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撒贝宁在北大的演讲:回忆如何考取北大,笑中带泪!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6338i34wf&width=500&height=375&auto=0

▲几年前CCTV《暑假七天乐》视频

撒贝宁回到北大,回忆考取北大的那刻,爆笑~




—01—

一首《小白杨》唱进北大

北大每年都邀请各省重点中学里学习好、有文艺特长的同学参加冬令营。高三那年,武汉一中的小撒有幸参加(详情见视频)。

4岁时,撒贝宁一人站在舞台上表演儿歌毫不怯场;11岁获得武汉市五年级口头作文竞赛第一名;初二时,代表学校参加全市中学生演讲比赛,拿了第一。


—02—

在北大如鱼得水

北大是自由、宽松的。热爱艺术的小撒在北大如鱼得水。他的专业是经济法。在他看来,律师既能改变别人的命运、又有渊博的学识和表演的空间,还能满足表达和说服的欲望,很符合他对职业的想象。


—03—

一个电话改变命运

1997年夏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开始筹备,到北大法学院招主持人,老师推荐了小撒。当时他正在香山排演话剧《保尔·柯察金》,呼机在山里收不到信号,只能面试其他的同学,走时栏目组留下了联系电话。一个星期后,小撒回来了,但面试已经结束。一连几天小撒都在琢磨到底要不要打这个电话。没想到,这个在学校公用电话亭里用饭票给栏目打的电话改变了他的命运。

接电话的是北大校友钱蔚,她让小撒马上去试镜。小撒穿上仅有的一套肥大的蓝西装,打了条红领带,急急忙忙地去了,像个傻女婿。那时小撒总在外面踢球,晒得又黑又瘦,像个猴子似的。在演播室里,小撒结结巴巴背了一段有关“企业破产”的毕业论文。编导急了:“停!停!这是招主持人,不是让你背论文来了。”然后,递给他一张报纸,“随便找一段,谈谈自己的想法。”于是,小撒就“美国一男孩因黑客被抓”一事,联想到北大的一个“邮件事件”说了一通。两天后,接到了“尽早加入节目运作”的电话。


—04—

不服输的劲熬过最艰难的日子

但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顺利。不少人认为,把一个日播栏目交给一个没有任何电视从业经验、没有接受过正规播音主持训练的大学生,风险太大。当时栏目内部在小撒的去留问题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先作为记者留下来,慢慢培养;二是觉得镜头感不错,有可塑的潜力。

当时正值小撒研究生第一学年,学业压力很大,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煎熬:是坚持还是放弃?甚至常常失眠。

每天一早从学校赶到中央台,在演播室里从早上8点录到晚上9点,录完节目,回到学校,人就成了一摊烂泥。

即便发着高烧他也咬牙扛着,觉得自己代表着北大法学院,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正是年轻人不服输的那股劲支撑着他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05—

成为央视最年轻的法制节目主播

1998年1月,22岁、一脸书生气的小撒和开创了中国法制节目新形态的“今日说法”一同走入了观众的视野,同样的清新、同样的亲切、同样的独特。人们开始关注天天说法的小撒,那个邻家男孩般、理性、机敏,有些与众不同的主持人。


莫负燕园春光~ 小撒遇到蒋昌建 俞敏洪北大之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