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出大事,4亿安盛保险一夜亏空?投保人血本无归!
近日,一篇名为《四亿安盛保险一夜亏空》
的文章刷爆朋友圈
根据事件受害者的描述,
他们投资安盛香港的一款保险产品出现了问题,
导致投资严重亏损,
所以他们向保险公司提出追责。
此文发出后,内地一些保险自媒体也开始大肆渲染此事,企图将此事扩大性地描述为“香港保险不靠谱”。
那么,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呢?原来,香港安盛旗下有一款105投连险产品叫Evolution,背后有上千支基金可以作为投资标的让投资者进行选择。其中有一支基金,叫做“Hong Kong Investment Fund SP”(香港投资基金,简称HKIF),出现了严重“违约”,致使投资了这支基金客户的账户价值一夜暴跌95%。据称,200多名投资者的总损失高达4亿港币。
出问题的HKIF基金,由东航国际金融(开曼群岛)有限公司管理,主要由一家叫Asia One(宏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经纪公司分销。基金很有可能涉嫌欺诈,Asia One在宣传时有大量误导。
投保人在投保投连险时会被要求选择一支或几支基金构成一个“投连账户”,投保人的保费进入投连账户,在扣除各项费用成本之后,账户价值会根据所选投资组合的实际交易价值进行上下波动,有可能获得很高的投资收益,但也有可能面临亏损,通常不保底。
我们从安盛现有的投连险产品上可以看到,该类型产品,高收益,高风险,无兜底。因此,投连险本身就是不保本的,甚至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的确会出现账户价值清零的情况。
但因为这次事件出现“账户价值一夜清零”这种事,因此这个基金很有可能涉及欺诈活动。安盛已经请求香港警方介入,并且发布公告表示主要追究方在于基金的管理公司和涉嫌误导销售的保险经纪公司。
安盛作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容易引发群众关注。一些媒体为博眼球,用力过猛的取标题、下结论,亦或是带着浓厚的“站队“色彩,要么一味抨击香港保险,完全将责任归咎于安盛公司而只字未提基金背后的管理者以及销售中介,要么一味为香港保险辩护,实际上这些多多少少都变了味,以偏概全。
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今天,保险行业的格局,香港保险从业和内地保险从业的态度也应是互相学习、理性克制、合作共生的生态,为消费者争取更多的核心利益,而不是肆意扩大抹黑。
根据香港保监局公布2019年一季度香港保险业的临时统计数字,由内地居民带来的新造保单保费为128亿港元,同比上升7.9%,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6.4%。
据说,这次暴雷事件造成200多名投资者的总损失高达4亿港币,其中不乏有很多内地投资客户。
那么,香港保险到底有什么魅力
会吸引内地人如此不辞辛劳地去购买?
以最受内地居民欢迎的重疾险为例。不少人认为香港重疾险相比内地重疾险的优势在于,保费更便宜,能保障更多中重大疾病(或者说对重疾的定义更宽泛),赔偿金额更高,免责条款更加宽松,理赔也比较容易。
1
法律风险
2016年4月22日中国保监会,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银保监会曾明确表示,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一旦发生理赔纠纷,需要到香港进行诉讼维权。要知道,香港的律师可是以小时计费的,诉讼成本和时间成本非常高,甚至可能比理赔的金额还高,得不偿失。
2
服务风险
买保险,其实就是买服务。保险是一种长期的人生规划,它的特点是缴费和保障期限都比较长,需要保险公司和代理人的持续服务。购买香港保单,由于距离较远,服务可能会不到位。
3
汇率风险
香港保险是以美元或者港币缴纳保险费的,理赔时也是以美元或者港币支付保险金的,如果汇率政策变动,可能导致无法及时缴纳保费,从而导致保单失效;另外,也有可能因为美元和港币对人民币贬值而导致保单贬值。
要是能直接在内地买就好了!
好消息是,粤港澳“保险通”提上日程,在内地直接买香港保险指日可待啦!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主席郑慕智日前表示,正在与内地积极沟通探索和研究如何落实“保险通”,并将效仿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方式采取封闭管道,让香港保险公司在大湾区内从事试点销售结构相对简单、保障成分比较高的产品,而保单期满红利及理赔金必须全数返回内地。
若“保险通”政策落地,内地居民或许不用再去香港投保,续保以及理赔等。
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纲要”)出台,《纲要》明确指出,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支持内地与香港、澳门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机构。
今年5月,安盛宣布,已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达成协议,获对方成为其特选医疗网络的大湾区医疗伙伴,AXA安盛客户可以在该院使用保险直接结算服务。
在政策利好下,三地保险市场互通是必然的,相信保险通的到来不会太遥远哦!
香港万用寿险的优势在于可以搭配保费融资,客户可以投一部分钱或者不投钱就可以投保一份保额上千万美金甚至更高的万用寿险。香港的融资成本低,私人银行保费融资年息仅2%左右,而保险公司的万用寿险保证收益一般在2%—2.5%,总收益一般在年息4%左右。对于高净值客户,如果已经是香港私人银行的客户,就可以用在私人银行的资产抵押,如果资产足够就可以不出一分钱买到高额万用寿险,如果资产不足就要自己付一部分保费。保险公司的保证收益基本可以跟银行贷款利息持平,投保人享有高额保障同时还可以净赚2个点的利差。当然,这是有门槛的,私人银行的起步价100万美金。
国内的万能寿险无法操作保费融资,主要是国内贷款利率太高,一般要年息6%以上,保险产品的收益一般在4%左右,利差是负的2%。
储蓄分红产品以教育金、置业、养老金为主,一般资金存续期都在10年上。香港产品年复利收益在7%左右,保证收益2%左右;国内保险年复利收益4%左右,保证收益2%左右。保证部分基本一致,差异主要体现在浮动部分,通常所说的分红。国内保险计划书会有高中低三挡分红假设,每年邮寄分红报告,告知投保人当年分红以及累计分红。香港也会邮寄分红报告,但香港会将实际分红跟保单上的预期分红做检视,让客户非常清楚分红的实际情况。香港各家公司都非常重视分红达到目标,一般年度都是100%或者略高,只有大的经济危机年份有可能低于预期值。
同样的保额,香港的定期寿险的保费比国内保费便宜20-50%;终身寿险香港比国内保费便宜20-30%,长期年复利收益比国内产品一般高出2、3个百分点。
香港重疾险保障轻重症合计100种左右,国内重疾险保障轻重症合计50种左右,从保障范围来看,香港重疾责任更广泛。同样保额香港重疾一般比国内保险保费低20-30%。
近几年国内保险公司向国际先进学习的步伐非常快,已经有部分公司的重疾险,比如华夏,在保障疾病种类以及保费上媲美香港保险。但分红部分依然无法突破制度的限制。
香港的附加意外是没有优势的,跟国内意外险相比,保险责任、保费没有什么差异。香港单独的意外险像友邦的缴费12年,保障终身的,性价比比国内的意外险还是要好很多,但这款产品不单独卖,一定是买了该公司的主险才有机会投保。
普通医疗建议在国内买比较好,高端医疗香港优势明显。尤其是准备出国生活、对香港和国际医疗品质认同或者经常出国的人士更需要投保。
香港高端医疗优势在于保费、保障范围相当情况下保障额度更高,香港一般年度保额2000万港币、终身5000万港币,有些产品是没有终身限额的。国内保险年度保额一般100万人民币、终身保额300万人民币。
最后小编要提醒各位一句
买保险一定要做好功课,结合自己需要选择
不能偏听偏信哦!
反式脂肪超标易致冠心病!哦,蛋糕蛋挞小心食......
成龙约周董喝茶都挨轰?唉,网络暴徒疯了......
*版权免责声明:部分图文分享自互联网,如侵权请微信告知处理。
来源:证券时报 港险八达通 香港保险圈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