文章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完全不为取悦耽美爱好者,就要写两个平平凡凡的男人之间,简单真实的爱情。如此,反倒深刻了。

 

爱情表现在哪儿呢,那便是:你纵然有那么多缺点,让我忍不住想吐槽,可是奇了怪了,怎么只要跟你在一起,我就开心。

 

最打动我的是《浮生六记》最后一节,写老公为工作出去应酬喝酒,他去接老公——

        估计他快回来了,就走到最近的公交车站,坐在长椅上,看一辆又一辆的公交车,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每次老公见到我总是很高兴的,我也高兴,因为别人看得出他喝了酒,我就有理由可以光明正大地搀扶着他。 


想在公共场所和男友亲密,却只能在他喝醉了的情况下借势而为。这是多少同志都有过的切身体会。

 

也不光是伉俪情深温馨喜乐,《浮生六记》还几次写到死亡的话题,比如第10小节: 

        我们谈到死亡。 
  现在的日子,年青力壮,每天活蹦乱跳,迫不及待去见识新的人新的事物。死亡,仍是太遥远的事。 
  偶尔也会想到五十年后的情景,两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互相扶持相依为命,也满期待。老年不可爱,但可以做个可爱的老年人。 
  对我来说,死亡最大的威胁还是:人死如灯灭,无知无觉,我还没看够老公呢。我不怕死,但我怕死了后再不能像这样爱他。 
  于是我对老公说:“我们要一起活到很老很老,老得走不动。然后我们换上干净衣服,手牵手躺在床上,我说‘死吧’,我们就一起死了。” 
  老公吻了我一下,没说话,不知道他愿不愿意。 


其实还是在说情有多浓,但看上去就像是为最后的结局埋的伏笔。太想和对方终老了,当对方撇你而去,共老之梦破碎,也就不知如何应对,只有自戕。

 

伏笔其实还有很多,他一早就有预料,结局不会完美,因为张先生本来就不是个多么坚定的同志,他们俩一开始是同宿舍的同学,他对张先生由暧昧到倾心,而张先生对他,更像是被动地接受而已,大概可以称作“被掰弯”吧。

 

他从来没有对张先生的坚定作过多期待,对方要和女人结婚,他也不挽留,仅有的表态,就是会保持独身,等着有一天,如果张先生在异性婚姻里过不下去了,还可以回来找他。《我等你到三十五岁》的标题就是这么来的。张先生结婚时,南康25岁,誓要从此守身十年。

 

苦等十年,听上去就不太现实。他也知道不现实,可是没办法,因为—— 

不知道自己将来还会喜欢上什么样的人,可是想来想去,总会归结到老公的身上,脑海里浮起的都是他的脸,完全没办法想像到第二个,不是这个人就不行,有时候真是让人很绝望。


张先生结婚后的那段时间,南康的日常是这样的—— 

晚上睡不着,可是起来后又会发呆,并不会觉得特别的难过,只是茫茫然的不知道做什么才能打发时间。除了寂寞,他什么也没留下,想起以后,也许还要这样过好多年,就使人觉得恐惧恐慌,所以会害怕,也许不可能坚持到三十五岁了。 

 

果然,他并没有坚持到35岁。2008年,他28岁时,就已经坚持不下去了,选择自己结束。

 

背叛与誓言、苦等与自戕……都太具备传奇性了。十年来,除了无数追念南康的人,也有一些人对这个故事表示过质疑:为什么南康的死讯一直没有确切的证据?他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张先生后来的生活怎样,为什么也不见人影?

 

甚至质疑派和南康粉丝在网上掀起过不小的争论,而后又有人出来证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包括出版过南康小说的工作人员,以及天涯“一路同行”论坛的管理者。

 

不过究竟是真是假,在这个故事面前其实也不重要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实性与否,一点不影响其经典价值,不是吗?

 

南康白起的故事,大概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流传的爱情传说。古代爱情传说也多是悲剧,造成悲剧的邪恶力量来自封建正统观念和父母媒妁之言,而现在这些力量,对于异性恋而言,已经很弱了。现在的异性恋情侣仅仅因为社会压力被拆散,是很难有说服力的,社会明明都这么开放了,你跟谁在一起也没人管,如果你不敢,只能证明你怂。

 

只有同性恋,还切切实实地受着社会偏见的压迫,要反抗依然需要莫大的勇气。压迫有多强,就能反衬得爱有多深。为什么很多腐女觉得同性之间才有真爱?并不是同性恋者本身有多么特殊,而是因为同性之爱要经受外界的重重考验,有些人没能经受住,早早放弃了,随波逐流了,而那些经受住考验的,一直在坚持的,当然就足以证明是真爱了。

 

南康白起的传奇甚至衍生出了很多其他作品,比如有人写了一首歌,就叫《我等你到三十五岁》,歌词就是文章的浓缩版。

 

还有一部名为《我等你到三十五岁》的电影据说已立项,剧情沿用了南康白起的故事,只是把南康白起的角色改成了一个女人,还将其设定为“有男人般的名字和皮囊,并且不想要孩子”。

 

崔英和张生,这样的角色名无法不让人想到《西厢记》里的崔莺莺和张生。电影戏剧冲突仅仅在于父母反对恋情,在当代背景下实在过于老套,肯定会削弱故事的感染力。

 

可如果完全按照原版情节,这电影也立不了项吧。

 

不管是歌还是电影,如果能帮助这个传说继续流传下去,也是好事一桩。有人说这个故事过于虐心,如果是炒作杜撰反倒能接受,希望南康能在现实中继续活下去,找到自己的下一段爱情。

 

我当然也这么希望,可那凄美传说依然有它不可取代的意义。悲剧的意义,正在于给后人以警示,让现实生活中不再发生这样的悲剧。



长按指纹

向肖浑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