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阴谋论简史
结合开头提到的政府文件,也就是说“十条诫令”是官方层面认可的“敌对行为”,十诫本来应该是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渗透武器,不是资本主义用来和平演变的武器。
甚至有没有“十条诫令”都没有定论。在文件签署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有严谨的考据党去寻找所谓1919年刊登“十诫”的德国报纸,至今仍然也没有找到十诫的内容。也就是说,所谓的“十诫”大概率是资本主义阵营用来污蔑共产主义而编造的谣言。
当然,没人能具体地说清楚“十条诫令”是怎么经过多轮反转,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阴谋论”的。但“阴谋论”为什么能够拥有这样打破时空的生命力,为什么能够被中文互联网世界快速吸纳,为什么没有像迷信一样被现代科学的发展打断,仍然找得到全新的生存方式?这显然是更值得我们关心的话题。
尤其是当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浸淫在信息流中的最长春节假期,各种神乎其神的传闻打破了日常传播规律,开始不断斩获10W+的时候,我们似乎更需要多花时间来了解“阴谋”这个人类文明最忠实的精神伙伴。
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这种吸引眼球的阴谋论获得了更多的传播渠道,搭上了顺风车,让更多人中了招,可谓防不胜防。
人人网还流行的时候,有人炮制了一篇“秋裤是苏联人的阴谋,目的是让中国人失去抗寒基因”的钓鱼文,结果迅速传播,甚至有的长辈都会在饭桌上分享这篇文章,并感叹道:秋裤这破玩意是不能再穿了。
不过阴谋论似乎也不仅仅是“智商税”,专门收割知识积累有限、与时代脱节的韭菜们。事实上,即使是“知识分子”,也很容易成为“阴谋论”的受害者,甚至是传播者。
最被我们熟知的例子发生在2012年,彼时高晓松视频的《晓说》刚刚上线,恰逢欧洲杯,他就讲了一期足球,大意是:所有的足球比赛都是博彩公司暗中操控的,比分已经提前定好,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场场表演而已。
(2018世界杯期间,高晓松的这期节目几乎成为了阴谋论者的圣经)
而这段视频在六年后的俄罗斯世界杯期间,星火燎原一般地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很多对足球不了解的人瞬间被“带跑了节奏”,成了为忠实的足球阴谋论信徒,开始了对足球(尤其是足彩)粉丝们无尽的调侃。
(东西方的历史上都记载了大洪水,但在传说中被看做是神仙在背后搞鬼,西方的幕后boss是耶和华,东方是共工)
可以解释了,就容易想对策了。或者用现代的话术来解释,那就是“需求明确了,就能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案了”。所以赶紧给神仙跪下管怹叫爸爸吧,把怹老人家伺候好了就风调雨顺,伺候不好就灾祸不断。
后来这就慢慢演变成了神话体系以及宗教。
而如今,虽然我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已经达到了另一个维度,但术业有专攻。在人类脑容量和有效时间的双重限制下,即便你是某一领域的大牛,而在另外的领域可能也只不过是一个小白,从而让信息差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必然”。
所以建筑大师可能会相信秋裤阴谋论,物理教授也可能被卖保健品的忽悠瘸了,老百姓们会相信皇帝用的是“金锄头”。
所以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阴谋论还是能够很快地占领智商高地。 再加上新媒体手段的二次加工和包装,太容易“迷信要是披上科学的外衣,使科学都沾上了一股妖气”。
再回到前面提过的世界杯例子,就很容易解释得通了。被阴谋论撕裂的“球迷语境”,实际上有着非常明显的群体特征:球迷们会对这样的传闻不屑一顾,反而是那些只有在世界杯才活跃起来的“大赛型球迷”,总是对高晓松的话深信不疑。
因为他们不懂442、433有什么不同,不懂tiki-taka和摆大巴到底什么意思,不懂链式防守和全攻全守,这些是需要一场又一场的比赛看下来才能逐渐理解,而不懂球的显然没有那个时间去钻研。
而“博彩公司控制比赛”的内容,你懂不懂球都能理解,于是,足球这个超越自己认知的领域带给自己的“挫败感”、“失落感”,就被阴谋论成功化解了。
比如《货币战争》,就是个挺有意思的小说;再比如小时候大家都看过的那种《世界未解之谜》,虽然很扯,但读起来也很有意思。
阴谋论的流行也可能对让某些人受益。
比如《货币战争》的主角罗斯柴尔德家族,书中说他们手眼通天、无所不为,但就是这么个连肯尼迪都说毙就毙了的狠角色,居然让一个中国作者堂而皇之地把自己的家族秘辛掀了个底儿掉。作者宋鸿兵至今还活得好好的,足以说明其作品的扯淡性。
但被污蔑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也成了这场阴谋论的赢家之一,原本有些许没落的家族,一下子在中国老太太摸电门——抖起来了。
2010年,该家族手中的拉菲红酒在中国的售价达到了顶峰,3瓶1869年的拉菲被中国人拍到了150多万元一瓶的高价,就连并不稀有的2009年拉菲的期货,也被拍到了4万多元一瓶。
据伦敦的葡萄酒交易所Liv-ex说,好年份的拉菲红酒比其他一级酒庄的价格要高出130%。
不知道这些与其在《货币战争》后的名声大噪有多少关系。
同样,《世界未解之谜》里的阴谋论也让很多人莫名其妙地受益。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百慕大三角。
据说经过百慕大的飞机、轮船、潜艇都会突然消失不见,连残骸都找不到。更耸人听闻的是,若干年后,某些消失在百慕大的轮船会突然现身,而船员各个都和当初失踪时一样,没有衰老。
于是,各种超自然的设想聚集在了这片小岛附近,什么四维空间、平行宇宙、时空之门一类的,当然,美帝依旧脱不了干系,有人说他们在海下搞什么秘密武器。
之后有学者特意写书辟谣,拿数据证明,在这片区域发生空难海难的数量并不比别的海域更多。
但枯燥的科学事实必定没有阴谋论刺激,于是,从60年代开始,无数阅读了《百慕大三角未解之谜》的西方游客都奔着这个恐怖的所在去一探究竟。
结果就是,百慕大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去过百慕大之后,肯定你会表示这地方和世界上所有的海中小岛一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跟恐怖一点边都沾不上。但因为人们对阴谋论的偏爱,该岛的旅游业还会继续兴旺到天荒地老。
而且人类对未知的恐惧,也让我们的祖先在进化过程中躲过了不少明枪暗箭,最终得以繁衍生息到今天。
但是,我们依然要旗帜鲜明地反对阴谋论。
当我们总是用主观的经验去解释并不熟悉的领域时,就会沉溺于自己的舒适区间,失去探索和求知的动力。
如果你习惯于用邻里纠纷或者公司办公室政治的思维去理解历史和国际政治,那么你就不会再愿意去花心思阅读政治和历史的著作,去探寻其中的规律,体会历史人物的纵横捭阖。
如果你笃定地相信所有的足球比赛都是内定的结果,那么你也不会去一场场的观看比赛、研究战术,去领略世界第一运动的魅力。
相信阴谋论,会让我们故步自封,在自己已知的经验中来回打转,而不会再有进步和突破。
另外,阴谋论是无法证伪的,这就会损害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阴谋论者往往有一个自己的逻辑闭环,不管你用多么清晰的逻辑、多么确凿的证据,在他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前提下,总会找到一个你无法证明的点,去论证其阴谋成立的合理性。
比如地摊历史爱好者往往有一个观点:诸葛亮就是死得早,他要是活得长,也会学司马家篡位。
(说起阴谋论,总少不了矮大紧老师)
这个推论永远无法证伪,因为没人能让诸葛亮活过来,看看他到底会不会篡位。但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怀有不臣之心的推定却被阴谋论者坐实了。
《我爱我家》里宋丹丹曾经说过一句话:你们是没那么说,但谁保证你没那么想啊?
此时,谁又能证明自己真没那么想呢?
很多文章在驳斥了“新冠肺炎是美国阴谋”之后,后台都会收到诸如“你收了多少美元”的质问,可以看出,如果我们笃信阴谋论的话,一切的争论和探讨都会变成贴标签和扣帽子的撕逼,一切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都可以从动机上质疑,从而发起诛心之论。
显然,这对我们自身的成长以及不同意见者之间的交流并没有好处。
过度笃信阴谋论还会切实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比如美国一些反疫苗团体认为疫苗接种是政府的阴谋,所以反对儿童接种疫苗,导致2018年麻疹病例增长了48%。
显然,疫苗阴谋论的危害已经到了草菅人命的程度了。
当然了,反对阴谋论并非是让大家变成傻白甜,别人说什么信什么,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永远是这个社会文明中宝贵的特质。
那么,理性的质疑者和阴谋论者到底有什么区别?
1.大胆假设,谨慎求证。
理性质疑者或许会对某些大家看起来是金科玉律的东西表达怀疑,但是在怀疑之后,他们会用合乎逻辑和尊重事实的手段去证明自己的猜测。
哥白尼和伽利略都是用多次的观察、推演、计算,才得出了地球绕着太阳转,这个在当时看来大逆不道的结论,而不是玄乎乎地说这一切都是教会的阴谋。
2.谁主张谁举证。
如果你的观点与现有观点相反,那么去证明现有观点不成立的责任在你,而不在持有现有观点的人身上。
一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同学突然考了第一,如果你是个理性的质疑者,你要去举出他作弊的证据;如果你是一个阴谋论者,你会要求他证明自己没有作弊。
3.接受自己可能错了的结果。
很多时候当你质疑权威,然后苦苦搜寻论据之后,结果却和你的初衷裤兜子放屁——两岔了。阴谋论者此时会继续采用常见的套路——这些论据都是被人篡改过的/科学家都被收买了等等。
而理性的质疑者会承认自己错了,毕竟,像真理低头,是一件幸福的事。
总之,希望大家擦亮双眼,在傻白甜和阴谋论者之间,找到一个理性质疑者的道路。
虎嗅年度十佳作者
十年广告创意工作者
本文来自微信订阅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