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文作者常被留言批评👉精致利己,喜欢说大实话,令人心里不适,且这类文章去年推送过,本无需重发。
但看到今年越来越多的大类、试验班,所以有感而发!仅供参考……在大一末、大二初,专业分流,学生根据兴趣、专长选择专业。最终还是要遵从:双向选择、服从分配,根据GPA绩点进行专业分流,比较公平。
弊:不能一次到位。到了大一还要吃二遍苦,重新专业分配。高考分数再高也不一定有用,大一不努力就可能会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虽然学校有转专业政策,但万一转不成呢?所以大一除了转专业要努力,还要为专业分流而努力。可能有少部分幸运儿会在分流前后成功转专业,也有少部分会在大二成功转专业……近年来,某些(极小部分)高校,为了弱势专业能招到优质生源,利用大类打包,玩出了花样。招生结果:双赢~学生圆梦,被心仪的“好”专业录取;大学如愿招到优质生源,提升了投档线。专业分流:自由双向选择,公正公开,全网公示。十分公平~大部分实际结果:GPA前50%进入自动化,后50%机械。或者:计算机+土木+机械=工科试验班(中国制造2025与先进基础建设)去年,广东某高校大类打包,将天坑专业打包计算机类,引发热议,如,土木、水利、材料,测绘、能源动力、航空航天…都纳入计算机类,名曰先进制造、先进能源、智能试验班……今年看大厚本、招生简章,感觉“试验班”越来越多。个别高校迷惑行为如下:
如,上海某校,经济管理试验班:里面根本没有经济类专业。-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属于管理大类,而非一般情况下的工科大类、或计算机管理与技术大类。
医学试验班,没有临床医学,而是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平行志愿,包含新高考的“院校专业组”,一旦投档,如果不服从调剂,都面临退档风险。不想浪费每一分,冲一冲的后果,可能就是调剂到压线专业。一旦进了这些大类招生专业、试验班,大一就会面临专业分流问题。一个人日夜苦读,提高了分数,进入好专业,这叫努力;一群人努力,提高了热门专业的准入门槛分,这叫内卷。进了大学就轻松了?
不可能!内卷是怎样产生的?就这样产生了。填报志愿前,一看到“试验班”“大类招生”,就要擦亮眼睛,我们没必要耗费时间去指责这些大学,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多去研究、解读招生简章。建议优先选择:那些细分了专业的学校志愿,或者真正的大类招生志愿。
看到了试验班、大类招生志愿,一定要三思而定!谨防入坑~谨防被钓。——题外话
试验班、大类招生花样百出,也不能全怪学校。
如,山东、浙江、河北、辽宁、重庆等地采取“专业(类)+院校”,志愿直接到专业,不要担心调剂,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也减轻招生办、学校工作量,但不利于学校。
某些冷门专业,以前可以通过“服从专业调剂”渠道录取到学生,但近几年就业情况不太好,加上网络关于劝退专业话题推波助澜,导致一些专业出现两极分化,有可能招不到优质学生。
关于某个、某类专业,学校都是一盘棋、全国统一设置,于是其他“院校专业组”模式、或老高考地区也同样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试验班”“大类招生”。
关于试验班、大类招生,还是有好处的:大一学习基础课,大二或大三时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和发展方向,在大类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利于同学进行规划、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