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振兴的曙光在沃野上跳跃——武威市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大发展综述

武威日报 2023-12-17
武威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跨出山,乡村就业工厂内一双双巧手述说锦绣生活。

走入村,别致亮丽的农家庭院,洁净宽敞的乡村道路,游园广场星罗棋布。

越过河,沉甸甸的瓜果蔬菜带来了丰硕的香甜。

……

武威,山河大漠各显锦绣,美丽乡村振兴步伐却格外一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武威大地分秒必争疾步迈新程,绘就千年梦圆新图景,诉说共同富裕新故事,拥抱和美秀丽新生活。


脱贫基础稳 发展底气足

新征程、新起点、新使命。脱贫成果如何巩固?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怎样才能让农民群众收入可持续、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近年来,武威市把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底线目标,健全完善长效机制,跟踪落实帮扶措施,切实织密织牢监测帮扶网络,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两类对象上,授人以‘渔’也授人以‘鱼’。”市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顾琴说:“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我们支持发展产业和劳务就业,通过自身劳动增收致富;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照困难类型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兜牢基本生活保障底线。”

与此同时,有效衔接政策也在不断完善。武威市先后出台了《武威市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实施意见》,坚决筑牢防止返贫致贫堤坝。

政策好,还得宣传好。今年以来,武威市制定印发了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全面梳理监测对象可以享受的“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务工就业、教育医疗、金融信贷、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以简洁明了的形式、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给监测对象,确保群众看得懂、能理解,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工作满意度。

振兴产业强 群众增收忙

7月,天祝县高原夏菜迎来收获关键期。

走进打柴沟镇安家河村,万亩夏菜尽披新绿,早晨的风还略带微凉,村民张有栋忙着为红笋地施肥,干得汗流浃背。


“过去,大家种的都是青稞、玉米等作物,那真是‘土里刨食’,效益低没赚头,一年到头混温饱。如今种高原夏菜,才算是挑上了‘金扁担’。”张有栋给记者算了笔账,青稞亩均收益几百块,高原夏菜就不一样了,单说红笋,亩均收益最高1万元。“去年,我种了20多亩红笋,今年扩大规模,包了160亩地把红笋种植面积铺开铺大。种地也能致富奔小康,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心里一天比一天亮堂。”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源动力。“去年,我们村种了3.3万亩高原夏菜,产值达到了2.5亿元,种植收获过程中,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安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琨说。


从一棵蔬菜富起一个村,到一个瓜兴起一片业,谋一方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了一个个产值超“亿元”村诞生。近年来,武威市立足“高原冷凉”“绿洲水土”“沙漠光热”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推动特色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探索走出了一条根植于农业、符合武威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



不仅于此,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不断深化的进程中,特色产业发展也在武威大地风起云涌。羊、猪、奶牛存栏量,设施瓜菜、食用菌产量,蜜瓜、藜麦、茴香种植面积领跑全省,天祝白牦牛等5个农产品和腾盛港蔬等37个企业商标分别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及企业商标品牌目录,畅销五湖四海……

此外,武威市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形成了以小麦、马铃薯、藜麦为主的粮食加工业,以乳制品、肉类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葡萄酒、白酒及熏醋为主的酿造业,以苜蓿草、青贮饲料、功能饲料、新型添加剂为主的饲草料业等系列加工产业链。

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让广袤沃野释放出人才“虹吸效应”,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汇聚乡村,他们将人生梦想寄托于大地,在田间地头发挥聪明才智。

从坐办公室的白领到温棚里授粉施肥的瓜农,今年25岁的明亮山,在2022年6月完成了身份的巨大转变。他投资100多万元,在凉州区大柳镇承包37座大棚种起了西瓜。


“在种植前,我们做了详尽的市场分析。市面上销售的很多西瓜,个头特别大分量重,普遍在7、8斤,切开后一次吃不完,天气热放着容易坏,搁冰箱里又影响口感。”思路即出路,明亮山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搞差异化种植,引进个头小、口感好的西瓜品种,一下就打开了市场,销量节节攀升。

曾经,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是大部分农村年轻人的梦想。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进田间地头,把青春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让“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有了新答案。

建设成效显 乡村焕新颜

夏季的傍晚,山边的晚霞是凉州区金山镇最丰盛的“晚餐”。远离城市喧嚣,农户辞去一天辛劳,炒上几道家常小菜,就着小酒一杯,在自家庭院前远眺。祁连山镀上一层金,清风拂面,酒未下肚,天边云儿早已微醺……

“城里人都羡慕我们的生活,房子好、环境好,住着别提多舒服。”金山镇村民张光洲骄傲地说。

乡村的美丽宜居,不仅在产业兴旺中,还在焕然一新的人居环境中,在充满活力的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

武威市坚持规划引领,确定了集中收缩、原址改造、易地搬迁、社区安置、维修加固、风貌提升等农房改造模式,一体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产业发展,将马头墙、街门楼、郡望匾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村庄建设,力求做到“一村一特色、千村千面貌”,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同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聚焦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重点任务,多点发力,标本兼治,扎实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市97个乡镇全部建立了环卫机构,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即满即清。

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武威市扎实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坚持把党建作为保障性工程抓实抓好,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武威市不断健全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建立议事协商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积极推广“文明股”“红黑榜”“道德储蓄所”等有效做法,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通村入户,再也不是“晴天土、雨天泥”,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亮堂整齐、焕然一新,幸福的笑脸洋溢在村民脸上,一幅宜居村庄的画卷正在武威徐徐展开。

起笔、登高、著新章。站在新的起点上,武威市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踔厉奋进、阔步前行,以一份份发展的“高分答卷”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武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甘曜毓 王炳智
来源:武威市融媒体中心

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毛梦杰  编辑:潘亭宇



央媒看武威丨敢于大漠绘丹青——甘肃武威防沙治沙、以沙致富的生动实践
老楼展“新颜” 百姓笑开颜
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古浪县做足产业链文章推动新能源发展

阅读好文,点击“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