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海就| 经济危机:一个“生产结构”现象

朱海就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评论 2020-03-20

近期世界各国的股市价格和其他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世界经济似乎正遭受一次严重的危机。

对于经济危机,主流的经济学理论是把它视为货币现象,用货币相关的数据来解释,这种解释可以说是“经验性”的。

相比之下,奥地利学派(简称“奥派”)把经济危机视为“生产结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货币现象。


“生产结构”的概念,最早体现在门格尔的高级财货与低级财货的区分中,后来被他的学生庞巴维克发扬光大。庞巴维克认为“资本不是同质的一团或是一个给定的量,而是资本是某种结构。经济增长不是简单地增加资本的数量,还要增加其时间结构,使生产过程不断延长。”(见罗斯巴德《米塞斯的精髓》)。


“生产结构”不仅涉及同一时点下不同的生产环节,而且涉及现在和未来,即跨期的协调。什么意思呢?消费者要满足未来的需求,那么必须现在就储蓄。储蓄转化为资本,资本生产出未来的产品。“现在”和“未来”又是通过利率来调节的。即对于满足未来的需求来说,现在储蓄多少是合适的,这是由利率决定的,而利率又是由消费者的时间偏好决定的。


在正常情况下,市场利率和时间偏好决定的利率一致,这个利率保障消费者未来的需求和现在储蓄之间的协调,即保持一个正常的生产结构。生产结构是通过企业家的投资实现的,而利率又是企业家投资决策的重要信号,企业家遵循“利率”来进行投资,把一定的储蓄转化为资本。当消费者的时间偏好降低(更偏好未来),利率下降时,企业家扩大投资,使生产结构延长,这提升了生产效率,使大众福利改善。借助于利率的调节,企业家对生产的调整与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一致,从而实现跨期的协调。


在没有政府干预(管制)的情况下,不会出现经济危机,因为时间偏好决定的利率调整现在和未来的生产结构。但是在法币和部分准备金的银行体系下,政府可以把更多的货币注入到经济体中,利率被人为压低,企业家被人为压低的低利率所误导,将更多的资金投资于更为“遥远”的生产,即资本密集型生产和上游产业的生产,将生产期人为地拉长了。这样的生产结构与消费者的时间偏好决定的生产结构是不一致的,它不符合消费者的跨期偏好,这意味着出现“不良投资”。


我们知道,生产的扩张需要资本,而资本是从储蓄转化而来的。如储蓄没有增加,也就是真实资本没有增加,那么生产部门的扩张无法持续。换句话说,那种在一开时由于低利率的刺激而扩张的生产是无法维持的。要持续地扩张生产,就要持续地获得更多的(真实)资本,而要持续地获得更多的资本,就必须让消费者储蓄更多,为此生产者要支付比被政府压低的“市场利率”更高的利率才能让消费者多储蓄。但是,这个真实的利率超出了他们的支付能力,这意味着他们不能获得所需要的资本以持续地扩大生产,企业的投资就会陷入困境,只能崩溃,其表现就是经济危机。


以上说明,压低利率导致生产结构扭曲,资本被浪费在了资本密集和上游产业上,这也导致真实的资本供给的减少,但资本的需求没有变。在这种情况下,资本的价格必然要回升,被人为压低的利率必然要回到自然利率水平,这时更多原先扩张了生产规模的企业面临生产无以为继,这个消除错误投资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经济危机”。


政府虽然压低了利率,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在这个低利率水平上获得贷款。容易获得低利率贷款的是国有企业,而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上游产业往往是国家控制的,相关企业容易获得贷款。如沙特、俄罗斯和中国等石油产业都是国有的,这些国企有国家给予的有低利率扶持,容易扩大生产,这就会导致生产结构扭曲。最近油价跌幅这么大,应该与此有关。


人们可能会注意到这一现象,即为什么在经济危机时原材料价格下降,而消费品价格则上涨?这一现象用上面的“生产结构”理论比较容易解释。生产部门获得贷款,投资扩大之后,供给大幅增加,相关产品的价格自然会下降,但消费品行业投资相对不足。人们用增加的货币购买消费品时,消费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可见,经济体中货币数量的增加并不导致不同商品的物价同比例和同步变化。


如前所述,市场本身不会出现危机,危机是干预(管制)导致的。“人为压低利率”只是干预的一种形式,其他干预也会扭曲生产结构,并构成导致危机的因素。比如,政府的产业政策也会造成生产结构扭曲。还有,公共部门的扩张同样是导致危机的因素,因为公共部门的扩张消耗了大量的资本,而资本的消耗意味着产出的下降。


疫情作为一个“偶然因素”,使已经积累很长时间的危机暴露了出来。那么怎么恢复正常的经济?我们说,不能像凯恩斯主义者主张的那样,继续实施低利率和刺激需求的政策,而是不干预经济的自发调整,以迅速清除错误的投资,让扭曲的生产结构恢复正常,这样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摆脱危机。经济刺激政策使利率的扭曲持续,使生产结构的改善无法发生,这意味着危机的延长,甚至使危机进一步变成萧条,如1929年那样。


文章说明经济危机是政府干预,特别是压低利率后生产结构扭曲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对“经济”的理解不能建立在“统计数据”上,如把股价和资产价格的大幅下跌称为“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不恰当的。实际上,没有“危机”还是“不危机”的问题,只有“行动”是否合法的问题。当政府的行动(政策)不符合自然正义的法则时,经济必然会受打击。当“经济”经受不住政府的打击时,就出现了所谓的“危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