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锡的自豪指向——无锡的地域性格、人文个性与卓绝辉煌的历史文化成果(三)

陆永基 无锡文艺界 2023-12-18

编者按



去年12月,市文联积极响应市委提出的要把城市当作艺术馆来打造的要求,组织专家学者就“山水之间如何做好艺术文章”进行咨询、研讨,与会专家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原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陆永基提出,无锡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我们要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并在会后将所思所想整理成文。


今天,我们将他的主要观点分六期连续刊出,欢迎大家就本话题进一步展开讨论。同时,市文联根据市党代会、市人代会的要求,拟定了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若干课题(点击征稿启事查看),欢迎大家积极来稿,并将在本公众号陆续刊登。






(接上篇,点击上篇查看)


大家都听说过,最早的宇航员在天空俯瞰地球,发现地球上惟有一条痕迹特别清晰。这条特别清晰的痕迹最初认为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后来发现不是,是中国的大运河。


我想,地球之所以向天空清晰地展示这条痕迹,可能不仅仅因为它比较绵长,而因为它是人类文明最值得称许的一个创举。它比万里长城更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万里长城虽然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但它毕竟和战争的烽火、疆域的固守等等相关联,是人类生存危机的一种体现。大运河完全不同,它象征着人类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那么,中国这条大运河是什么时候开掘完成的呢?是在2400年前。


而它的发端、它的滥觞,则是在3200 年前由无锡先民在泰伯带领下开掘的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港。








伯渎港流经无锡的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全长43公里。


43公里的人工运河,在现在可能不算什么。可当时是什么条件?泰伯最初来到梅里,他的拥趸也仅仅只有一千多户,即使后来人数有所增加,也不会增加很多。


这么稀少的人口,却能够动员起来,用最简陋的工具,去做一件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那该有多么深远的目光和多么巨大的精神能量。


这除了泰伯个人的能力与人格魅力,显然,无锡的地域性格和人文个性起了最根本性的作用。


当时的泰伯不过就是一个外来户,再怎么能耐,也不可能有很强大的行政威权去逼迫人们做什么。惟有出于无锡人特有的秉性和由衷的自觉,才可能达到这一步。


大家可能会说,这个怎么会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呢?大禹治水,不就是最好的范例吗?


其实,我们只要看看历史资料包括传说,就能知道,大禹治水是为了治理黄河洪水的泛滥。也就是说,是在生存危机的压力下被动性地应对自然的灾害。


无锡先民开掘伯渎港则完全是主动性的,是在没有明显生存危机压力下的对更美好生活的一种富有远见的追求。无论在现实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要高于大禹治水的意义。


那么,为什么说无锡的伯渎港是中国京杭大运河的发端和滥觞呢?我们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一下。


伯渎港的开掘是在公元前1200多年。最初是为了农田的灌溉,后来很自然的又有了便利交通的功能,成为了人工运河。


▲伯渎港与清名桥


这些功能的体现,改变了无锡先民的生存环境,经济和整个社会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吴国也由此兴盛。


正是有了伯渎港这个旷古未有的示范,到了公元前486年,当时的吴王夫差,便有了将人工运河继续向北方发展的设想。后来就开掘了邗沟,也就是淮扬运河,从而将南方的长江段与北方的淮河直接打通了。


这个打通的意义非常大。


第一,它改变了中国河流全部都是从北向南的走向轨迹;第二,它直接促成了隋炀帝将北方的运河与南方的运河相连接的工程实施,从而铸就了中国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杰出成就——京杭大运河。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四条最著名的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尼运河、中国京杭大运河。


其中最长、最早的是中国的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比世界上其他几条著名的大运河都早了数百上千年,邗沟则比京杭大运河的完成早了500多年,而无锡的伯渎港则又比邗沟早了近600年。


前不久,有群专家专门对伯渎港作了数个月的实地勘察。特别是对伯渎港的坡堤作了仔细的研究,认定只有人工河才会有这样的坡堤。从而一致确认,无锡的伯渎港当为中国大运河的“第一撬”。


中国大运河的“第一撬”就是世界大运河的“第一撬”,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没有负面因素,最称得上至善至美的伟大创举的“第一撬”。


从这角度看,无锡先民在整个人类完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所开掘的伯渎港,对人类发展的巨大意义和价值,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


由此,我们对无锡开创的吴国,尤其对泰伯的历史性符号——一般总根据孔子之说,专注于他道德层面的“三让”,也因此被誉为“至德”——就该在从更深广的视角,予以重新认识了。




   ▲泰伯画像


三让”只是泰伯人生价值一个初始性的作为,其目的也只是为了成全父亲的意愿,不管怎么无限性推理,都只属于小德。


他受惠于无锡这方水土所创建的兴盛之吴国,尤其是开掘了伯渎港,才是他人生最有巨大价值意义的作为,属于大德。


这“大德”让受让的姬昌(周文王)因为看到伯父处境良好且大有作为而心生安然。同时也大受启迪,从而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大施仁政,终于创建了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源”的西周。由此推理,方堪称“至德”。


我记得,有人曾对无锡的历史文化做过概括,叫做:太湖佳绝处,运河水弄堂,百年工商城,灵山吉祥地。这归纳得还是相当好的,但“运河水弄堂”这句最好能够改一改。


无锡之于中国大运河的意义不该只是水弄堂。水弄堂太多了,而且这种景观至多只能和“枫桥夜泊”、太液秋风、苏堤春晓 、西山晴雪、窑湾古镇、北海老街等等之类的东西相并论。


无锡伯渎港之于大运河的意义,甚至之于整个中华文化的意义可是至高的,是值得所有人鞠躬致敬,膜拜朝圣的。


无锡先民开掘伯渎港,包括接纳泰伯、创建吴国,所体现出来的特有的地域性格和人文个性,在以后的岁月里,还在不断创造非凡的历史文化成果。








上面说的,主要是讲无锡是大运河的发祥地。


无锡同时还被公认为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和以乡镇企业为核心内容的苏南模式的发祥地。


这两个发祥地和大运河的发祥地一样,可不是一般的发祥地,而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甚至影响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发祥地。


先说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


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了近代化。


行政建制那么低,且没有任何特别资源可以借助的无锡能够成为发祥地,真是一个令人惊异的现象。


当时在中国,有些城市是最先进入近代化的,譬如上海、天津、青岛等。但这些城市都是因为有洋人的进入,有西洋租界或者是通商口岸。


只有两个城市最先进入近代化是完全依靠民族自身力量,一个是无锡,一个是南通。


南通是什么情况呢,南通的近代化发展几乎完全依赖了一个叫张謇的人。


张謇何许人?


张謇是光绪年间的状元。他曾奉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之命创办过大生纱厂,又当过南京政府的实业总长、北洋政府的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来辞职,回到家乡南通创办了许多工商实业和近代化的公益事业。他这样的人创办工商业和近代化的公益事业,无论思想意识、实践经验、资源人脉、都有着无可匹敌的优势。


无锡有什么?


当时无锡的地位不要说在全国去比较了,就是在苏南所有城市中也是最低的。上海就不必说了,南京是首都,镇江是江苏省府的所在地,苏州、常州都是州级建制而且还管辖着无锡。无锡甚至连正式的城市都算不上,只是一个县。


无锡唯一有的就是特有的地域性格和文化个性所造就的敏感、眼光、胸襟、气魄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无锡创办民族工商业的思想意识来自于实业救国的思想。


当时眼见着中华民族那么的积贫积弱,产生了许多救国的方略:“文学救国”呀,“教育救国”呀,甚至“医学救国”呀等等。


无锡人非常敏锐地觉得,这其中惟有“实业救国”是最为重要也是最能体现效果的。所以,无锡就出现了以荣德生为代表的一大批在创办民族实业道路上矢志不移、筚路蓝缕的人。


这些人不仅在无锡创办实业,还到上海、武汉等地方创办实业,成绩非常显赫。都说无锡是“小上海”,似乎无锡的工商业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上海的辐射。其实,无锡对上海工商业发展的贡献可能更大。


上海著名的工商业者中,无锡籍的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在建国初期一部反映上海工商业者踊跃响应政府号召的纪录片中,无锡籍的荣毅仁几乎就是上海工商业者最突出的代表,许多镜头都特别聚焦于他。


与之同时,无锡还产生了一批先驱性地致力于经济学研究的人。


在当时的中国,经济学完全是一门陌生学科,它虽然对国计民生、民族振兴特别的重要,但没有什么人会想着去学这个。小小的无锡县,竟然有许多学人致力于此——翻开中国经济学家的词典就能看到,中国近现代的经济学家,前10名甚至前几十名,几乎都是无锡人。这个现象不仅非常令人惊讶也特别令人深思。


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无锡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成为近代化的一个样板城市,绝不是偶然的。不像南通那样是因为出了一个特别有思想有远见的人。


无锡成为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那是必然的,是带有群体性和普遍性的。面对中国积贫积弱的危难景况,无锡人必然会起来奋力担当民族振兴的脊梁。


以乡镇企业为标志的苏南模式同样具有这些特征。


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误差:对于历史悠远的事物,总是怀有特别尊崇和敬畏,也会对它的意义作深刻的分析。而对眼前的事物,则往往会比较疏忽。


以乡镇企业为标志的苏南模式就发生在不久前的几十年前,大家对它太熟悉了,可能许多人会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如果你把它放在这近半个世纪来的历史巨变中来进行考量,会发觉它的意义异乎寻常的巨大。


都说当前的世界面临着一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毫无疑问,这大变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经济上的高速发展所带动的全面崛起。


这全面崛起的原因,在于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实行了改革开放。


熟悉这个过程的人都会有很深的印象: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不久,出现过一个特别波澜壮阔的情景,那就是发祥于无锡的以乡镇企业为标志的苏南模式的异军突起。


这个异军突起可以说是狂飙式的,不仅极大地释放了在无锡带动下的苏南地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且对当时还处处存在的,束缚生产力的旧思想、旧观念、旧经济体制、旧管理方式,等等等等进行了全面性的,近乎摧枯拉朽式的冲击。


乡镇企业,虽然无锡搞得特别早,特别出色,但苏南地区的很多地方也都有。


真正形成“苏南模式”,也就是有了很鲜明的核心要义并被全国所认可,毫无疑问,就是无锡的贡献,就是最初由无锡堰桥创造的“一包三改”


▲无锡堰桥“一包三改”纪念馆








当时,全国有几个突破思想禁锢,充分解放生产力的典型。一个是小岗村,一个是温州模式,一个是苏南模式。

这三个典型可以来比较一下。


小岗村就是分田到户大包干,就它产生的背景而言,很了不起,因为那还是在没有宣布实行改革开放的1978年,所以被称作“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对的。


“温州模式”,就比较简单直接了。那就是私营经济,家家户户搞小生产谋个人富裕。


这两个典型,第一个有点“逼上梁山”的意味,也就是说,再不这么做,当地的农民就能没有生路了。


第二个典型,几乎就是来自于人类谋富的自然本能。


它们有共同点,1、都是以往有先例可循的;2、可以完全脱离既有的社会经济体制,不需要平衡和顾及什么,个人自己干就可以了。


“苏南模式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一包三改”。


 “一包”指的是经济承包责任制,“三改”就是一改干部的任免制为选聘制,二改工人的录用制为合同制,三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


这需要平衡和顾及的东西就非常之多,也就是说,既要充分解放生产力,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中国既有的社会主义体制和集体富裕的观念。


这个模式对整个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就非常大了。因为,中国的各行各业都能从中获得启迪,包括国营企业、事业单位甚至机关和学校。


所以,当时的堰桥,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前来取经的人络绎不绝,据说有14万人次。而且此后中央出台的很多改革开放措施,都能看出,吸纳了“一包三改”的一些观念。


当然,改革开放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其中也会有失误和挫折,但就掀起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热潮而言,无锡的作用是尤其突出,无可替代的。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指出:1978年小岗村的农民之举在安徽甚至在凤阳都是个例,有一定的偶然性。


无锡搞乡镇企业非但不是个例,甚至在“文革”期间就几乎是遍地开花了,有着非常明显的普遍性。这普遍性就体现了无锡特有的地域性格和人文个性了。



(待续)


文字:陆永基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推荐

无锡的自豪指向——无锡的地域性格、人文个性与卓绝辉煌的历史文化成果(二)

线上观展丨艺术凤凰2022——张新权油画新作展

以文战疫 | 无锡战疫诗歌选篇(二)

弹词开篇丨齐心协力来抗疫

一曲《如愿》 为无锡加油!

无锡中青年文艺名家 | 蒋君慧:在书法中寻找自我



无锡文艺界

荟萃文坛精英 力推原创佳作

注重文化底蕴 追求高雅品位


-扫码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