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实践学分占比最高,高考重点参考综合素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正式对外公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国办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截至2018年底,包括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88.8%,已经进入到以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发展新阶段。但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着素质教育实施不够全面、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亟需通过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来加以破解和应对。
(1)考核内容和方式要变:强化综合素质培养与考核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一些学校存在着唯分数、唯升学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快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吕玉刚透露,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育部即着手组织有关高校和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中小学,也包括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考核激励办法,突出考察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切实扭转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的倾向,“我们期待这个标准能对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育教学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将来也通过这个评价标准引导地方党政领导,用这个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校办学质量,而不是片面的看升学率。”
此次的《指导意见》针对育人的薄弱环节,也就改进科学文化教育、强化体育锻炼、加强美育工作、重视劳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目标措施和要求,着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从城乡学校实际出发,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实施办法,强化对学生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全面评价。
据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介绍,新的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目前在高中课程里,综合实践活动学分是14学分,而高中总共毕业学分要求是144分,综合实践活动学分占了差不多1/10,是所有科目里占分最高的。”
(2)教学内容和方式要变:全面使用新教材,推进选课走班
2017年底,教育部正式印发了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修订后的20个课程标准。今年5月份,除了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之外的高中其他十几个学科修订后的教材也已经发布了目录,普通高中三科教材,就是政治、语文、历史编写审查工作也基本结束
为了实施好新课程新教材,《指导意见》提出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据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介绍,这次课程结构优化突出的一个重点就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和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归结起来结构优化、重点突出表现在课程的可选择性有所增加。
新教材对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比如,原本的坐班授课必须改为走班教学了。“学校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吕玉刚说,“同时,课堂要积极探索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针对一些学校存在的抢赶教学进度,超课标教学,日常测试频繁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范,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强调了市、县监管责任。”
(3)考试招生制度要完善
高中阶段教育,最后的一关是高考。这也是学校、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当前的高考综合改革,提出要探索“两依据、一参考”的录取模式,对普通高中学生的选课走班、教学组织、综合素质评价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总结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指导意见》分别对加强和改进考试、命题与招生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吕玉刚表示,《指导意见》明确省级统一组织实施的合格性考试应安排在学期末,高一年级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而高校招生录取所需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选择性考试,由省级统一组织实施。
今后,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和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都要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促进教考有效衔接,防止简单的、片面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坚决克服这种倾向。同时从优化考试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和加强命题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要求,推动提高命题水平。
在录取方面,要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习基本需要,不断完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并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4)保障要到位:生均经费每年要达到1000元以上
新课程实施和新高考综合改革对普通高中的师资保障和教学设施保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所以这次指导意见把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予以强调。
“为适应选课走班教学需要,将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要求于2020年底前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同时,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向普通高中予以适当倾斜,并指导学校进一步完善分配办法。”吕玉刚说,“还要完善经费投入机制,提出各地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应于2020年达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
据了解,现在全国有30个省区市制定出台了生均公用经费的拨款标准,其中大部分省份的标准是在800元以上,其中部分省份是在1000元以上,还有个别的省份达到了2000元以上还有部分省份出台了标准。但也有部分省份标准是400或者500元,难以满足学校日常的运转需要。还有个别省份有标准,但是没有落实到位,经费没有到学校。这些问题亟需改变。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颖
责编:于浩
精彩文章
重磅发言
论坛回放
培训咨询
132-4174-9838 徐老师
135-2132-3736 刘老师
152-1065-0876 陈老师
更多研学培训
6月28日-30日 广州
7月3日-7月5日 北京
7月7日-7月9日 昆明
7月11日- 12日 烟台
商务合作
186-1836-7958 邓老师
185-1312-7528 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