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进城与务工|中间地带
主播|海博
户籍制度改革更近一步。
2月初,据央视新闻报道,除超大、特大城市外,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或城市群探索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有序引导人口落户。
此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另外,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超过1亿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如果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意味着广大中小城市包括不少二线城市落户,将变得十分简单。
这一期节目,可以说是我们谈论中国农民工或者劳工系列节目的一个序言。不论是最近讨论颇多的新经济平台的劳资关系,还是劳动权益问题,其实都是近四十年农民工权益保障话题的一个延续。
一段时期里,这是学术界非常重要的话题,而现在它被各种宏大的国际关系所替代了。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多次对「农民工」这个提法表示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其实,名称上的歧视只是最表层的,制度性分离是更严重的。
中山大学的任焰曾在她的学术论文中针对「农民工」这个称谓做过高度提炼的分析:「农民工」中的「工」是职业身份,而「农民」则是正式的制度身份,它一方面表明劳动主体的职业和身份转化都受到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二元体制的约束;另一方面也暗含着农民工的使用与再生产是被割裂和拆分的。
简单地说,农民工在城市打工赚钱,却无法在城市生活,无论是子女教育、家庭、养老这些活动只有回到农村社会才能完成。
陆铭在他的《大国大城》中写道:大量农民工进城,为城市消耗了他们的青春和健康,而在他们进入中年以后,却回到了他们的家乡。这意味着,中国的城市存在着某种筛选机制,相对健康的留下了,而不健康的负担却抛还给了农村。
原因何在?这样的历史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这一期节目我们试图去梳理答案。
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荔枝等平台搜索“中间地带FM”并订阅,这样可以第一时间收到节目更新。
@城市OurCity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转发朋友圈
History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