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毒警察都想不到,中国家长竟然给孩子喂毒品!
近日,据国内媒体报道,一种被称为“聪明药”或者学霸药的精神药品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因为服用了“聪明药”,很多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习状态变好了,一口气学儿24个小时都不是问题了......简直就是传说中的考试神器,为此,国内甚至还有家长花重金买来给孩子赢在当起跑线上的助燃剂。
图源:新京报
可这些家长万万没想到的是,正是他们购买的这些神奇小药片,直接把孩子送到了戒毒所。一直以来,国内的朋友们都以缉毒之严格引以自豪,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大面积的软性毒品,竟然隐藏在各大商家口中的“学生补充剂”中。更严重的学生甚至因此迷上了摇头丸,不得不去戒毒所强制戒瘾。
一颗小小的白色药丸,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一连串的严重后果?如果要把聪明药比作病毒来看的话,就目前而言它又渗透和蔓延到了多大的范围呢?
网传的聪明药有多流行?
据新京报近日报道,在北京戒毒某医院里,滥用苯丙胺类毒品的成瘾者,占据了70%左右。这其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是因滥用“聪明药”成瘾后,接触了药效更猛更强的摇头丸等毒品的学生们。
图源:新京报
其中有一名女生,名叫田静,也正是开头我们提到的主人公。她的妈妈为了让她的学习成绩提升,亲自给女儿买了些白色药片,看着女儿吃了下去。
服药一个多月后,田静开始掉发、失眠,几乎每一个夜晚都在辗转反侧中度过。高三上学期快结束时,妈妈发现了这些异常,让田静停了药。可停药后,她开始头疼、恶心,浑身上下说不出的难受,课又听不进去了,看书、做题也不行。母亲命令停药之后,田静开始了偷偷买药的行为。
形状各异的聪明药
她通过网上的非法途径,购买到了摇头丸......可悲的是,田静并不是个例。在新京报的采访中,北京高新医院主任医师徐杰提到,“到我们这戒毒的,有一成左右是利他林服用者。超过一半都是从‘聪明药’开始的学生,最后变成麻古、冰毒等毒品的成瘾者。”已经足以说明,国内学生使用之广泛。
然而更可怕的是,聪明药并不仅仅是国内孩子们的专利。在北美和欧洲国家,学生服用聪明药提高成绩的现象,同样非常严重。
一位正在上9年纪的美国男孩说,班上已经有同学在滥用聪明药了。
早在2012年,纽约时报就已经开始重视校园内部滥用聪明药的情况。在有些群体之中,服用聪明药甚至已经演变成了特有的校园文化。
“这边的所有私立中学都这样,”纽约某执业心理医生说,他诊治过许多家住上东区这种富庶中产阶级街区的青少年。“这不是某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校园文化。”也曾有美国禁毒署的工作人员评论道,“这种现象遍及全美。”而根据201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接受访问的美国人当中,有30%的人在去年服用过聪明药。
聪明药在加拿大校园很容易买到
而在加拿大,学生群体使用聪明药的现象也不容忽视。多年来,加拿大卫生保健倡导者一直警告说,有必要对通过聪明要来提高学业成绩的学生采取更大的行动。2016年,一项研究对青少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可怕的是,在受访学生中有88%的人在正常情况下服用这种药物,而且不是通过合法途径获得。
自然杂志:欧洲国家发现,寻求脑刺激效果的人使用增幅最大
BBC也曾报道,英国境内有4分之1的学生都会服用“聪明药”,以期提高记忆力或者注意力。2017年,一项项针对数万人的最新研究发现,全世界人们对于“聪明药”的服用情况正呈上升趋势,14%的受访者至少服用过一次“聪明药”,远超2015年的5%。
是不是感到有些可怕?可以说,只要是有着较为完整教育体系的国家,无一幸免。而在不管是在任何一种体制下的学生,为了追求更好的成绩,考进更好的学校,都敢以身试药。
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风靡全球的聪明药有到底有多可怕?
所谓的聪明药,到底是什么药?
实际上,聪明药可以在直接打开毒品世界的大门。能够被称为是聪明药的,其实就是一系列“药理认知增强”的处方药,通过兴奋、镇定或者舒缓等功效,缓解人类的精神状态。
说白了,学生考前服用聪明药,就等于运动员赛前使用兴奋剂。而在这些兴奋剂中,学生们接触到最多的有三种:治疗多动症的Adderall、利他林(Ritalin),还有克服睡眠障碍的莫达非尼(modafinil)。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使用人群最广,包括运动员们都会用到的“聪明之王”——Adderall。
在正经的医学治疗上,Adderall一般会用于治疗儿童的多动症。多动症患者自然不用过多介绍,而这种药物可以通过增加大脑中某些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来提高服用者警觉性、注意力和精力水平。同时,它的本质就是安非他命(的一种形式)。
如果是正常人服用Adderall,短期内会出现食欲不振、暴瘦、易怒、暴躁、口渴等症状,甚至还有心悸和潜在的心脏问题。如果是长期服用,它会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和精神振奋,和吸毒没什么区别了。一旦最初的愉悦感消失,就会出现疲劳、抑郁、嗜睡、焦虑的症状。
滥用也会出现直接的副作用,那就是:心律失常、血压上升、头痛、失眠、抽搐、精神偏执,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会同时上瘾。
Adderall是如此的可怕,以至于大多数国家的医生在治疗多动症患者时,也不会将其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而是作为迫不得已的二级治疗手段。而在日本,这种药物一直被强烈禁止,连处方药都不能用。
再来看看利他林,也是一种减少注意力缺陷障碍和多动障碍影响的兴奋剂,有时也用于治疗嗜睡症。副作用也和Adderall极为类似:意识混乱、焦虑、失眠、偏执、食欲不振、疲劳、心率改变、胸部疼痛等。长期服用会导致:冷漠、妄想症、幻觉和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状频繁的发作。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严重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一旦上瘾就很难戒掉,并且会驱使自己继续滥用药物,而当服用者身体产生耐药性后,后面的大门就开了,为了追求相似的服用效果,只能服用可卡因。
某不法商家的卖药广告
最后是莫达非尼,这是一种治疗嗜睡症的药物。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主任诺拉是这样评价的:“莫达非尼对大脑多巴胺中心的影响与可卡因、甲基苯丙胺和安非他明的效果一样。”
而有长期吸食者报告说,他们服用莫达非尼后,感觉“既没有睡着,但也不清醒”,这与长期吸食可卡因的人极其类似。
总而言之,当上面这些聪明药被撕下了面具之后,他们的样子就会被暴露出来。由此美国禁毒署将Adderall、Vyvanse、利他林(Ritalin)和Focalin这类处方兴奋剂列为二类受管制物质——等同于可卡因和吗啡,因为它们均属于成瘾性最强的药用物质。
对于某些青少年,这些药丸最终会诱使他们走上滥用镇痛剂和安眠药之路,甚至海洛因可卡因。
当“变聪明”等于吸毒的时候,你还敢继续吃吗?
聪明药的毒性,比大麻更甚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是,聪明药真的能够人的智力有所提升吗?为什么明明是治疗其他疾病的药品,却受到了全球学生群体的热烈欢迎?
各国人民聪明药的使用量都在增长
就现有的医学研究来看,这类药物能够增强的,是某个时刻大脑的认知能力。
有证据表明,莫达非尼、甲基苯甲酸甲酯和安非他明可以增强学习和工作记忆等认知过程。一项研究发现,药物改善了睡眠不足医生的认知任务表现。即使是在健康志愿者中,也提高了某些认知任务的计划和准确性。同样地,安非他命也能提高健康受试者在某些认知任务中的表现。
但事实上,在学者兰德尔的一项研究中,莫达非尼只提高了智商较低(尽管仍高于平均水平)受试者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说,此类药物虽然可以提高认知能力低的人的表现,但它们往往会损害那些已经处于最佳状态的人的表现。最终,他的结论是:
“在某种程度上,吃一颗聪明药丸可能并不比锻炼或睡个好觉更有效。如果说智能药物是合成的认知增强剂,那么睡眠、营养和锻炼就是‘天然’的。”
而在neurofantastic的一篇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从1962年到2005年,大约有40项研究评估处方兴奋剂在健康成年人中的神经增强作用。为了彻底测试药物对智能的影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三种认知类型:
学习和记忆
工作记忆
认知控制
学习和记忆测试反映的是学术知识,后两种测试评估一个人的高级认知功能,如:计划、注意力、解决问题和心理灵活性。大多数研究在实验结束后询问参与者是否感到“兴奋”,基本的回答都说:没有。
综合现有的医学研究来看,并没有任何一种聪明药能真的让人智商变高,更多时候,可能这药丸起到了安慰剂的作用。不过如果为了出人头地,以命相搏甘当小白鼠的话,吃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被警察抓了。
安非他命位居第七名
而另一方面,在北美越来越多地区将大麻合法化的同时,很多国内人群对其表示了质疑,很多人觉得这简直是玩火自焚的行为。然而,真的要对比起来,广为流传的聪明药成分(如安非他命)不管是上瘾程度,危害程度,还是导致后期吸食硬性毒品的可能性,都远比大麻的危害大。
即使国家有管制,但在国内依然有家长亲自买来给孩子吃。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理解,但还有一句话是“虎毒不食子”呢。
参考资料:
Penaloza, Renee A., Sarkar, Urmimala and Claman, David M. "Trends in On-label and Off-label Modafinil Use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JAMA. 22 April 2015. Web. Accessed 2 June 2017.
The Effects of Ritalin Use
The Effects of Adderall Use
Use of “Smart Drugs” on the Rise
Do “Smart Pills” Really Make You Smart?
DrugFacts: Methamphetamine
Are prescription stimulants "smart pills"? The epidemiology and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f prescription stimulant use by normal healthy individual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7 (5), 717-41
Prescription stimulants in individuals with and without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misuse, cognitive impact, and adverse effects. Brain and behavior
线索爆料:fuchao@17getfun.com
我们安省移民留学交流群已经开启
入群方式:
转发我们公号文章,并将朋友圈截图发送给我们小编个人微信
加拿大必读小编个人微信(ID:yiqijianada)
通过人工验证后,即可加入我们的交流群哦~
你还可以关注这些:
1
同仁堂这种中药里的马兜铃酸害死多少人?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