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讲座回顾 | [新美术馆学系列讲座之三]学术自觉与思想实验:美术馆的文化策略
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腾讯课堂观看
《学术自觉与思想实验:美术馆的文化策略》讲座回放
首届广州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图录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与后殖民说再见”展厅现场
第二届CAFAM双年展“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海报
第二届CAFAM双年展“策展机制与美术馆”开放式研讨会
第三届CAFAM双年展“协商谱系考”
问题1:疫情中的美术馆需要做哪些改变?我刚才多次谈到这次疫情为美术馆提出了新的课题。现阶段大家比较多地考虑与实践线上展览及活动工作,但是,作为美术馆,它的现场性是非常重要的,美术馆跟阅读、看画册之所以不一样,就是在于它的现场性。艺术作品需要在一个具体现场里面给人面对面的精神和气息上的交流。而在疫情期间,我们开始思考线上美术馆的可能,这种新的可能性是我们美术馆应该去思考,线上展览会缺乏作品的现场性以及具体性的很多东西,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发挥线上及新媒介的特殊性的问题。线上展览并不仅仅是一个现场展览的复制,而更应该具有它的独立性、新的创造性。因此,线上展览应该去考虑很多新的技术上的可能,还有独立性、自足性的问题。
我已经看到了很多机构,比如说尤伦斯艺术中心等,他们开始做一些跟艺术家、音乐家的结合,通过特殊的公众媒介,包括快手、抖音等等,来做一些新的线上活动。这些新的有创意的活动,很有开拓性,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应该朝着这方面去做努力,这也是在疫情期间向美术馆提出的新的要求。
问题2:疫情期间美术馆的复兴和策划活动,应该如何平衡疫情之后观众的心理因素以及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呢?在疫情期间,我们的公众及整个社会,已经有很多心理因素在发生变化,这些心理因素在疫情之后或者在疫情期间都会对文化需求有所期待,期待文化应该怎么样去平衡心理、修复创伤,及生命的表达等等。美术馆应该去关注这些人群需求的深层呼应,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意义深远的课题。在上个阶段,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曾经讨论过,我们是不是组织相关的展览或者活动来进行与疫情有关联的心理治疗,以及疫情之后心理需求的平衡等等,需要找到相应的展览及艺术活动方式。最近我也看到一些机构在做一些小型活动,体现疫期中的心理关怀与生命关怀。疫情是很沉重的,那么我们在疫情面前,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化解或者对相关问题新的思考,这是值得去努力的。 问题3:想听王老师聊一聊,美院美术馆对大众艺术教育的影响?美院本来就是一个艺术教育机构,但它可能比较偏向于艺术专业的教育,不过任何专业的艺术教育也都同时非常重视大众文化教育。当然美院的美术馆跟公共美术馆在大众教育方面的侧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我在中央美院美术馆,和在广东美术馆,这两个机构的公共教育工作方式是会有所不同有所侧重的。在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做了大量的以及具有普及性、开放性的活动,涉及到很多领域。特别是做了非常多的儿童美术教育,通过儿童美术教育,带动大人、家庭走进美术馆。但是在中央美院,儿童美术教育相对做得比较少和谨慎,而更多地强调特殊教育、社区教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这在于中央美院美术馆是一个前沿艺术的实验基地,这样的实验性与普通公众之间的互动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引导,才不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有些年龄太小的公众,可能会在实验性太强的作品面前有一种茫然等等。因此,我们一方面加强在高校范围里大学生的美术互动与公共教育工作,而另一方面,尝试着做一些特殊人群、特殊工作方式等的艺术教育工作,包括对孤儿、外来工子弟、特殊人群如聋哑人等等,收到不错的效果。我觉得这是根据不同的美术馆,不同的性质来思考的公共教育工作的。 问题4:在现在的国家文化政策下,怎么样对性别和平等进行恰当的讨论?国家的文化政策对性别平等问题还是有比较多的讨论,也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我个人认为,对性别及平等问题,我们自身的学术界主动开展讨论相对不是太多。这种不是太多,主要是我们文化界对性别问题的观念与理解不像西方那么激烈,对于性别平等问题的讨论相对来讲不会像西方那样觉得问题那么大。也就是说,性别文化意识相对比较平和。但是,我认为,随着整个社会性别问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性别问题也变得很复杂很多样性,现在也不仅仅是男性女性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他的包括同性、变性、双性、中性、多性等等的问题,研究这样的现象与问题跟当下社会及文化之间所形成的新的关系,这些都很值得去研究与面对。关键是,性别文化的讨论,我们需要开放、宽容、多元价值观等的文化态度,非常期待大家有更多的思考与讨论。 问题5:在广东市民艺术的大环境下可以有效的推进前卫艺术吗?这其实并不是一个问题,广东美术馆便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也是作出了很好的实践。因为广东美术馆就是在这样市民艺术活跃的大环境中,极大的普及及推动了前卫艺术的生根与发展,也能够获得市民们的认同并且参与,激发起市民们对于前沿文化问题的兴趣。我更希望用前沿文化、前沿艺术,而不是用前卫,“前卫”好像很有革命斗志一样的,用“前沿”比较温和一点。 问题6:互联网真的能够作为公共领域去承担职责吗?在这种情况中缺少读者和编者的互动,媒介仅仅只是一个消费品,关于这一点是不是还存在一些疑问?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多层面的,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一个消费品,互联网在公共领域的作用是非常丰富的,也可以是很多元的,当然也有它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公共领域充当着一种知识传播与理论表达的时候,它可能是一个更为松散、零星的火花式东西。但我觉得社会文化是多层面的,有一些在公共领域非常火花、非常闪光的东西,或者意见很多元的表达等,同时,它也需要一些深层的、专业性的研究,以形成文化的积累与知识的建构。我们不应该过多的怀疑与苛求互联网,其实任何东西都有其多面性,而真正意义在于我们如何去参与其中,做出我们自身的当下文化建设。REVIE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