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风波后,一场疫情,接踵而来,香港经济陷入长达两年的萎缩。随着疫情的缓和,现在大家都在关心内地和香港的双向通关时间,此前网上曾传出9月份香港解除封关,可如今因为疫情的原因又要推迟了。
既然不能通关,那么香港与内地唇齿相依的经济前景又蒙上阴影。日夜期盼与内地通关的商家们心凉凉!
如果要说香港经济腾飞的原因,相信一是改革开放前后带来的红利,二就是2003年香港开放的“个人游”带来的近70%左右的内地旅客们。
2003年,因受SARS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香港经济严重衰退。为了支持香港经济尽快复苏,落实《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经国务院批准,自当年7月28日开始,第一批港澳个人游对广东省4个指定城市的居民率先开始实施。目前,内地共有49个城市的居民,可以“个人游”身份来港旅游。可以说,“个人游”支撑着香港旅游业的发展。
内地游客赴港消费成就了香港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在粤语音乐和香港电影塑造下,香港成为了内地人的一种情怀。回归时的那种自豪、喜悦与温暖,让赴港旅游成为了内地人的特殊目的地。同时,“代购”悄然兴起,大量港货流出香港。
在2003年之后,一直到2014年内地游客访港人数一直在持续增长。随后,旅客数量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在2018年,旅客数量一度达历史最高点,至6,515万人。
疫情之下的香港旅游业,损失尤其惨重。在访港旅客人次方面,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数据,2019年访港旅客本就从2018年高峰时期的6515万人次大跌至5591万人次。但自2020年2月份起,截至2021年2月份,访港旅客人次已经连续13个月同比下跌幅度超过90%以上。访客减少,街头空荡荡,酒店也就没有了生意。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提供的《2020年12月份酒店入住率报告》,香港酒店入住率由2019年高峰期的90%以上跌至2020年2月份不足30%。但在随后的月份里,随着本地人酒店度假的兴起,香港酒店入住率缓慢回升,截至2021年1月份,香港酒店的入住率回复至51%左右。
香港酒店间夜价格也有不小幅度的下滑。据《2020年12月份酒店入住率报告》显示,2020年3月份之后,香港酒店间夜价格基本都在900港元之下。按甲级酒店、乙级酒店、中价酒店、宾馆分别来看,香港不同等级酒店2020年年平均房租分别为1617港元、608港元、436港元、223港元,同比分别下跌了18.4%、38.7%、32.3%、35.0%。
旅行社方面,根据相关报道,香港工联会曾在香港第二期保就业计划结束前发出警示,若香港政府不继续提供支援,预计将有二、三十家中大旅行社宣布裁员,影响到6000多名员工生计。而根据香港新闻报道,2020年以来包括东怡然旅游、捷达假期等多家本地旅行社已先后结业,有48年历史的香港连锁旅行社星晨旅游亦被申请清盘。
旅游经济不振,背后关切到数以万计的家庭生计。香港旅游业外游领队及导游工会主席汤剑生表示,据他了解已有三分二的旅游从业员转行,“余下的都要停薪留职,可能出面有做兼职,但根本此行已是名存实亡。”他指经济何时复苏无人知,亦未知何时恢复与外地通关,“根本不知道仍要捱多久。”余下三分一停薪留职的员工,即使能做本地游生意,薪金也是以日计,手停口停。
让香港商家备受冲击的同时,他们经营心态也微妙地改变了,其中以对内地旅客的热情高涨最为突出。一位香港人曾抱怨“去到一些店铺,那些服务员听我说粤语都不理我,只要你说普通话她们都特别热情。”也有香港网友表示“他们生意都是靠内地人,怎么会态度不好。”不过,一位李姓内地市民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柜姐会很热情的给你推荐各种产品,而“我们很多时候买东西都是一下子买一堆,香港人很少一下子买很多。”她认为也可能是这种习惯让柜姐听到你说普通话会很热情。但对内地人普遍热情的最主要原因还是经济。以香港著名的药妆店SaSa为例,由于近七成的公司分布在香港及澳门特区,其年度营业额在过去一年下降近50%,亏损超过3.5亿。为了拯救业绩,2020年,SaSa在内地开出17家新店,SaSa总裁郭少明未来几年会集中在內地开300至400间店铺,沒有拓展至其他地方的打算。
与SaSa同被称为香港两大美妆零售企业的卓悦也是如此,公司的战略明确表示未来将着重发展内地市场。不过,他们最为人乐道的还是通过线上平台招揽内地顾客。在过去一年,卓悦公司销往内地和海外的平台激增到44个,与天猫、考拉及京东等9个直播平台合作带货。而原先,这些店铺主打的可是“代购”概念,也就是说原本大家都只想内地人过来。在香港的购物带货中心旺角,以往时常有大量的背包客,带着拖箱运送行李,其中以药妆美妆等店铺为主要目的地。并且在2021年以前,这些店铺都还未推出送往内地的跨境运输选项,但在今年这些店铺内却开始张贴如“满十件”送往内地,只需140港币的标识。
面对疫情的重击,香港没有选择坐以待毙。特区政府及各界人士也在积极推动本地游市场。自2020年6月份开始,香港旅游发展局推出“旅游·就在香港”计划,鼓励市民做自己城市的旅客,以全新角度探索及欣赏香港之美。
2020年11月份,香港旅发局又发起“赏你游·香港”活动。该计划中,香港市民于本地零售及餐饮商户的实体店铺消费满港币800元,即可换取本地游名额一个。不过该计划后来由于受到香港第四波疫情影响被迫中止。
旅游企业为推动业务恢复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Klook自去年3月开始就推出新业务领域Staycation(宅度假),Staycation的套票包含住宿、餐饮、SPA等服务,合作酒店不乏香港文华东方、四季酒店、美利酒店等,性价比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香港政府共发起三轮“防疫抗疫基金”,向社会各界共补助资金1915亿元人民币。然而,“防疫抗疫基金”还是杯水车薪。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表示,香港就业情况近月虽有所改善,但个别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失业率仍相当严重,由于当局预计全球疫情难以在短期内平息,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疫情亦不乐观,可能会持续到2023至2024年,政府难以连续数年资助旅游业,故政府目前会考虑帮助一些冰封已久的行业从业员转行。
旅游界议员姚思荣指处,目前不少旅游业营运者与从业员有默契,以停薪留职、放无薪假或者允许兼职的模式,让从业员在艰难时期仍能维持生计,但并非一刀切鼓励从业员转行,因一旦旅游业复苏时,需要大批人才,若从业员已转行则会出现“搵人难”,影响复苏速度。他促请政府短期应增拨资源,支援受疫情影响的特困行业,长远则应尽快通关,恢复跨境往来,重振旅游业。香港总商会总裁梁兆基亦表示,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本港在疫情下的损失达6000亿港元,数字相当大。香港属细小和外向型经济体,若未能通关,严重影响贸易、旅游及运输业等,若长期无法通关,难以恢复各类经济活动,本地经济可能会一沉不起。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疫苗接种计划,加之主要经济体实施了大规模财政刺激和宽松货币政策,全球经济动力逐渐恢复。此外,香港疫情受控,也使得经济内部动力开始增强。2021年第一季度私人消费同比实质增长1.6%,一改连续六个季度下跌的局面;政府消费继上一季度同比上升6.1%之后,再度上升6.8%;投资也持续温和增长,同比上升4.5%,高于上一季度3.6%的升幅。星展银行(香港)经济师谢家曦谈到,今年外部和内部环境均有改善,相信香港经济衰退周期暂告一段落。
特区政府发言人也强调,经济在第一季度表现理想。不过他亦提示,经济复苏步伐尚不平衡,整体经济活动水平也低于衰退之前,部分行业还在承受疫情及社交距离限制的影响,如旅游、零售、餐饮。特区政府的数据显示,1至3月香港失业率虽从17年高位回落0.4个百分点至6.8%,但仍有近26万人失业;聘用约100万名打工人员的旅游、零售、运输及物流等行业尚未明显感受经济回暖的温度,其中与旅游相关的零售、住宿、餐饮行业合计失业率依然位于10.7%的高位。面对尚未散尽的经济寒意,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特区立法会已在4月底通过本年度财政预算案,规划的逾1200亿港元逆周期措施会全速落实,使市民和企业早日受惠。根据财政预算案,特区政府拨款66亿港元创造约30000个短期职位,并为失业人员提供特区政府百分百担保的特惠贷款;特区政府持续资助企业参与多种形式展览以开辟市场;前不久,特区政府补贴的电子消费券计划已启动,以期调动消费气氛……(周末的香港,太热闹了!)特区政府认为,如果本地疫情继续受控,在特区政府多项纾缓措施和全球经济转强支持下,香港营商及消费信心有望在今年较后时间继续改善。
在此基础上,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还强调:“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也给予了香港大力支持,为香港经济复苏打了一支强心针。”他谈到,国家支持香港在金融、航空、航运、商贸、法律、创新、知识产权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化优势,国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让香港直接受惠。一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所言,展望未来,香港将继续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优势,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最佳切入点,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成者。正如一位万宁零售店的柜姐所期许,“现在内地人不来,确实没有以前好。”她说:“只要能让内地人过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