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新增学位27.8万个

重庆教育 2023-12-06

11月14日,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举行。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持续调整城乡学校规划布局,已累计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51所,新增学位27.8万个,有效满足适龄青少年入学需求。下一步,我市将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区县,先行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为全市提供典型经验。



对口帮扶渝东南

渝东北片区农村学校800余所


近年来,重庆立足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基本市情,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摆在突出位置,不断调整城乡学校规划布局,根据城乡空间规划、人口分布及变化趋势,编制实施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累计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51所,新增学位27.8万个,有效满足适龄青少年入学需求。


同时,推进教育资源向渝东南、渝东北倾斜,在经费、项目、师资等方面优先考虑;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领雁工程”,主城都市区优质学校对口帮扶渝东南、渝东北片区800余所农村学校,以城带乡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和能力提升工程,累计投入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改善资金626.6亿元,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校舍标准化率达到87%,城乡初中综合差异系数降至0.415。



建立编制周转制度

优先用于补充义务教育教师


重庆还不断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捆绑式发展等方式,推动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乡村、乡土特色优势反哺城镇学校。


建立教师编制“周转池”,建立“区县一体、余缺调剂”的编制周转制度,优先用于补充义务教育教师,累计向11个人口净流入区县下达教师周转编制9000余个。


此外,还实行考核评价“赛马制”。市委市政府将各区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推进情况纳入“晾晒比拼”,对成效突出区县给予资金激励。



申报高级职称要到乡村学校

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


在优先满足乡村学校师资需求方面,我市支持乡村学校采用特设岗位补齐师资缺口,将城区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的必要条件。在全国率先建立乡村学校高级岗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按照3%的比例为乡村学校增设定向高级岗位。


同时,全面实施“县管校聘”改革,全市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占比达到26.6%,其中优质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比例达到23.4%。教师工资实现“大同城待遇”。全市教师基本工资、基础绩效实行“同一标准”并同步动态调整,城乡教师人均工资比五年前增加2.95万元,乡村教师工作补贴年人均增长1800元。



全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室

配备学校达到100%


我市在基础设施上“铺好路”、在优质资源上“建好库”、在融合应用上“同好步”。具体而言,一是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实现全覆盖,多媒体教室配备学校达到100%,城乡学校同步搭上数字化快车。二是汇聚在线课程4000余门、数字图书46万余册、数字资源600万余条,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共建共享。三是大力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重庆智慧教育平台访问量突破2.32亿人次,开通“网络同步课堂”1000余个,推动南开中学、人民小学等优质学校开创“同上一堂课”新型教学模式,让大山深处的孩子在家门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持续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构建“学科+专项”“定期+动态”监测机制,建立结果反馈“一区县/校一报告一策略”制度,多项素养从成果应用前的全国中等水平提升到4-7位,学生学业成绩校间差异系数降低了22.8%以上。



增加数字化教学能力在教师

职称评聘中的权重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现场推进会精神,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在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中的基点作用,推动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称,我市将进一步推进“五育并举”,加强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实施学生心理健康行动计划,构建全链条、全流程、全时段、全周期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支持体系。实施青少年读书行动,涵养青少年创新能力,探索独具重庆特色的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路径。


在优化布局方面,我市将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学校规定,将有序增加产业或功能布局区、开发密集区等区域学位供给;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强化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小而优”“小而美”乡村学校;鼓励一批办学水平较高、群众认可度较高的优质学校,进一步扩大学位供给。


在扩优提质方面,将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区县,先行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县,为全市提供典型经验;启动“新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分类推进中小学提质强校,发挥区域义务教育“乡镇中心”学校作用,培育建设一批九年一贯制示范学校;推动中心城区优质校与渝东北、渝东南片区的学校“一对一”定点联系帮扶,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质性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探索建立区县域内编制、岗位统筹管理和按需使用机制,推动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学校流动。全面提高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加快缩小校际办学质量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将强化数字赋能,一是丰富数字资源新供给,全面融入数字重庆“一张网”,推动万兆到区县、千兆到校、百兆到班;二是塑造数字教学新形态,开展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启发式、互动式、合作式、探究式等教学新模式普及,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场景;三是推动数字素养新提升,打造优质精品数字技术课程教材,支持中小学校将数字技术与编程教育、创客教育等有机结合,将数字素养与技能纳入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内容,增加数字化教学能力在教师职称评聘中的权重。


此外,我市还将从严规范中小学招生工作,持续巩固拓展“双减”成果,不断完善教育评价改革政策体系,建立学生全周期数字档案,开展覆盖幼、小、初、高、大学、终身的贯通式评价试点,完善家校社协同治理。


来源丨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丨云钰


往期精彩回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