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专业不会“凉凉”,但走下“神坛”是大势所趋
2019年高考投档线陆续出炉,财经类院校投档线普遍下跌,其中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地比较严重。
此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朋友圈被“崩盘”“滑铁卢”等刷屏……更有媒体冷嘲热讽“2015年考生高位接盘财经院校,2019年毕业就是失业”…
2019年,财经类院校各省理科投档线集体进入低谷,但情况并没有媒体说的那么严重,财经院校的文科投档线下降幅度并不大。在部分地区,如江苏省,上财、央财、中南财、东北财文科的录取位次甚至上升了。(详见附录1、附录2)
博雅君观点略有不同,基于财经类专业的判断如下:
➤金融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财经专业只会过剩,不会过时。
➤经济调整、股市走熊的大前提下,财经专业热度减退是正常现象。
➤金融从业人员地位下降,财经专业走下“神坛”是大势所趋。
以史为鉴,先回顾一下金融专业过去30几年的情况: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进行“四化建设”,经济人才极缺。
专业的冷热与时代进程紧密相连。从那时起,财经专业仅次于英语、计算机,成为“热门专业”。
中国八大财经院校应运而生。其中,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原直属于财政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直属于对外经贸部,西南财经大学原直属于中国人民银行。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八大财经院校也历经沧桑,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
其中,“两财一贸”近水楼台,脱颖而出。
除了财经院校外,各高校的财经专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财经毕业生成为人人羡慕的都市白领。
那时候的“白领”,可是“高高在上”的代名词,干练、优雅、高贵,羡煞旁人~
跟随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近40年来,财经类院校、专业一直都很热门。
期间也有过几次小起伏。
94、95年通货膨胀,98国企改革,但对金融专业影响并不大,因为那个时代虽然金融专业很热门,但就像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第一批红马甲,总显得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离普通百姓比较遥远。
财经专业真正“爆款”始于2007年:人民币升值,房地产大涨,叠加股市大牛,财富神话让金融行业成为全民瞩目焦点。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都没有让我国的金融专业热度变冷。
2010-2011年,金融专业热度略减。
2013年互联网+金融,叠加股市杠杆牛,金融专业再度暴热。
……
2016、2017年,金融专业热度达到最顶峰。
在这两年,学生填报志愿选专业, 专家或长辈的建议必然是:金融,或者计算机。
仿佛不选这两个专业,你的前途就是一片灰暗,人生输在了起跑线~
2018年,美国缩表,中国去杠杆,导致2018年开始,👉部分地区两财一贸的热度开始降低。
2019年,各省理科投档线集体进入低谷。
30年河东,30年河西。
河东、河西,可以万里之遥,可以咫尺之隔……
从2017爆款到2019年遇冷,只用了两年。
小编不知道明年、后年经济形势什么样?但正如“一年有四季,气温有高低”,经济形势起起落落,是很正常不过的事。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小编始终相信,中国国运螺旋往上,今天的调整和沉淀,只为明天更好的发展,金融专业肯定不会凉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财经专业的“兄弟”——计算机专业,👉历经几轮牛熊的起伏过程。
财经专业,明年的热度可能会继续后退,估计还要经历1~2年小小的低潮,才会开始回暖。也许今年读金融,4年后回头看却是抄了历史大底呢~
财经专业虽然不会凉凉,但走下“神坛”,已是大势所趋。
财经专业,再想回到2017年“爆款”的可能性也不大了,原因如下:
①金融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金融行业以前需求更多的是金融财会人才,时代变了,现在更需要的是计算机、数学、统计等理工科人才。即使是“高大上”的投行,本专业的工科毕业生更受欢迎。
②金融行业的待遇,变化显著。
金融行业工资待遇明显降低,社会地位也明显降低。
如银行工作人员,过去是“白领”的象征,现在则是“满大街追人装ETC的”。
不要小看装ETC这件事。
以前有人说“银行不好混”,大家不一定有切身体会。
今年ETC普及,全国人民都知道银行“民工”是遭罪、受气、生存艰难的“弱势群体”~
“高大上”的投行、基金、券商、财富管理,其实日子也不好过。
去年网上炸锅的某证券通信团队“不雅饭局”,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外表光鲜的资本圈,竞争有多么激烈…
想要出人头地,连清华的硕士都不能“免俗”,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光鲜、高薪的背后必然是996、无尽的加班和应酬…
30年河东,30年河西~
移动互联时代,专业冷热交替,风水轮流转的速度变得很快。
下面一一盘点金融、计算机之外,那些曾经的“爆款”专业,供参考:
➤新闻专业:无冕之王15年
80年代中后期,纸媒处于“黄金时代”,新闻专业是最新潮的专业,记者掌握着舆论的风向标。
90年代后期,是《焦点访谈》和《南方周末》最辉煌的时候,也是新闻专业最火爆的时候。
如今,传统媒体已溃不成军…好怀念那段时光,记者是“守护社会良心底线的崇高职业”,真正的无冕之王…
虽然传统媒体走下坡路,但自媒体却非常火爆,新闻、传播专业的未来充满希望。
➤英语;国际贸易专业
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进入高潮,和“国际”二字沾边的专业,迅速取代财经专业,成为爆款。
英语、小语种、国际贸易、国际关系,这些热门专业录取分数屡创新高,分配去向也让人“眼红”。
那时候,“外资白领”是最令人向往的阶层。国际贸易、英语等专业被称作“皇冠上的明珠”。
当时的顺口溜:“不上北大上贸大”“不去复旦去上外”,可见这些专业的当时的热度。
➤法律专业
90年代,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国家法律人才匮乏,再加上国外律师十分吃香的示范效应,法律专业成为爆款。
由于热度持续走高,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法律专业,总体来看,法律专业供大于求,看起来就业情况不是太好,真相却是:
法律优秀人才依然紧缺,法学👉五院四系的人才仍然供不应求!
➤土木工程、建筑学
2003年,我国决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以后十几年里,我国就是一个大工地。同济的土木工程、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最火的时候都超过了清华的录取分数线。
风水轮流转,每个行业都一样,建筑行业更是周期性明显的行业。
虽然土木工程、建筑学专业明显没有前几年火爆了,但房地产仍是我国支柱产业,知名建筑院校的👉建筑学土木工程还是很吃香的。
➤文、史、哲:各领风骚五六年
1977年,正式恢复高考。文史哲成为当时的“爆款”专业。
文革十年,造成知识断档,大家能想到的专业、学问,就是诸如文学、历史、哲学等基础、传统的学科。
“想当年大学交谊舞会跳舞的时候,如果有个男孩说自己是中文系的,那会有很多女孩子邀请他跳舞的。所以当时好多男生都自称是中文系的,哪怕他是学理工科的。”
但风水轮流转,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开始热捧那些更有“钱景”的专业,文史哲也随之风光不再,乃至渐渐成了冷门。
其实,文史哲的就业形势并没有想象中的糟糕,从宏观角度来看,文史哲就业面可以很宽泛,无论什么行业都不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工商管理、会计、旅游、物流、生物(生命科学)
工商、会计、旅游、生物等专业,勉强可称作曾经的爆款,也曾热门了好几年,其中最短的也引领风骚三四年。
但这些专业都是流星,没有火爆很长时间。
综上所述,所谓冷门和热门,是大家根据供求关系、体面程度、经济收入来考虑的。
冷、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有的波动、起伏,不过都是一时的。
若在时间维度上进行比较分析,专业其实没有好坏、冷热之分。
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做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远比学什么专业更重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