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川滇交界的“中国彝族第一村”,与色达媲美!

2017-08-30 看彝乡




位于四川攀枝花仁和区的“中国彝族第一村”迤沙拉村全村的房子都是红墙灰瓦、高瓴飞檐,远观有点色达的感觉。近看房子很新,其实只是翻新外墙,院子里面还是比较旧的,建筑物大多是江南水乡特色,民居保持着古色古香的古老格局,真是让我大吃一惊。



我到中国彝族第一村迤沙拉村纯属偶然,因为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村,毕竟它位于川滇交界处,一个在中国地图上不留下任何标记的彝族小山村,一般情况下,我都以为很难到达。今年春节我从南宁自驾到云南旅游,临时改行程,用手机搜索到了这个地方,冲着“中国彝族第一村”这个响亮的名头而去的。



迤沙拉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是第二批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自然村,素有“中国彝家第一村”之称。它位于攀枝花自北而南的西南大驿道与自西向东的金沙江交汇处,有一段原貌保存下来的史迪威公路通向大山深处。说起来好像路很难走的样子,其实不然,现在云南元谋到四川雅安有高速公路,从攀枝花平地镇出口出去不到10公里就到迤沙拉村了,都是柏油路,非常方便。



作为南丝绸路上必经之地,迤沙拉阅尽古道沧桑,当年,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就在附近的的金沙江拉乍渡口,诸葛亮率兵经迤沙拉到方山屯兵,方山如今还存有诸葛亮遗迹,所以这里也建了古驿道旅游区、诸葛大营等景点。我们到迤沙拉村口时,就想先去看看拉乍渡口,好不容易看到一个人,问了后,说往前不远,但是看了10多公里都看不到古渡口,只好回头进村,现在想来还是有点可惜了。村周围种有100多亩的葡萄,可惜现在是春节,看不到那种绿意浓浓、果实累累的画面。



看到可以把车开进村里,在红墙灰瓦的巷子里左拐右拐后,把车停在文化广场,广场有戏台,有超过百米的浮雕介绍迤沙拉村的历史。



迤沙拉村村子很大,分几个山头,虽然只有不到6百户人家,但是房子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序,看起来有近千栋房子。这些房子都是风格相似的苏皖民居土木瓦房,红墙灰瓦、高瓴飞檐、檐牙高啄。村子的建筑没有其他彝族村寨杂乱无章的状况,非常讲究布局和街巷设计,也非常干净。村内小巷纵横,密如蛛网,但是巷巷相通,走在这些高墙深巷里仿佛置身江南古镇,穿行期间总被那明快的色调感染,真的很神奇,也很容易迷路,我曾经在一个巷子出现几次。



其实这些民居是苏皖民居与彝族民居的巧妙组合,是经过苏皖建筑师改造的彝族民居。因为在公元1381年,朱元璋从江苏、江西、安徽等地派驻30万大军至云南平乱,并开明地实行彝汉通婚“就地落籍”的民族政策,逐渐形成了大量彝汉混血后裔,留下了彝族人(彝汉混血)使用汉族姓氏的奇特现象,是汉族和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的村落。


所以,村民的家都有院子,走进去看的话,可看到布局大多还是沿袭明朝南京先祖来时留下的体例,保留一正两厢,四合五井的格局。




在迤沙拉村游走,我一点都不觉得厌倦,倒是同伴觉得这些建筑太新了,没感觉,确实,原来这里的建筑都是白墙青瓦的,可能因为新农村的建设,外观完全改变了模样,旧白墙变新红墙了。虽然我们都希望修旧如旧,修成这么鲜艳有点过了,但是基本还是在原址修复,按原来的模样保护,足以让人耳目一新。


在小巷子里转悠,越走越发现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比如大风车在很多角度都能看得到,电线杆上的小鸟、突然跑出来的黑山羊、健步走来的蓝衣婆婆,都让宁静的村落灵动起来。




为了看村子的全景,得爬到村子两边的山中部,沿着民居走上半山,看到的景象非常壮观,很值得拍下来哦。但是要看到最壮观的画面,最好是开车到村子的背面,这边有条泥路去金沙江大峡谷的,在这里看全景最好了。


来源:网络


【凉山日报新媒体出品】



主编:蒋映春  副主编:苏勇

责任编辑:陈小玉

值班编辑:李阿学



往期精彩

高台为13名四川彝族农民工讨回工资21.58万元

彝族与红军的故事你知道多少?通过大型民族歌剧《彝红》来了解了解

吉克隽逸获亚洲新歌榜2017年度最佳音乐突破歌手荣誉

阿的小斌的原创歌曲《妈妈》,太感人了!

你知道储存15年的彝家古法酿制的彝酒原液,在哪里可以喝到吗?

彝族特色︱舌尖上的娱乐--南涧彝族跳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