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金融科技人才争夺背后存三大结构性失衡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黄桷树金融 2022-08-05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金融科技人才争夺背后存三大结构性失衡

来源:西财微金     作者:邓雄鹰 

编选: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编辑:Fiona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导读: 在金融科技战背景下,“砸钱争抢人才”的金融企业正陷入昂贵的战斗之中。记者近日获悉,有金融机构拟以近千万年薪挖角一位金融科技技术领军人,但综合衡量后得出的结论仍是“挖不动”。虽然类似案例尚不多见,但仍能一窥金融人才争夺战之激烈。全球招聘顾问公司Michael Page在《2018中国金融科技招聘趋势》报告中称,国内金融科技人才总缺口达150万,若统计内地三四五线中小城市的人才需求,真实数据将远超于此。总结起来,金融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应用型人才缺乏;二是高端领军人才缺乏;三是人才区域分布不均。为了招揽和培养真正能将金融和科技良好融合的人才,大型金融企业则将人才问题作为大事来抓。除了市场化招聘,金融科技企业还将眼光放到在校大学生身上,开启了储备人才的争夺战。但是如何完善人才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推动技术真正转变为核心竞争力,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金融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以下正文,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将与您一起分享,也期待您在我们这篇公众号文章后留言,参与我们对于该主题的进一步讨论!



在金融科技战背景下,“砸钱争抢人才”的金融企业正陷入昂贵的战斗之中。记者近日获悉,有金融机构拟以近千万年薪挖角一位金融科技技术领军人,但综合衡量后得出的结论仍是“挖不动”。虽然类似案例尚不多见,但仍能一窥金融人才争夺战之激烈。

在科技时代,金融与科技的融合领先于其他许多行业。当前,金融技术在金融企业各链条的融合应用呈现加速之势,但金融科技人才缺口却相当之大。全球招聘顾问公司Michael Page在《2018中国金融科技招聘趋势》报告中称,国内金融科技人才总缺口达150万,若统计内地三四五线中小城市的人才需求,真实数据将远超于此。

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融科技企业对金融科技人才并非是简单的数量需求,更多是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总结起来,金融科技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点:

一是应用型人才缺乏。虽然技术是生产力,但本身成不了独立产业,必须要通过“技术+”才能实现更高价值。当前金融企业面临的困境是,金融人才不少,技术人才也很多,但难在“懂技术的多不懂行业,懂行业的多不懂技术”。普华永道的研报显示,如今的金融机构需要的是具备技术思维,并将其用于金融业务场景促进业务提质增效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但金融科技人才本就极为稀缺,能将技术能力与金融需求相结合的就更为稀少。

二是高端领军人才缺乏。在金融科技人才总体存在缺口的情况下,具备创新精神的金融科技领军人才尤其缺乏,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将难求”局面。

三是人才区域分布不均。二三线城市、中小金融企业由于人力、财力等问题,科技赋能速度滞后,想要吸引、留住金融科技人才的难度更大。不少人力、财力有限的中小金融企业采取了“轻科技”做法,即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由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负责日常的运营和维护。

为了招揽和培养真正能将金融和科技良好融合的人才,大型金融企业则将人才问题作为大事来抓。例如,交行今年上半年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推出了“金融科技万人计划”,还将市场化地引进市场上的高端人才。除了市场化招聘,金融科技企业还将眼光放到在校大学生身上,开启了储备人才的争夺战。例如,360金融前不久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10亿元,培养、招聘全球顶尖AI人才。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大型险企启动的2020年校招中,对信息科技类人才的需求激增。

今年8月,央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深入,如何完善人才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推动技术真正转变为核心竞争力,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金融企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金融科技的下一战场:从金融普惠到技术普惠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普惠金融深水区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曹子玮:金融的发展最后必然指向普惠金融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银保监会解读融资担保新规,四项配套制度助力普惠金融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房地产ABS信用分析要点最全解析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嗜血者高盛:中国不良资产上空的秃鹰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深度研究丨商业地产金融化时代逐步到来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金融科技助力银行,覆盖小微企业市场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服务小微企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应用、机遇与风险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竞争与机遇|小微企业金融生态中的银行画像

注:本文章及图片均为黄桷树金融工作室从网络中精心挑选,仅供交流学术,分享心得,非商业用途,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若有版权争议,敬请谅解,同时可联系黄桷树金融工作室,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


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黄桷树金融”,我们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感谢您的关注!!!

投稿邮箱:huangjsjr@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