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书写新篇章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上好学
“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建成,中小学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80%以上
“患者脑梗塞、脑萎缩,建议给予抗感染药物等治疗,1—2周后复查。”10月10日上午,永川区朱沱镇卫生院向医共体上级医院永川区人民医院,上传了80岁的患者王光玉的头颅CT检查数据。5分钟后,镇卫生院便收到了专家的会诊意见。
在给予对症治疗后,王光玉慢慢恢复了意识,头晕、乏力症状也有所缓解。
“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太好了!”匆匆从重庆赶回朱沱的王光玉的子女感慨地说。
红旗小学学生在上课。(永川区委宣传部供图)
镇卫生院变了样
◆“以前只能到县城大医院看的病,现在在镇医院就可以解决”
“镇卫生院真是变了样,条件好多了哟!”病床前,王光玉女儿连连感叹。
据了解,朱沱镇卫生院原为朱沱联合诊所,2012年搬迁新址前,只有两层楼,仅设内科、外科、妇产科三个临床科室。
“那时是老房子,墙体开裂严重,部分屋顶还漏水。”朱沱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樊勇介绍,搬迁后,镇卫生院硬件焕然一新,共有7层楼,占地面积30亩,业务用房面积近万平方米,开设了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医科等10个临床科室,并配备了16排螺旋CT、DR影像系统、彩超、全自动麻醉呼吸机、数字呼吸机、腹腔镜、胃镜等设备。
为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2018年,重庆启动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医通、人通、财通”建设。
依托医共体,如今,朱沱镇卫生院成为一级甲等卫生院。“现在在镇卫生院就能做透析,方便多了。”家住朱沱镇围子山村的村民杨福全说,过去,他要早上5点出门,坐车到永川区人民医院做透析。如今,朱沱镇卫生院建起了透析室,30多名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定期在卫生院做血液透析。他自己骑车几分钟就能赶到卫生院,透析费用也比上级医院低得多。
“以前只能到县城大医院看的病,现在在镇医院就可以解决,群众在家门口就看得好病。”樊勇说。
集团化办学
◆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和朱沱镇卫生院一样,位于永川区城乡接合部的大南小学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学校有棋室、书吧,操场边有阅读角。课间休息时,我们可以在操场上奔跑,也可以静静看书。”大南小学三年级学生池明宇对记者说。
“学校不仅环境好了,教学质量提高了,还能共享红旗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大南小学的家长们开心地说。
“大南小学是我们的集团校,我们统一课程建构、制度建设、评价考核等,红旗会还定期派骨干教师到大南带教,大南的教师也定期到红旗来学习。”红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钟淑说,包括大南小学在内的几所集团学校教师,每周还会集中进行线下教研活动,共同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今年9月,红旗小学的音乐老师刘雨畅就交流来到大南小学,负责所有班级的音乐课。”大南小学相关负责人称,过去,大南小学没有全职音乐老师,音乐课基本由兼职老师上。
“原来风雨声也是一首美妙的乐曲。”池明宇在上了刘雨畅的音乐课《大鼓和小鼓》后,对记者这样说道。
医疗教育更方便
◆“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好”
“未来,医学技术发达了,我这病说不定就能治好呢!”在镇卫生院做透析的杨福全,看着血液通过导管慢慢流回身体,他乐观而积极,“现在大家都不愁吃穿,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好!”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20268个,实现“一街道一中心、一镇一院、一村一室”,基本建成“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服务圈”。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总数从2012年的7.86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0.64万人,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从32.14%上升到37.26%。202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10173万人次,占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的52.54%。
“每一个孩子都应被关注呵护,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最美好的自己。”钟淑说,实施集团化办学以来,三所集团化学校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共享文化理念、师资培养、资源开发,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据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截至今年9月,我市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场地达标率达87.5%,普通高中超大班额全面消除,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达标率达86%。全市中小学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80%以上,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达97.8%,全市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