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夜分享丨20条手机使用礼仪,你能做到几条?最后1条家长一定要注意!

重庆教育 2020-08-30


手机,被戏称为“人体外挂式器官”。你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无不与它相关,说手机是我们“自我”的物化也不为过。如此私密而重要,无论是亲密关系,还是萍水相逢,在人际交往中,手机使用礼仪不可或缺。


各位同学、老师、家长,以下这20条手机使用礼仪,你能做到几条?


《当代人·手机使用礼仪·手册》


1

111111111111111111111

重要的事情讲三遍:走路、开车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这不仅关乎礼仪,更直指生死。

2

111111111111111111111

未经许可,请勿擅自翻看别人的手机,哪怕对方与你关系再亲密。
 

3

111111111111111111111

为对方(尤其不熟的情况下)拍照前,请先征得对方同意。如果要在社交平台发布对方的照片或合照,也应该征得同意后再上传。


 

4

111111111111111111111

当别人给你看的只是手机里的某一张照片时,请不要左右滑动。
 

5

111111111111111111111

聊天时慎用“在吗”当开场白。一句“在吗”,有可能会招人反感哦。因为接收信息的人,会下意识帮你补全对话:在吗?我问你个事/在吗?我想跟你借点钱/在吗?请你帮个忙……所以不少网友开玩笑说:你不说什么事,我怎么决定在不在!

6

111111111111111111111

摘下手机耳机跟人打招呼,是21世纪的“脱帽礼”。对方专心跟你讲话时,不要心不在焉只顾玩手机。尤其在与父母亲友难能相聚之际,一边刷手机一边听人说话,即使没有恶意,也会给对方留下“漠不关心”的印象。


 

7

111111111111111111111

别人使用手机时,不要在旁边或背后偷瞄。
 

8

111111111111111111111

如果是重要的事情,不确定对方接听环境是否适宜,请不要发语音。若非闲聊,实在不方便,只能发语音时,请直奔主题,不要说过多无用信息,避免发大段语音浪费别人时间。
 

9

111111111111111111111

在图书馆、书店、电影院、会议室、自习室,以及有室友睡觉的宿舍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场合,请把手机调成静音/震动。遇到必须要接听电话,可以离场或轻声交谈,快速解决,尽可能不影响他人。


 

10

111111111111111111111

家长在公共场合(尤其是乘坐交通工具)听音乐、看剧时,小朋友在公共场合看动画片、玩游戏时,不要大声外放。
 

11

111111111111111111111

并非急事,打电话避开对方睡眠、紧张工作时分,预计对方空闲时再打过去。请不要在老师上课的时间,给他/她打电话!
 

12

111111111111111111111

语音、视频聊天前,最好还是先询问一下对方是否方便。



13

111111111111111111111

如果对方未及时接起电话,不要无休止地拨打下去。
 

14

111111111111111111111

回复对方时最好不要频频使用“哦”“嗯”等单字,因为这样的字眼,在很多年轻人看来,略显敷衍,代表话题的终结。


 

15

111111111111111111111

不随意根据手机款式和品牌去点评他人。请告诉孩子,手机只是一件工具,并不是“身份的象征”。
 

16

111111111111111111111

面对长辈和领导,表情符号和表情包最好慎用。比如容易造成误解的“”,在父母那里确实是“微微一笑”,在你这里却是意味深长的“呵呵”(含嘲讽、不屑之意)。
 

17

111111111111111111111

未经同意,不要把他人的微信名片/手机号码分享出去。


 

18

111111111111111111111

注意礼貌用语,一句话,不同的表述带来的效果大不一样。试着把“你声音大点”改为“不好意思,我这里听不清楚”;把“你还没听懂啊”改为“我讲清楚了吗”。比起前者,后者的表达更令人舒服。
 

19

111111111111111111111

当众自拍并不总是得体的行为,尤其在比较严肃的场合。

20

111111111111111111111

手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沉迷手机不能以身作则;家长用手机替代自己照看孩子。于成长中的孩子而言,这就是他们不被尊重的表现。



如何得体地使用手机?
说到底就是,
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END》—


来源丨央视新闻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市教委观点。



往期精彩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