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燕园简史】历经磨难,饱经沧桑→蓬勃向上,光彩焕发

2017-09-27 zzy 一塔湖图的燕园


北京大学校园又称燕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镇东北部,与圆明园、颐和园毗邻。


燕园所在地实际上是两座古园林的遗址:明朝著名画家米万钟的勺园;清朝大贪官和珅的淑春园


  燕园所在地

1.勺 园


2.淑春园


米万钟建勺园

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

米芾的后裔、书画大家米万钟,在海淀,现在的北大勺园处,买了一块荒地,新建江南水乡风格的园林。


园子以“海淀之水滥觞一勺”之意,起名为“勺园”。

(详见→勺园主人米万钟“败家石”趣事


和珅修建淑春园


明末清初,勺园毁于战火。

康熙在勺园旧址上,重建弘雅园,为郑亲王邸第。嘉庆年间,弘雅园收归内务府,改作集贤院。

乾隆在勺园旧址,修了春熙园。


乾隆皇帝修的春熙园,应是除弘雅园(集贤院)外的园林部分。


至此,勺园旧址演变为两部分:集贤院和春熙园。


  勺园旧址

1.集贤院


2.春熙园



后来,乾隆把春熙园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叫淑春园,北部仍称春熙园


  春熙园

1.春熙园


2.淑春园

春熙园归属于圆明园。与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熙春园(今清华大学处)合称“圆明五园”。 

淑春园成了和珅的花园。乾隆48年,乾隆将淑春园赏给了大学士和珅。


此时,淑春园算不上是个“园林”,仅仅是个大水田。


和珅在此大兴土木,把水田扩大成湖泊(即现在的未名湖)。

淑春园仿圆明园的规模建造,富丽堂皇,花团锦簇,成为当时冠绝京城的私人园林。



拆分淑春园

嘉庆七年,和珅被处死。

淑春园分为两部分:鸣鹤园、镜春园。


  淑春园  

1.鸣鹤园


2.镜春园

西部改为“鸣鹤园”。面积较大,赐给了成亲王(嘉庆帝第五子绵愉)。如今北大西门就是当年鸣鹤园的宫门。


淑春园的东北部为“镜春园”。 赐给了嘉庆帝第四女庄静公主,现在的未名湖东南。

道光年间,皇帝把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赏给了多尔衮的后人睿亲王仁寿。

因此,淑春园又被称为睿王园(满语:墨尔根园)。


 

经笔者考证:其实,淑春园不止分出这两个园子,还分出一个“春和园”。

嘉庆将春和园赐给自己的弟弟、乾隆第十七子永璘。

道光末年,春和园转赐给奕訢,始改称“朗润园”。

光绪二十四年(1898)奕訢去世,朗润园收回由内务府管理,用作内阁军机处及诸大臣会议的地方。



  淑春园

1.鸣鹤园

2.镜春园

3.春和园→朗润园


至此,燕园所在地三大园林“鸣鹤园” “镜春园” “朗润园”,来龙去脉全部理清!

后来,燕京大学、北大进行校园修建,均在淑春园三个园林以及集贤院旧址上进行。


再度易主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睿王园也被破坏殆尽,三园渐成废园……


1912年,清廷军谘大臣、太保徐世昌假装退隐,以岁额四百元的薄酬,向当时的紫禁城“小朝廷”租下了鸣鹤园镜春园,合称淀北园


徐世昌以租用为名,把鸣鹤园中幸存的建筑大量拆毁,把拆下来的上好木料运回老家。此举引起了紫禁城“小朝廷”的戒心,于是朗润园被赏给了光绪的弟弟、奕譞的第七子载涛作为私产。

载涛成为朗润园的最后一个园主。


之后不久,徐世昌买下了镜春园。


鸣鹤园则被陕西督军陈树藩购得,改名为“肄勤农园”。这军阀打算修几栋别墅,以供其父安享晚年。



淑春园

1.鸣鹤园→陈树藩

2.镜春园→徐世昌

3.朗润园→载 涛

重获新生

 

1919年,司徒雷登接手新建燕京大学。

他亲自骑毛驴和自行车四处勘察,一眼相中了未名湖周边地方作为校址。

01朗润园回归

司徒雷登从载涛手中买下了已经荒芜成废园的朗润园。

以淑春园旧址为中心开始建校,将朗润园作为教职员工的住宅。


02鸣鹤园回归

1920年春天,司徒雷登赶往西安,以高超的口才游说陕西督军陈树藩和他的父亲。

最终用6万大洋购得鸣鹤园这块风水宝地,作为新建成的校园的一部分。

此后,燕京大学校园借远山近水之势,从圆明园运来大批石件来点缀校园,巧妙地安排建筑布局。1922年(民国十一年),清室贝勒载涛管理圆明园的时候,也往自家的朗润园内运回了数百块石雕。那两座华表,就是圆明园安佑宫中的遗物之一。


1926年6月,燕大迁入新址。

此时,燕京大学已成为北京西郊令人瞩目的新景点,并有了一个独特的名称——燕园

 

圆满合体

03镜春园回归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徐世昌名下的镜春园被收归国有,合并于燕京大学,从而使北部校园连成一片。


 1952年,,北京大学从沙滩红楼迁到燕园后,对镜春园进行了修建。


04集贤院旧址

80年代后,北京大学在集贤院故址上修建了如今可见的留学生楼群。


北大勺园成为接待外国宾客的场所,有“小联合国”的美称。


沧桑巨变

数百年来,燕园数易其主,饱经沧桑,已非原貌,但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成为难得的历史遗产。


现在的燕园既有北方园林的宏伟气度,又有江南山水园林的秀丽特色。


季节交替之美



这里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四季常青,鸟语花香,不仅有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和假山怪石,而且山环水抱,湖泊相连,湖光塔影,风景宜人。


燕园,是学子们的心中圣地,也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冬天的未名湖和博雅塔

~


本文参考网络资料以及侯仁之先生编的《燕园史话》


备注

网络上的资料极不靠谱。博客、百科都是这样介绍的:

——乾隆皇帝把春熙园(即明代的“勺园”)赏给了大学士和珅。和珅在这里修建了“淑春园”。如果皇帝赏赐的园子叫春熙园,和珅不可能随便改名为淑春园

——清《会典事例》中提到:“乾隆二十八年,奏准圆明园所交淑春园并北楼门外等处水田……”由此可见,在乾隆赏赐以前,淑春园就已经存在,属于圆明园的一部分。

——康熙在米氏勺园西南角建弘雅园,后来嘉庆将弘雅园改成集贤院这以前在《勺园简史》提过,看来勺园旧址也不只有春熙园


北大所在地园林太多,历史沿革有点乱。 

网上的很多资料,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一个地方有误,大家都错误。

经笔者认真考证,大致还原了历史走向。

清华VS北大,燕园醉美

勺园主人米万钟“败家石”趣事

勺园简史:红楼梦的缩小版

陕西督军陈树藩半卖半送鸣鹤园


思 无 邪    无 涯年轻时学,为了理想中年学习,补充营养学习到老,一种境界慢慢品味,自乐其中

请分享给朋友~关注公众号,留言互动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