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雷《我记得》爆红:一个旧人,一颗真心
赵雷的《我记得》火了有一段时间了。这首歌,总算是为内地原创音乐挽回了一点尊严。原来现在一首不那么口水的歌也可以走红,原来短视频平台上也不都是一些低端作品,原来广大人民群众还是有鉴赏力的,原来大家依然需要深沉真挚的音乐的滋养。
一直想为这首歌写点什么,正在慢慢酝酿着呢,猛然惊觉,马上不就是清明节了吗?《我记得》也太适合在清明节听了吧。
这就是一首写给逝去故人的歌。具体而言,赵雷是写给已经去世十多年的妈妈。妈妈是赵雷音乐作品里一个最重要的题材元素,他已经写到过好几次了。
最开始的那首就叫《妈妈》,那时候母亲刚生病不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赵雷是哭着写出来的这首歌,完全是直抒胸臆,从歌词到曲式几乎看不到任何技巧,整首歌里光是“妈妈”这个词就出现了22次,就是儿子对妈妈带着哭腔的声声呼唤,想要挽留,却又做好了分离的准备,最后落在了“带我走吧”,想要和妈妈一起去天上或地下。
赵雷在2010年“快乐男声”的比赛里面唱过这首《妈妈》,把现场观众评委都给唱感动了。当时妈妈还在抢救,可是不久以后,还是永远离开了他,没能等到他出自己的专辑,更没能等到他大红大紫的那一天。赵雷说,后来他每次出专辑,都会埋一张在妈妈的坟头。
赵雷与妈妈的故事,在他发表于ONE的一篇文章中有比较详细的讲述。那篇文章的标题也叫《妈妈》。看了文章我们就会知道,赵雷和妈妈的感情为什么会那么深。
赵雷从小就喜欢对妈妈直呼其名,叫她“敏子”,妈妈也不恼,不会骂他没大没小。他们家在北京房山区署前街,远离市中心,赵雷如此描述小时候的家庭环境,以及那个环境里妈妈的形象——“1992年,我六岁,北京的夏天那时不是闷热的,树阴下总有凉爽的风。知了声声叫着,追着我跑。我妈40岁,正式步入中年,每天忙碌着穿过我家院子里的一棵大柿子树到厨房,给我和我爸准备一日三餐。”
赵雷小时候在学校特别调皮捣蛋,经常因为犯错误请家长。他家里是摆小摊的,并不富裕,妈妈每次都骑辆破三轮去学校,赵雷那时候还不懂事嘛,就觉得特没面子,见到妈妈来就想躲。可妈妈每次对赵雷都发不出脾气,只会一个劲给老师同学赔礼道歉,还会送点小礼物给被赵雷欺负的同学。
后来赵雷爱上了音乐,愈发不好好学习,十几岁就在北京的地下通道里弹琴卖唱,还去后海的各种小酒吧,父母也不拦着。慢慢地赵雷学会自己写歌了,每写出一首,都会给妈妈听听,妈妈每次都不吝赞美,一个劲夸儿子唱得好。我们应该能想到,一般的家长对付这种“不务正业”的儿子,不打断他的腿就不错了,还能支持他真的太难得了。
然后赵雷的心越来越野,光是待在北京已经不够了,他开始飞向远方,去西藏,去云南,一去就是一年半载不着家。妈妈肯定不放心,但也知道儿子大了,留不住了,该放手了。每次临走前妈妈都会塞给赵雷一笔钱,怕他在外面饿着。
多么典型的一位中国式慈母形象。
失去了这样一位妈妈,也就失去了人世间最温暖的所在。后来赵雷写的怀念母亲的歌就更多了。比如《过年》,在这么一个看似喜庆的歌名下,唱出的却是无尽的悲凉。妈妈不在了,过年已经没一点意思了,只想逃避:
我讨厌过年,我讨厌这夜晚。闭上了双眼,过去在回转……每到这个时刻,母亲总是张罗大家来我家过年,可我再也看不到你忙碌的背影和丰盛的晚餐。
第二张专辑的标题曲《吉姆餐厅》,光看歌词根本看不出和妈妈有什么关系,但是看了赵雷写妈妈的那篇文章后就能知道,原来赵雷刚开始搞音乐那两年,经常会带着乐队的小伙伴回家,每次妈妈都会热情招待他们,给他们做各种好吃的,其中拿手菜就是宫保鸡丁、牛肉馅包子、手擀面,让这个小小的家顿时就变成了一家餐厅。所谓吉姆餐厅,原来就是妈妈的厨房啊。
了解这个背景之后再看《吉姆餐厅》的歌词,就能处处都看到妈妈的影子了,里面充满了各种符号和暗示。比如每次说到吉姆,都是用的“她”来指代;还有“每当到你的生日你就很想她”这句,因为自己的生日就是妈妈的受难日;“你先上了那辆离开时间的车”这句,是说妈妈的去世;“再也不会有谁牵绊着你踏上远方的路,再也不会有谁让你感到钻心的痛苦”,这些表达的都是对妈妈的思念啊。
第三张专辑里又有一首《窑上路》,里面再次直接唱到了母亲:
那时树影下的母亲在为我缝补衣裳,那是她的天堂,那是再见之后的忧伤。窑上路的微微星光,照亮她离开的方向。
也就是说,赵雷的每张专辑里,都会有一首写妈妈的歌。只不过前几首要么过于直抒胸臆缺少修饰技巧,要么又过于晦涩难懂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都不怎么红。直到最近发行的第四张专辑,赵雷终于写出了一首成熟的、完整的、丰富的、真挚的关于妈妈的作品,也就是这首《我记得》。
这首歌在网易云上现在光评论量就有二十多万,妥妥的民谣爆款,眼看就要直追《成都》了。但我一直觉得《成都》在赵雷的作品里并不是很有代表性,它仅仅只是好听而已,别的就没啥了,就是简单、轻松,它的走红有很多意外的成分。而《我记得》绝对要算赵雷写得最好的作品之一,放在新专辑里是如此亮眼,让其他九首歌都黯然失色。它既有赵雷早期作品的那种真挚情感,又有一种极为精妙的表达方式,词曲都踏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我甚至可以这样评价:《我记得》放在我听过的所有以思亲悼亡为主题的歌曲里,都是绝对可以排在第一梯队的,已经不用局限于民谣阵营了。
在这首歌里,赵雷把歌词写出了电影的画面感,听完一首歌就像看完一部电影,而且还是一部奇幻温情电影。如果你最近也正好在看那部日剧《重启人生》,就会发现和《我记得》有奇妙的相似之处,讲的都是主人公死后忘不掉前世所爱的人,转世轮回后带着前世的记忆又遇到那些人,再次和他们一起生活。
只不过《重启人生》用十集篇幅讲了五次轮回,每次开启的都是同一个人生,女主角只能在原有基础上稍作修改。
而《我记得》则是在短短几段歌词里就讲述了四次轮回,每次主人公的角色还都不一样,和所爱之人的关系也不一样。在前世里,他们曾经是朋友、是叔侄、是恋人,直到这一世,终于成为了母子。
歌词开头的那一段,就是描述第四次轮回里“我”出生时的场景,“尼罗河”代表羊水,“闪电”和“光圈”代表手术室的无影灯,“拿着剪刀摘走我的行李”当然就是剪断脐带了。赵雷讲了这么一个如梦似幻的故事,很明显,他的重点,是歌词里没有直接交代的第五次轮回。这一世,我们母子缘尽于此,但我们可以期待下一世我们的相聚。于是他最后唱道:“时空是个圆圈,直行或是转弯,我们最终都会相见。”
歌词看似复杂,有很多意象,但又通过回环往复的结构,让人一点就通,很容易就能理解。而且旋律也和歌词内容完美适配,也是回环往复,好像连绵不绝,一轮一轮地往上堆叠,形成一个个圆圈。
到最后反复呢喃的“快来抱抱我”,由繁入简,穿梭于天上地下好几世,所求的不过是一个拥抱。听到这里,谁能不潸然泪下?
唱的是妈妈,但歌词一处“妈妈”都没出现,这也是一个巧妙之处,这样就把这首歌的境界给扩展了,每个人都可以代入自己的感情,想象这首歌是唱给逝去的妈妈爸爸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孩子恋人朋友甚至是偶像……无所不包。只要是所爱的人,就算离开了,我们也都能期待在另一个时空与他们重逢。
这种转世轮回的设定在影视剧中已经有很多了,但在歌里好像还是第一次听到。初听是新鲜,再听是感动。幻想是虚无缥缈的,但感情是无比真挚的。
我2012年就开始听赵雷了,第一张专辑《赵小雷》是我当年的年度神专,一整张几乎首首都好听、都动人。后来眼看着他越来越红,《南方姑娘》成了民谣圈标杆性名曲,参加《中国好歌曲》后红了一首《画》,后来参加《歌手》又红了一首《成都》,这次是彻底破圈,全中国几乎人人都会唱两句。除此之外,还有被张韶涵翻唱的《阿刁》,另一首地域风格浓重的《鼓楼》,引来一些性别话题争议的《三十岁的女人》,再加上现在这首《我记得》……赵雷的代表作之多,在中国民谣圈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哪怕放眼整个音乐圈,能隔三岔五出这么多爆款单曲的歌手也没几个吧。
赵雷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他走的是跟其他歌手相反的路。别的歌手一般都是在前半段从寂寂无名到努力成名,有了名气后就急着变现,到处刷存在感,上各种综艺和活动捞快钱透支自己。赵雷呢,前半段上了不少综艺,先是2010年的《快乐男声》,然后是2014年的《中国好歌曲》,最后是2017年的《歌手》,几年之内事业稳步上升,等到了巅峰期,他却忽然沉寂了,不再参加综艺,商演也不是很多,几乎过起了隐士一般的日子,连微博也一年难得发一条。
据说是因为他厌烦那种爆红之后到处被围观被安排的生活,社交应酬太多了他会烦,演出太多总要唱《成都》他也烦,后来有次演出他还在台上当场崩溃,说实在唱不下去了。
▲采访中说当年唱《成都》唱得想吐,不愿意在舞台上假投入。在这次罕见的采访里,他也是相当真诚,自曝了小时候的一些黑料,还说年轻时在后海卖唱,有次正好碰到沙宝亮在那儿吃饭,他还是上前问能不能唱首歌,结果沙宝亮头都没抬,压根没理他
后来他就主动减少活动和曝光,回归到一个普通人的悠闲状态,骑辆车在胡同里乱窜,在路边摊吃烤串,有灵感了写首歌,有情绪了才开口唱,那才是他理想中的生活。
虽然第一张专辑让我惊为天人,但我后来觉得赵雷其实并不是那种天赋特别高的大才子,他后面几张专辑水准就有所下滑,作品发挥很不稳定,好的特别好,差的也实在是听不下去。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别依靠生活积累和真情实感的创作人。他写得最好的那些歌,都是离他的生活特别近的,写身边的亲人朋友,写老北京的胡同和树,写年少时的回忆,写失恋后的切身感受,都可以写得很好。即便是那首靠幻想写出来的《画》,也都特别具体,画里的东西都是他要么看到过要么真实感受向往过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的作品就很容易显出重复,反反复复地怀旧,反反复复地唱童年、北京、妈妈。一旦他想突破写点自己生活之外的题材,就容易捉襟见肘。比如新专辑里有首歌叫《程艾影》,写的是一个民国年间的爱情故事,眼尖的应该能辨认出是影射了张爱玲和胡兰成。老实说我觉得这首写得挺蹩脚的,只有硬凹出来的文艺腔,看不出丝毫真实的感情,听了毫无触动。
2010年快男,赵雷参加的是长沙赛区的海选,一上场评委里就坐着中国民谣圈的开山大佬——宋柯,宋老板肯定能慧眼识珠啊,赵雷一开口他就喜欢上了,夸赵雷的话也都在点儿上,说他写的那首《画》“挺中国的,挺有我们自己的东西,也很有情感,唱得也不错”。后来另一个评委陈建宁,又夸赵雷懂得把吉他当成古筝来弹,很有创意。
这也是我对赵雷一直以来的感受,他的歌很多都有一种土土的、旧旧的、老北京的气息,会让人联想到北京南城的春节庙会,或者胡同里阳光照射下跳跃在空气里的灰尘。赵雷也是这样的一个旧人,喜欢旧旧的生活方式,写一些风格旧旧的歌。他有首歌叫《八十年代的歌》我还挺喜欢的,感觉他的歌整体也很八九十年代,很像是受了郑智化、伍佰的影响(赵雷亲口说过他很爱伍佰),甚至还有韩宝仪、李翊君他们那些酒廊情歌的影子。
但就是这样一个旧旧的人,在这样一个淘汰率极高更新换代无比迅速的时代,并不凭借什么宣传造势,而是仅凭一首首的创作,就能红十年,多么不可思议呀。
这是不是说明,我们也不是那么需要新的东西。我们永远有一些旧旧的情绪,需要旧旧的作品来抚慰。一开始就甘愿过时的人,可能反倒就再也不会过时了。
赵雷当年在“快男”的成绩是全国第14名,还不如后来靠翻唱《南方姑娘》和《董小姐》成名的左立。但是现在呢,那届快男前几名基本都消失了,赵雷还在。
赵雷当年在快男节目里还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喜欢写一些真实的东西,包括我的歌词,每一个字都是真的,都是我的真实经历。如果下一场就是我的最后一场的话,我离开回北京,我会做一张自己的专辑,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的原创音乐很好,很真诚。最后我还想重复一下最初的时候说的那句话,有些人可以唱歌,有些人必须唱歌,我就是那个必须唱歌的人。”
这段话现在放在他身上依然成立。每次当我思考作为一个创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我的结论都是“真诚”。作为一个民谣歌手,就尤其需要真诚。前段时间出的那个民谣主题的音综《我们民谣》,节目效果很糊,再次印证了现在民谣的整体性衰落。里面打动我的那些歌,还是十几二十年前的老歌。只有极少数的民谣歌手比如周云蓬和万晓利,还保持着一定的创作水准。而周云蓬和万晓利最可贵的品质,我觉得也是真诚。
真诚无价。
现在,赵雷一首歌的流量,可能就超过那个节目的流量总和。民谣歌手们啊,你们参加综艺我能理解,但忙忙叨叨那么久,还是不如剖开自己的一颗真心啊。
END
你还可以继续阅读肖浑的文章:
一个够销魂的
轻文艺公众号
肖
浑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肖浑
公众号ID:wohenxiaohun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eibeijia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