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又搞事!产业危机预警!

萝卜君 Datayes投研 2022-10-06

截至收盘,沪指涨0.21%,深成指涨0.23%,创业板指跌0.31%,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0074亿元。

两市超2900只个股上涨,北向资金全天净买入27.33亿元。

盘面上,半导体及元件板块涨幅居前,通富微电、大港股份、骏亚科技、东晶电子、东山精密、中京电子涨停,世运电路、协和电子、思特威、赛微电子等跟涨。机场航运板块午后走低,吉祥航空跌超4%,南方航空、中国国航跌逾2%,中国东航、春秋航空等跟跌。

关于半导体上涨,一切都源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芯片法案事件。

美国芯片法案事件

美国参议院以64票对34票初步通过了总价值为520亿美元的“美国芯片法案”,法案最终细则仍待众议院投票敲定,但法案的核心内容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是计划5年内拨款约520亿美元。

二是执行新的为期四年的25%的税收减免,预计这部分大约在240亿美元左右。

这两大措施均强化美国本土的芯片工厂建设,扶持对象以全球龙头制造企业为主,包括英特尔、三星、台积电和格芯等。

重点是接下来这点,也是这项法案出现的“最终目的”。

三是如果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半导体制造,企业将无法获得这一补贴。如果企业一旦获得美国补助,在美国建立工厂10年内就不能扩大对中国先进制程芯片的投资。

既能缓解美国半导体短缺的问题,又能对我国的半导体先进制程形成阻碍,“一举多得”。

对此,其实我国大陆厂商在半导体的中低端领域已经有所掌握,只是在高端领域仍存在“卡脖子”问题,应“法案”的要求,在我国投资的企业变少,实现技术突破就或许更难了,甚至还会出现供需问题。

虽然目前全球缺芯状况有所缓解,但是在高端领域仍然存在结构性的供需紧缺,高端芯片的国产替代或成为我国发展的重点。

这里,萝卜君给大家整理了具备在美建厂能力的企业,主要为IDM与晶圆代工厂。

IDM:英特尔、三星。代工厂:台积电等。功率:德州仪器、英飞凌、ST意法、东芝、恩智浦等。存储:美光、海力士等。

半导体逆全球化 谁买账?

究其根本,此次法案仍属于“半导体逆全球化”趋势的继续演绎,并不是所有厂商都“买帐。

欧洲顶级芯片设备供应商ASML周三警告称,如果美国迫使该公司停止向中国出售其主流设备,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将面临中断。

萝卜君看了下,ASML第一季度的最大客户来源是中国大陆,本季度最主要的营收是来自中国台湾,紧随其后的是韩国,而中国大陆则近居第三。

总之,中国是它的大客户。

但美国是EUV光刻机主要技术源产地之一,ASML只是出于营收做出“反抗”吗?

中国大陆在半导体设备上的大规模采购,最大的受益者其实并不是ASML,该公司在EUV光刻机方面的造诣和高昂的服务价格,成本很高。相比而言,重要客户应该是台积电和三星这样的下游产业。

这里,或许会有人质疑,不管最大受益是谁,大陆就是ASML的大客户,要有营利,大陆就是个重要的角色。

我们再看二季度的数据,ASML二季度的营收是上涨的,但大陆的市场份额却从34%降到了10%,这也说明我国的市场地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牢固。

所以ASML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从市场现状而言,虽然一直再传国产半导体设备屡屡突破,但我们还是需要买入像DUV光刻机这样的主流半导体设备,差不多就是只要ASML能卖,我国厂商就会买,大概就是这个关系,谁也不想丢了这个肉饼吧。

下一步:半导体国产化

在科创板红利、国产化、缺芯的推动下,2021年A股半导体公司总收入已占到全球半导体上市公司的10.36%。科创板开板至7月26日,A股半导体公司总数量增加2.1倍,到105家,总市值上升2.25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在模拟、功率、手机芯片、封测等领域已经在全球取得一定地位。下一步,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设备、AI大算力芯片是现在大家重要的布局方向。

方向1:第三代半导体

以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在高温、高压、高频等应用场景下优势显著,这俩之前萝卜君都有讲过,它们与新能源汽车、光伏、5G、消费快充等高成长性下游领域深度绑定。

当前第三代半导体市场主要由Wolfspeed、ST、英飞凌、安森美等海外公司主导,国内厂商虽然已基本覆盖全产业链,但相关收入规模较小。

国内上市公司天岳先进在衬底,斯达半导、时代电气、闻泰科技、华润微在模块等领域有布局也可以看到泰科天润、英诺赛科等非上市公司涌现,国产替代指日可待。

方向2:半导体设备

当前全球设备市场主要由AMAT、ASML、Lam等垄断,2021年中国设备厂商仅占全球总销售额的2.45%。

在“法案”之后,全球半导体的生产中心可能会从中国台湾向其他国家转移。

在炉管、刻蚀、CVD等方面,北方、中微、拓荆分别均有布局,一些非上市公司也是有布局,晶升装备生产单晶炉、镭明激光生产激光隐切、宏泰半导生产检测机。

但像前面提到的光刻机等关键设备上,国产化率还是较低的,如果在美国出口管制压力下,国产化制造仍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方向3:计算芯片

全球2021年计算芯片市场规模约1548亿美元,占半导体市场的28%。英伟达、AMD和英特尔三家占据垄断地位。

同样,国内四大领域也在加速国产替代:信创方面,国产化率政策在驱动,PC及服务器CPU等的进口替代。数据中心方面,是依托云计算企业投资建设加码。智能汽车方面:是在智能驾驶趋势下,加速发展车载芯片。安防方面,龙头受制裁,叠加海思缺位,芯片国产化率高。

目前寒武纪、海光信息、景嘉微等在四个领域有所布局。天数智芯、燧原科技、登临科技这些非上市的公司也在这四个领域有所布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对历史数据的客观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不对用户依据本文做出的任何决策承担责任

获取更多深度逻辑,以及更多高确定性的成长型公司,请点击最上方蓝字,关注Datayes投研公众号!(账号:robotouyan)

鸿蒙 3.0即将登场!概念股 20cm 涨停!

量价齐升!新周期已至?!

复合增速超325%!即将上市!

创历史新高!概念股大全 赶紧收藏!

重磅!这家龙头 又签大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