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正在「液态化」
城市和商业需要回应人们的诉求,这一诉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流动。
从商业的发展来看,上一个时代的商业是「固态化」的,逐步建立标准和流程,完善社会功能并快速复制,本质是建立在经济快速发展下的「社会集体无意识」。
在这一阶段消费者并没有深入的思考自己的内心,不知道自己的真实需求,在各种定位和营销的推动下无所适从,又不得不追赶「潮流」。
而下一个时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是每个人走向自己内心,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应对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商业要由「固态化」走向「液态化」。
「液态商业」就是在自我意识觉醒时代中,应对人们「自我」探索时,由商业项目进行的由下至上的持续变化。
「液态商业」要求商业放下自上而下的傲慢与自定义的精致,从下索求,由内而生。
Retail is not only detail, but real life.
*鉴于商业的发展与中产阶级在中国的兴起,互相有较大的影响,篇幅有限,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中产阶级与液态商业的联系。
液态社会
先理解一下社会学对于「液态」的定义,波兰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 Bauman)在2000年出版了《液态现代性》,提出「液态社会」的概念,他用流动的「液态」比喻现代社会个人处境。
鲍曼认为「液态化」是现代社会的突出特征,人们对瞬时与快速的追求取代了对连续持久的期待,既有的规则与标准正快速液态化,多元化和去中心化成为「大趋势」。
这种快速流动性导致了个体生活的不确定性、无知感、无力感,社会的空气中不断弥漫着选择和生存焦虑。
液态的生活
同样「液态」的是中国中产们的生活方式,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条件的快速提高,中国的中产阶级同步兴起。
但中国并无长期广泛发展的中产文化历史。新发展的中产阶级不知道如何利用社会资源去向外传递自己的阶层标签,同样对内,也对究竟应该塑造怎样的生活感到迷茫。
在这一「迷茫」的背景下,伴随着长久以来,人们对于「自我」的探索。
首先,是对于身份的探索。被赋予的中产阶级的这个「身份」,在最初是缺乏认同感的。
是收入的提升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被称为中产?还是过上了某种看起来相对优越的生活,就可以被称为中产?这种生活的品质又该如何定义?
对于身份的探索还伴随着对于周边同类人群的认知的建立。在初期的探索中,人们倾向于与同类「抱团取暖」。有点像现如今小红书的「厂二代」在网上寻找同伴一样,大家拥有相似的家庭背景与同样需要面对的棘手的问题。
最初的中产也是在迷茫的背景下,不断的寻找同路人。
其次,在对自身中产身份探索完成后,便形成了身份认同,而这一认同则需要外界的物质与空间来承载。
房地产在这一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商品房小区的出现,提供了高质量的住房环境与一定的进入门槛,为中产阶级在初期提供了走出往日拥挤的居住环境并建立自己圈层的机会。
接着,各类购物中心的出现,再次以更外化的手法,给到中产一个承载身份的空间。两者的相辅相成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翅膀,标准化空间的购物中心在这一阶段高速发展。
时至今日,社会的不断发展,再一次推动了中产的「液态」化,使这一阶层有了更加敏锐的流动性与更多元的方向,从而推动着以往既定的「圈层」与「空间」发生裂变,再次生长。
如同前文提到的一样,商业的变化是在回应人们的诉求。
谁能在这一时代,最敏捷最匹配的回答到消费者的诉求,谁就是这一时代的胜利者。
在中产出现的初期,因为缺乏原始文化的积累,新出现的商业是在引领需求。通过打造的空间与引入的内容,带着人们体验到高品质的产品与美好生活的雏形。
这一时期的商业是「傲慢」的,由商业项目来建立审美与品质的标准,由打造者来引入自己认为匹配的内容,消费者只是随波逐流的接纳与购买。
「傲慢」的商业带来标准化的空间与内容。
开发商在探索出一套成功过的模式后,便停止了创新与思考,开始「内卷」。
对内不断探索固定的工作流程与内容,促进快速扩张的模式。
对外则期望用看似精致但雷同的空间与不断复制的内容与活动打动消费者。
而伴随着上海梅龙镇伊势丹的关闭、各地百货的衰弱的新闻也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标准化」的购物中心也被预言在走上一条向下的路。
看来,在「标准化」上的「内卷」已经无法帮助购物中心继续获得既有的利益与成功。
「液态商业」势在必行。
有的项目朋友说,「我们是艘大船,不好调头。」诚然,许多购物中心的从业者都怀有一颗想要改变的心,却总觉项目太大,力不从心。
让我们来看看赛格,一个老牌地方百货转身成为西安乃至于全国知名项目的调整中,都做了些什么。
论体量,赛格绝对算巨无霸项目。论经营时间,到2024年,项目也有了11个年头。
但这一「旧」项目,却从未「守旧」。没有躺在过去成绩的功德本上,也没有试图做标准化。业内人常说,这是外来人打败了一批正规军。而赛格,却从未试图成为「正规军」。
捕捉到流动的需求并快速响应,不断的引入品牌与楼层调整。
这点不仅仅在于对首店与热门品牌的敏锐度,还体现在是否能快速地做到在新品牌加入的同时完成区域调整。
例如,这一时期户外品牌火了,赛格就可以快速做到调整某一品类到其他区域,而将户外品牌挪出到更显眼的位置。
这个看似是谁都懂的逻辑,在一般的购物中心却难上加难。「合同期的限制、租金收益的考量、空置期的顾虑」都成为了背后阻碍的大手,再重叠上这一更新模式对于招商敏锐度与落地能力的考验,真正能做到的寥寥无几。
不是有些商业不懂需要调整,而是在施行阶段被往日自上而下的流程与规则束缚,致使招商调改流程的拉长,等到完成落地调改,可能已错过了黄金时期。
赛格的例子就是对「流动」的回应。不仅是内容的流动,也是公司内部运营流程的流动。
因为「液态商业」不会停下来流动。唯一不变的就是在变化。
常有人说,流动的商业下一站是「非标项目」,但当「非标」成为商业的常驻客,标准也会随之改变,也就不再有所谓的「非标」,而是新一代的「主流」。
「主流」与「标准」的傲慢化,便是下一次商业再流动发生的起点。
因此,在「液态商业」时代,我们不需要去纠结,我究竟是要做一个标准商业还是一个非标商业。标准是变化的,需求是流动的。
回应需求是商业的起点与终点。
「精致」消费的「液态化」
在回应需求的发展阶段,中高档的「精致」购物中心开始蓬勃生长。他们的发展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有几个层面的意义。
第一个层面,他们为中产提供了一个圈层门槛。不像普通的购物中心,任何人都可以消费。
中高档的购物中心,无论是餐饮还是零售都有较高的客单,为中产提供了一个相对个人的购物天堂,与初期中产兴起时的需求是相符合的。
第二个层面,在怎样的购物中心购物成为了一种社会意义上的标签。
在中高档的购物中心消费是中产地位以及自我价值的体现,这也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地位的外化,更是中产在社会价值认同体系中得到承认的体现。
第三个层面,中高档购物中心的建筑和内部空间,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宽敞、高级的消费环境,更是一种中产品味、审美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
*北京王府中環 | 图据@lookon 见外
最近十几年,中产在流动中发生了不少变化。
外化的表现少了,标签化的需求少了,多的是内心充盈的需求与情感的链接。对于中产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度过自己的人生,丰富周遭的社会联系。
布满LOGO的名牌与豪宅汽车在当今的「液态社会」中带来了更多的空洞感。
当基础需求得到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显现出后,多巴胺代表的情绪价值包裹的华丽的外包装逐渐褪去,在商业领域,中高级的购物中心越发难以满足人们的高级需求。
在中产寻找生活意义的时代,「回归自我」变成了新的课题。而这一对于自我的重视与回答,也将商业「液态化」带入了新的领域,使商业开始「回归附近」。
「附近」代表了地理上的近,与自我需求的近。
首先,是地理位置上的近。TOD商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人们的商业需求被集中在城市的某几个核心区域,尤其是中高端商业更是聚集在城市的最核心。
这类商业为了拉长顾客的停留时间,空间做的大而精美,品牌级次与品类齐全在加上各类的活动,不断促进者顾客「多巴胺」的分泌。
但多巴胺褪去后,便是「焦虑」的产生以及对于能否持续这种消费主义的怀疑。
于是,消费者开始回归附近。人们走进家附近的菜场与早市,找寻烟火气。购物也会开始挑选临近的社区商业,简单的用餐后与家人更多的体验日常的生活之美。
抛开「消费主义」的焦虑与身份认同的需求,人们开始与附近的市井产生长期的情感链接,需求「内啡肽」的快乐。
小体量的社区项目也逐渐走出商业困局。
鸿寿坊算是一个不错的例子,没有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完整的、精致的」购物中心的模样,而是在社区边为居民打造了一个完全生活化的场景。
没有业态配比的考量、没有楼层级次的划分,只是在内容中挑选出让居民舒服且实用的,在空间里做到自然、轻松即可。
这样的项目一定有着自下而上为周边居民考虑的过程,而不是流程化根据旁边居民的收入及组成做出一个零售、配套、餐饮一个不少,有着「完美」业态配比的看似不出错的「社区商业」。
其次,回应内在的自我需求。「意义荒漠」是在社会快速发展中产生的现象,城市的快速更新之下,原有的人之间的链接被打碎了,人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失去了基本的附着结构。
在「精致」的购物中心购物的过程中,也只会与货品产生联系,而与店员不会产生什么深层次的链接。
「意义荒漠」带来的是对内在自我的探索,在冷冰冰的消费品背后,什么是消费带来的意义?
这一探索对商业带来的影响是长久的,不仅是对于购物中心的选择,更是对于消费品的认知。是自然之美还是人工之美,是精巧的消费品还是匠心的手作品等等疑问需要「液态商业」来解答。
答案并不是唯一,但所有的答案都指向着忠于自我,回应需求。
结 语
「液态社会」中,我们看似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与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幸福。
商业的丰富性与可选择度增加的同时,在消费时感受到的幸福却在降低。
在自我觉醒的时代,「傲慢」的商业可以选择低下头认真的看看社会与人们的需求。
「精致」的消费市场也能够选择更多的回应人们「回归自我」的想法,商业需要为社会与人们带来更多的「生活意义」。
「液态商业」回应的便是新时代的人生价值。
*本文开篇图图据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