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重庆瞭望 Author 郑钰潇
随着中高考临近,“职普分流”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当下,仍有不少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职业教育。实际上,职业教育绝不是所谓的“差生教育”,而是当下教育行业最受欢迎的赛道,早已今非昔比——不是你想像的原来的样子!
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而非“教育层次”,它与普通教育同样重要。标签化地贬低职业教育,极不可取。
不断优化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单元里的每一个个体。自2021年起,重庆将每年的5月定为职业教育活动月,今年的主题是“技能:让生活更美好”。
何为“美好”?它既体现在当前职业教育的亮点中,也反映在助力职业教育打破痛点、“浴火重生”的过程里,还将出现在新拐点焕发新光彩的身影中。
▲智能制造需要新职业人才。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新时期的重庆职业教育,有何亮点?
重庆是职业教育体系国家制度建设试验区、技能型社会试点城市。目前,全市实际招生的职业院校共174所,在校学生人数达101.7万人,整体办学水平迈入全国前列。
新政策带动职业教育建设落实落细。重庆既重视实施方案与顶层设计精准衔接,推动教育部与市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也充分结合地方实际,制定《重庆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配套政策。多措并举,助推“职普融通”。
新职校用新学风打破世俗偏见。重庆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10所,数量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重庆代表队总成绩和金牌数,连续14年位居中西部第一。荣誉与奖项不是唯一,但“硕果”背后,实打实地反映出学风建设的改善、学生技能的提升。
新前景书写职业教育新篇章。最新数据显示,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留渝就业率达82%。全市共设制造业专业点1938个,民生领域专业403个,专业与支柱产业匹配度达86%。重庆用贴合度更紧密的“产教融合”,将“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抓得更牢、更实。
职业教育既服务了大局,也成就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我”。
从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走出来的不少学子,都成了行业内的“中流砥柱”,周进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张朝全被授予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重庆财经职业学院的卫晓屿,创业项目帮扶50余家农户共同致富;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赵学智,将学校的中药资源优势和“重庆小面”的品牌价值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创业路……
▲职教教师指导学生实训。黄伟 摄/新华社
职业教育现在还存在哪些痛点?
传统观念与偏执思维作祟。中国社会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千百年来的观念都是“学而优则仕”。因此,从教育领域、用人单位,到社会心理层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瞧不上职业教育”的现象,且认为它“低人一等”,在意识和制度上“双重歧视”,将其视作教育“鄙视链”的最底端。
软硬件配置跟不上步伐。硬件上,部分职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投入水平,低于同地区的其他学校;软件上,社会对职业教育学生“学风差”、教师“水平不高”等刻板印象还在,职业教育的舆论形象,有待进一步完善。
生源整体质量水平还需提高。“职普分流”后,中职学校生源质量较低、流动性大、入读或后续升学意愿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要提高质量,就要解决好“后顾之忧”,及时改革“对口升学”机制,如设置应用型大学,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等,推动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建设。
学生后续发展空间存在瓶颈。《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职业学校就业率近十年连续保持高位。但“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之间的升学壁垒还需要打通,且职校生就业后,还面临着收入待遇差、上升空间小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一边是巨大的人才缺口。产业升级,对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如《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出,到2025年,我国技能型人才缺口率将达48%,技术蓝领缺口高达3000万人。
一边是社会摘不下的“有色眼镜”。“职校生=差等生”“读职校=混日子”等污名化标签,挥之不去。
群体情绪需引导,发展藩篱要破除。
作为家长,没人不关心自己孩子的前途;作为学生,更是要亲身面对往后的一系列挑战。职业教育不应该成为助长社会焦虑情绪的“催化剂”,更不能变成制约发展的“紧箍咒”。
正视职业教育,不虚美,不隐恶,方能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职业教育的“五指山”。李泽轩 画/重庆瞭望
职业教育新的拐点在哪儿?
即使有国家与地方的大力支持,舆论场上仍有一些尖锐的声音:“你会把自己的子女送去读职校吗?”“职校生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吗?”
的确,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不断迈进,职业教育的前景变得更加广阔,未来是光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顶层设计助力职业教育向优向好。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国家接连“出手”,释放出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强烈信号。
个体成功让职业教育的形象更加鲜活。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未必是水平不足,他们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也并非都是低端行业。“跑法”虽有不同,但只要奋发图强,磨练好本领,一样能在“服务大局、成就自我”的过程中抵达终点,创造奇迹。
于重庆而言,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在这里叠加。产业升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重庆职业教育有“大有可为”的底气,更要拿出“大有作为”的标志性成果。
▲学生在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卢越 摄/视觉重庆
顶层设计已经为职业教育带来发展机遇,要让新的“拐点”助力职业教育“弯道超车”,还有不少功课要做。
学生的后续发展机制要更通畅。
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校长张扬群认为,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地方加大投入,职业教育的水平较过去有了很大提升。不过,学生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通而不畅”的问题。
比如,“中职升本”的“通道”虽已搭建,但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学生升学的“口子”,还不够通畅。要将“同等重要”的定位落到实处,打通技能人才的成长渠道,才能打消顾虑、增强信心。
学校的改革创新意识要更主动。
在张扬群看来,新时期的职业教育面临新挑战,学校不能固步自封。既要搭好“天线”,吃透国家的大政方针、战略部署;也要接好“地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还要用好“连接线”,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倒逼教学体系转型升级。
可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学校赋能,为教学场景、人才培养、校园治理等各方面引入新鲜“血液”。比如,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而当学生有了“数字画像”,针对“数字个人”的因材施教会变得更加精准。
此外,现行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在,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重合度、同质化还较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还不够强……都需要进一步找差距、补短板。
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也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聚光灯下的职业教育,从来不缺关注度。每一个职业教育的参与者、建设者,都应走进“光”里,成为主角,大放异彩。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