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真是部好电影,陈可辛也真是精于算计
电影《亲爱的》原型人物孙海洋时隔14年终于找到被拐卖儿子孙卓的新闻,这几天那么多媒体都在报道,看了看真实世界的拐卖事件当事人,再对比一下《亲爱的》里的人物细节,不由得再次感叹,陈可辛导演真的是华语电影界最鸡贼,不是,最精明的导演啊!
新闻最新的进展是,孙卓养母发声,表示对拐卖一事并不知情,拐卖嫌犯当时跟她说这孩子是离异家庭弃养的,她也就信了。但人民群众根本不信她这话,这条消息下面点赞数第一的留言是:“弃养,花没花钱?”
很巧,电影《亲爱的》里面,赵薇饰演的养母李红琴,面对警方的询问,也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根本不知道孩子是拐来的,丈夫说这孩子是他在外面打工时跟别的女人生的,她也就信了。
当时看电影的观众,包括我自己,也都相信了她这话,甚至会同情李红琴,觉得李红琴也是受害者,要被迫跟养了几年的孩子分离,她也很痛苦啊。
赵薇也凭借对李红琴的成功塑造,拿下了她演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影后奖。
现在再一想,不对呀,这里面道理好像没那么通啊。那个孩子被抱到李红琴面前的时候,已经4岁了,早就会说话了,也有一定的记忆了,难道他不会跟李红琴说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李红琴就没有怀疑过?她就那么相信丈夫的话?
养母不知道自己养了好几年的孩子是从别人家被拐卖来的,这么荒谬的事情,在现实中说出来根本没人会信,如果出现在电影里,那也绝对应该是大大的Bug。但陈可辛的本事就在于,他就要这样讲,讲出来大家还都愿意相信。
电影的魔术之手,就是能够翻云覆雨。拐卖孩子的那方,本来按道理应该是人人喊打的反派,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好多人看完电影后,印象最深的就是李红琴,好几个催泪的点都在李红琴身上,比如养女被福利院收走后,她爬墙去看女儿。
还有最后对黄渤饰演的田文军说,别让孩子吃桃,他会过敏。
养母跟亲妈一样爱孩子,她身上也有伟大的母性,呜呜呜呜这也太感人了,当时我就泪奔了。
赵薇饰演的李红琴,排在演员表的第一番位,赵薇本人也是当时最大咖的演员,给李红琴这么重的戏份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当时我看的时候根本没想到这一层,只觉得这电影打破常规,没有下非黑即白的道德判断,把双方的困境都展现出来,这一点还挺了不起的。
现在想来,就觉得这一切其实都在陈可辛的算计之中。拐卖孩子这么一个极度现实又复杂的问题,可以找到一万种角度,去拍成一万个不同的故事。陈可辛选择的角度是这样的——
故事里没有一个坏人。唯一的坏人是李红琴的丈夫,孩子就是他拐走的,可他在电影里甚至都没露个正脸,因为一开始就死了。
孩子为什么可以顺利被拐走,背后有没有产业链,是怎么运作的,怎么交易的,孩子户口是怎么上的……所有这些细节,通通都没有。
所有的故事都是围绕情感来做文章,每个角色的情感都很充沛,很正面,煽情压倒一切。
甚至这类拐卖案件背后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因素,重男轻女,在电影里都是回避的。李红琴养了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她对两个孩子都很好,不存在重男轻女的问题。
这个电影表面上确实是在讲拐卖儿童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里面有哪些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呢?不知道,看完全片这一通稀泥和下来,我们都不知道要反思什么,净顾着感动了嘛。
陈可辛和编剧是在几个原型人物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写成剧本的,但不管是原型的选择还是加工的过程,体现的都是陈可辛本人的态度和需求,那就是只求圆融,回避尖锐。
陈可辛太了解整个的大气候了,他知道审查尺度会允许表达到什么程度,也知道大众能接受到什么程度:要催泪,不要过于阴暗,要有大团圆结局,而且还要足够戏剧化,最好还能有剧情的反转。
你还记不记得,片中李红琴一直都以为自己有不孕症,直到后来为了请求丈夫的工友出面作证孩子的来源问题,跟工友睡了一觉,最后体检查出自己怀孕了,她对护士说不可能,我不可能怀孕,护士问谁告诉你不能怀孕的,李红琴说是自己死老公说的。原来,真正有不孕症的是她老公。
这个反转就很绝,很符合观众口味,看的时候会一惊。但事后仔细想又有点不对劲,一个女人难道会傻到连自己到底有没有不孕症都不清楚吗?
李红琴也是有原型人物的,但是没有跟工友睡觉然后怀孕那些事。电影上映后那个原型就很受困扰,觉得名誉和隐私都被侵犯了。
但不管怎样,不可否认的是,《亲爱的》非常成功,也确实让大众关注到儿童拐卖问题,从电影完成度来讲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即便有问题也可以看做是为了达到目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妥协。
那几年,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和《亲爱的》都大获成功,拍内地的现实题材又能通过审查还能票房口碑双丰收,能同时做到这三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陈可辛偏偏就有本事做到,由此,他获封为最懂中国内地的香港导演。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批评他“鸡贼”的声音,说他那几部电影只是伪现实主义,骨子里是投机取巧迎合各方的。但这事儿吧,就看你从什么角度评判了。所谓的“鸡贼”,换一个角度就是精明,是识时务、会周旋、懂平衡,完全就是褒义的嘛。
我写这些只是想说,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电影有时候可以让人看到一部分现实,有时候又会遮蔽另一部分的现实。尤其是我们的电影传统,在法律与情感的天平上总喜欢站在情感那一边。可是养父母就算对孩子再有感情,孩子对养父母再有依赖,拐卖就是拐卖,违法就是违法,这时候就没有什么感情好讲,该惩罚的就要惩罚,该清算的就要清算。
还要感叹一下陈可辛导演,纵然那么精明,后来拍中国女排故事的时候,还是被折腾得够呛,在接受各方意见并进行多次修改后,《夺冠》给人的观感就特别的奇怪,在宣扬集体主义和个人奋斗的新旧价值观之间反复横跳,精神分裂。陈可辛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啊。
而且,他应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的得意之作《亲爱的》会因为主演赵薇而被连累全网下架。这几天各大官媒都在报道电影相关后续新闻,各大视频网站却看不到电影本身,陈可辛导演,您会觉得魔幻吗?您还能看懂咱们的现实吗?
END
一个够销魂的
轻文艺公众号
肖
浑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肖浑
公众号ID:wohenxiaohun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eibeijia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