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桷树金融•荐读】6月LPR保持不变,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如何体现?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黄桷树金融 2022-08-05

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导读:

6月22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LPR报价显示,6月LPR与上月持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6月LPR报价不变,并不意味着实际贷款利率也将保持不动。银行可能根据信贷政策、客户资质等原因,在LPR的基础上调整加减点。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资金成本的居高不下导致了降低LPR的动力相对有限,而近期各类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行,表明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以下正文,黄桷树金融工作室将与您一起分享,也期待您在我们这篇公众号文章后留言,参与我们对于该主题的进一步讨论!



6月22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LPR报价显示:1年期品种报3.85%,5年期以上品种报4.65%,均与上月持平,也是连续第二个月保持不变
本月LPR报价持平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作为报价的主要参考基准,6月MLF招标利率未做下调。6月15日央行投放2000亿元一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维持在2.95%,这是央行连续第二个月保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不变。在此背景下,不少分析认为本月LPR将继续保持不变。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考虑到1年期LPR的报价机制与1年期MLF利率挂钩,此次MLF利率未做调整已经预示着6月LPR报价将再次持平。



01

LPR不变,

并不意味着实际贷款利率也维持不变


 “从央行流动性调控基调上看,目前央行加强了对资金空转套利行为的规范和治理,货币政策偏向于灵活调节,政策工具的使用更加谨慎,市场的宽松预期有所收敛。”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指出,从市场流动性上看,6月适逢跨季末、跨半年时点,叠加缴税、债券发行等因素影响,市场流动性边际收紧,短端资金利率上行,隔夜Shibor回升至2.1%以上,长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月末上升近20个bp,资金价格的整体上行对LPR下行形成一定牵制。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5月中下旬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抬高,  意味着近期银行平均边际资金成本有所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主动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

不过王青认为,6月LPR报价不变,并不意味着实际贷款利率也将保持不动。事实上,银行还可能根据信贷政策、客户资质等原因,在新发放贷款中下调实际利率,即在LPR的基础上调整加减点。央行数据显示,今年3月,一般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5.48%,比LPR改革前的2019年7月下降0.62个百分点,降幅明显超过同期1年期LPR共0.26个百分点的降幅。王青认为,这样来看,尽管1年期LPR连续两个月暂停下降,并不会实质性改变企业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势头,今年银行让利实体经济的过程会持续推进。其背景是,6月17日国常会明确要求,进一步通过引导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下行、发放优惠利率贷款等方式,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

02

压降银行负债成本,

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实体经济


  “从银行的负债结构上看,对央行的负债不到银行总负债的4%,而存款占银行总负债的比重超过60%,意味着存款成本在银行负债成本中起决定性作用。银行资金成本的居高不下制约了点差的压降空间,导致降低LPR的动力相对有限。”温彬说。

不过,近期存款利率已有所下行。近日工农中建四大行主动下调了3年期、5年期大额存单发行利率,由原来的存款基准利率1.5倍调整至1.45倍。6月15日至17日,四大行一共发行了接近8亿元的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不超过存款基准利率的1.45倍。近期商业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行,其中3年期、5年期等中长期限存款利率的下行幅度相对较大,5月份环比降幅均超过了5个基点。一些中小银行2020年以来已经多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各类存款利率均有所下行,表明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有效地疏通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商业银行为保持资产负债收益的匹配,提高存款利率揽储的动力减弱,存款利率也出现下降,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体现。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日前表示,要督促银行机构进一步加强负债端成本管理,考虑CPI下行趋势,不盲目竞争提高存款利率,避免高息揽储,严禁存款市场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进而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让利实体经济另外,银保监会近期向银行机构结构性存款违规展业问题下发专项文件,要求银行科学审慎设计结构性存款,不得发行收益与实际承担风险不相匹配的结构性存款,避免银行机构盲目提升存款成本王青预计,为落实金融系统全年1.5万亿让利指标,后期LPR报价有望进一步下行,同期一般企业贷款利率将有更大幅度的下降,这将激发企业信贷需求,推动宽信用向纵深发展。
(来:金融时报客户端   编选:黄桷树金融工作室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黄桷树金融•荐读】“求解”融资成本再降:银行负债端成本刚性如何“破局”

【黄桷树金融•荐读】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四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

【黄桷树金融·观点】陈林:保险资管未来核心是市场化、产品化、体系化

【黄桷树金融•荐读】政府工作报告,总理提到哪些银行业保险业关键词(附报告全文)

【黄桷树金融•观点】周延礼:保险科技助力健康险发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黄桷树金融•观点】袁序成:持续推进保险资金投资市场化债转股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解读《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

● 【黄桷树金融•荐读】反向保理供应链金融ABS业务中避免过桥资金的三种方式浅析

● 【黄桷树金融•荐读】A股最会赚钱的50家公司名单出炉(2020年版)

● 【黄桷树金融推荐阅读】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注:本文章及图片均为黄桷树金融工作室从网络中精心挑选,仅供交流学术,分享心得,非商业用途,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若有版权争议,敬请谅解,同时可联系黄桷树金融工作室,我们会尽快给您答复!!!

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黄桷树金融”,我们期待与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感谢您的关注!!!

投稿邮箱:huangjsjr@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