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冬新:劳动教育如何结合“双减”“三加”落地?

研学猫
2024-09-02

 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研学猫关注我哦~

作者:陈冬新(华中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编辑:韦幺白

2851字 | 7分钟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发布以来,劳动教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和变革需求中,实施劳动教育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如何从理念上破题、在实践中破局?



系统研究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教育发展新课题,亟待深入、系统的研究。


这其中专业型科研平台不可或缺


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搭建科研平台?


以华中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为例,该中心作为国内首个重点师范院校成立的、以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研究为定位的校级研究机构,以实践教育的系统研究切入,迅速聚合了国内一流实践育人科研力量。

 

首先,中心在华中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承担了学校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中小学实践教育指导体系研究》课题研究的秘书处工作,该课题研究围绕中小学实践教育的政策理论、课程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及信息化支撑体系等新时代中小学实践教育中亟待系统研究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聚合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共同破题。


同时,在湖北省内,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省市教科研机构的广泛参与,为科研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其次,在华中师范大学内部,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快速聚合跨学科跨领域的专家团队,涉及教育、心理、历史、中文、旅游、美术、音乐、体育、生命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相关学院学科专家团队,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与师范教育、与各学科专业教育结合进行专题的、深度渗透性研究。


另外,中心对接辐射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相关的科学教育、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协、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文化与旅游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相关研究机构中实践教育专家资源。


这些资源整合和跨联,保证了实践育人科研平台的高端性、权威性、专业性。





重点攻关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是一个体系化教育工程,华中师大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从顶层设计上开展大中小(幼)一体化研究,并把重点首先放在强化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上,而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础性研究又是重中之重



基础性研究涉及中小学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如何在学校整体规划中做好劳动教育规划与实施方案,学校如何实现硬件、师资、教研等配套,如何提供多样化课程激发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兴趣,乃至如何建设劳动教育安全防控体系等等。


这些都是在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打基础”的研究。

 

第二大重点就是要促使中小学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的研究


这对中小学而言目前也很难,特别是把劳动教育的必修课和课外实践课同时落地,对中小学挑战非常大。


对于这门课,很多学校无论在理念上还是课程纲要的理解上都还十分不足。


没有专业教师、没有教研资源,落地变得难上加难。

 

第三大重点是突破难点研究


具体而言,面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育人方式变革的趋势以及“双减”背景,如何创新性开展劳动教育课程主题创建与课程实施,都是难点问题,也由此成为研究重点。



普及推动


 

在明确定位与重点的基础上,华中师大劳动教育研究中心深入推动了一系列研究普及工作。


首先是政策解读,主要针对《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两大政策发布之后,各个学校基本都有所行动,但是推进力度、实施效果参差不齐。


做得好的学校一般都是在教育理念上站位比较高,在课程实施上具备很好的基础,能够比较好地统筹协调相关工作。


因此,准确、深入地理解政策十分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中要根据对象有针对性地解读政策


针对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教师的解读内容有很大差异:教育行政管理者是否能够从教育法的高度对待“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以及如何在这一高度下制定适合本区域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按照学校分门别类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做好配套考核工作等等。


校长要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实施主体的作用,对于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特色需要有清晰的把握。


教师则需要重新认识这一门课的时代价值,在认清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名师成长、精品课评选的通道,了解自我成长空间,找到自我提升动力。


针对以上进行政策解读,不能单纯读文件,而是要针对不同对象给出具体的实操路径,让对方听后就能做起来。

 

政策解读在未来两三年都会是一个重点,政策内涵需要不断解读、普及


强理念,高站位,劳动教育才能走得远





走出误区


 

根据劳动教育育人目标,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劳动教育主要强调三类,即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每类劳动都有其内涵,如日常生活劳动注重在学生个人生活自理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这也是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服务性劳动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注重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等。

 

要整体做好劳动教育,一方面在整体实施上还需要全社会赋能,比如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基地的配套等,另一方面尤其需要教育系统内部在六大方面把握好方向。

 

一是要强化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并且要放在首位。


劳动教育不等同于劳技课,不能降低劳动教育的教育功能。



劳动教育是一种教育活动,而不是技能课。


二是劳动教育课程要在学校落地,注意不能把在课堂上讲劳动当成主要方式,劳动教育应该以实践为主体。


在家庭日常生活、学校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各场景中,都要开展真实的劳动实践。


三是要充分利用就近能找到的资源,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首要资源。



比如在城市和乡村,劳动教育资源不同,不能按照统一标准来做;又如在城市里如果学校没有农场,也可以把图书管理、园艺这些劳动场景和空间利用起来;再比如,家长不能娇惯孩子,家庭首先要把劳动的机会还给孩子,这一点看似简单,实现起来也是有难度的。


四是三类劳动不能偏废。


一说劳动教育,就是学农,变成了“农家乐”。


这种现象并不少,需要改变。


五是劳动教育的教研专业化指导亟待跟进。


要做好教研工作,首先要把教研员配齐。


六是劳动教育信息化也要跟上。


目前,华中师大劳动教育研究中心和湖北省电教馆在共同推进劳动教育学科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赋能劳动教育学科教学。



结合“双减”


 

目前,劳动教育可以作为“双减”落地的一个好抓手。


在实际中,学校在减少校内作业和校外学科培训的同时,还需要同步做好“三加”的工作:加强校内作业的设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课后托管服务水平,加强课堂教学质量。


三个方面要配套增强,而不是迫于行政压力简单“双减”,简单粗暴不是长久之计

 

对于劳动教育而言,如果学校能够站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寻求教育方式变革的高度来进行劳动教育体系化的设计与实施,那么就可以有效落地“双减”。


这个思路值得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考量。




错过的往期

研学旅行市场出现了争名争利争权的迹象和苗头

经费是制约研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闻名世界的学校如何开展的劳动教育?

允许学校使用课后服务经费开展劳动教育

如何做到劳动教育与研学实践融合接待70万+人次?


1+X 职业技能培训 | 课程设计 | 标准认证服务

科学实践活动 | 论坛会议 | 云课堂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研学猫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