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微信,到底谁玩谁?——记第八期传习会之梧桐会讲

原创 传习君 传习会 2022-06-08

《大学》传习会

  • 2017年首次正式对外公布三鼎(治学、修身、用世)一体的曾氏家学。

  • 国内首个三法(文法、行法、心法)并用传授儒学的传习会。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工具已经深深地镶嵌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并以不可阻挡之势占领了大片的领地。因为有微信,我们得以认识许多朋友,遇到不少学习提升的机会,也能学到很多有价值的内容。甚至在这个移动办公时代,我们仅仅用手机就可以处理大量的事情,不可否认,微信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同样是因为有微信,亲人朋友之间直接的沟通变少了,感情变得淡薄,关系开始疏远。我们平时经常会忍不住不断地刷微信、刷存在感,网络上太多的诱惑让人不知不觉地陷溺其中,我们的精力被严重地分散了。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好像没干什么却也觉得很疲累。我们的身体也频频出状况,肩颈问题、食欲不好、失眠……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微信?《大学》修身的内涵如何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诚如先生所言,技术往前走了,就退不回去了,微信是扔不掉的,问题是如何去用它。我们不能选择不用微信,但我们能选择如何用微信。

又有同学说,我玩微信,还是微信玩我?如果我玩微信,就是心在焉,如果微信玩我,就是心不在焉。我与微信,谁玩谁?


▲ -梧桐山风景 -涓涓摄

                                   

期待已久的第八期《大学》传习会于十一月十八日在梧桐山举行,在下午的治学课程中先生一连讲了近四个小时,课程的深度、广度都甚于从前。又兼具融入生活的实用性,课堂上的互动非常热烈,许多人生中的重要问题都得到了清晰的梳理。甚至我们会觉得有压力,很多很深入的内容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慢慢消化。


晚上是梧桐会讲,要求大家结合文法课上先生讲授的“心不在焉”的内容,来谈谈自己与微信的关系。由于是与自身切实相关的问题,会讲的氛围积极而活跃,实际又深入。学员们背景各异,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本次会讲精彩不断……


▲  梧桐山白鹭-涓涓摄

                       

一、把当下最能发挥影响力的群留下来,其他的全部退掉


如何应对信息的爆炸?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微信,让它服务好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反被微信所役使?


春燕同学很认可微信,应对问题也很主动:有危就有机,微信信息的爆棚让我们招架不住,要么就在沉默中灭亡,要么就在沉默中爆发,要积极想办法处理问题,处理完后危机会变成生机。


同学提出边做事边刷微信会干扰思考,使思维不连续,工作效率会很低,可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隔一段时间再看微信。微信用得好能促进工作效率,用不好反而有害于工作,所以要慎用,有计划地用,才能得其利。


同学教大家梳理微信,管理精炼信息及资源:卸载多余的公众号,只留真正需要的,浪费精力的都干掉,不然不知不觉就会去看。


同学根据自身实践提出了非常实用的方法:每天先干最重要的三件事,干完再去做别的。去除无效沟通,把共性的问题用流程解决,以提高效率。


同学认为:不要随便给人家占用时间,随便被扰乱一定干不出什么事情。古人那么厉害,在艺术、文化、思想等领域做出了很多非凡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人的时间一定要由自己来主宰,要适当地拒绝别人。学了《大学》之后就有本了,首先把本做好,才有底气去拒绝一些东西。你的关注力一定要在你的影响力范围内,不要超出太多。把当下最能发挥影响力的群留下来,其他的全部退掉。



先生总结:没有一个本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东西都能干扰你,一旦有了本以后,很多东西你是不会有兴趣去关照的,这个才是最核心的东西。如果从外面知止就有点强迫自己,这个是一个方法,这两个方法都需要用。目前我们面临的焦虑,很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没有立本,如果本立住了,微信作为一个工具该用的时候用,不该用的时候放着,就没有太多的焦虑了。但是从没有本到立本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术的方法,这个术是为了争取时间把本立起来。


微信把你的时间碎片化,如何集中,需要有不受微信影响的独立的时间段。从三鼎家学的角度来说,每天有三段时间分别用来治学、修身、用世,其中治学、修身与微信无关,专注于读书、练功,只有工作和生活可能用到微信,每天把握住治学、修身两段时间,就不存在微信玩你的问题了。


 ▲  梧桐山白鹭-涓涓摄


二、我在跟你说话,你在哪里,你听到了吗?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令人揪心的恐怕就是微信对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侵犯,以及对于深度学习和教育的冲击。


有好几位同学都提到了这样一个很无奈的现实,很多时候我们被手机牢牢牵引,没有办法融入环境氛围,经常心不在焉,给人的感觉很不好。现代社会有太多“不在”的人,吃饭的时候不在,相处的时侯不在。经常是身虽近而神不在,让人根本感受不到这个人的存在,特别是亲人之间也是如此。微信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越来越淡薄,手机似乎比人更具吸引力。以至于我们会对旁边的人说:我在跟你说话,你在哪里,你听到了吗?人被信息化,人与人的情感连接被弱化了,距离变得更远。


同时过多的信息剥夺了人的想象力,人变得没有创造力,缺乏深度思考,一切都变得简约化、快餐化、浅薄化,我们接受到的都是碎片化的信息。通常微信一不小心就刷了几个小时,不再有时间看书和深入思考,我们被微信吸引,乃至控制。


对于孩子,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严峻。小朋友自控力差,如果对手机上瘾,后果会很严重。特别是游戏对小朋友有极大的吸引力,有位同学还提到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校长说,你们要好好把你们的家庭建设好,以抵挡王者荣耀啊。但可惜的是大人没有办法说服小孩不玩手机,因为大人都在玩,小孩子是骗不了的。所以家庭的本非常重要,这个本立住了,就不会给外面随便带着走。


 

先生总结:微信的实质是信息传递,信息过度就会有弊端,要建立小孩和实物打交道的习惯并产生兴趣。跟实物进行有效的互动,形成合的关系,就会充实而喜欢。如果纯粹是信息,头脑会越来越累,越来越空乏,反而更容易上瘾。因为与信息互动很容易,代价低,所以很容易上瘾。真实的世界包括质量、能量、信息,互联网时代突出了信息,弱化了质量和能量,弥补的方式是让孩子们与真实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互动。


微信强化人的心不在焉,障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网络有广度、速度,却没有深度,但人的生命力需要有深度来支撑。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速度和广度,而在于深度。我们都是现代科技的小白鼠,日日对着屏幕,这是史无前例的。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十年二十年,人的功能演进、人的生命状态会如何?特别是对小孩的影响会更大,它会干扰大脑的发育,使孩子没有创造力,自控能力下降。


立住自己的根本,就有了边界范围,修身是不应该把精神放在外面,而要放在里面。从《大学》三重门的角度来看,三分之一的时间应该返回到身体里面,定得住,再看别的东西,思不离其位。通过修身把精神找回家,找到中的状态,立住本再往外放就有个根牵住,就不会被外面的东西牵引而拉不来回。心中有锚,在适当的点一收就回来了。如果没有立住本,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的心会外散得更厉害,人会更像一个机器。我们花三年、六年、九年修身,修什么,修本,没有本就没有进去,不会出功夫。现代社会信息都是碎片,大脑思维活动也是碎片,形不成一,一才是我们的根。里面出一,外放出去,再内外合一,才能做到我为主,外为客,心为主宰,以心驭物,回到心本身去,如果没有这一点中国传统文化就失去了优越性。如果落在术上,我们并不比西方更聪明,只有我们回到生命回到心这一点上,我们才有可能超越我们现在的技术主义所带来的生活上的一些负面作用。


 ▲  梧桐山白鹭-涓涓摄


三、我在站桩啊


最后先生讲了一个雪中站桩的故事,关于如何处理好微信与人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以前我们在山里面练功的时候,有一次大师兄带着我们一起站桩,平时一站就两小时。但那天站了不到十分钟就突然下起雪来,雪越下越大。按照以前的习惯一下雪就马上收功走了,在雪中站桩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


但那天大师兄不知道什么个想法,就是不收功,然后这帮人就郁闷啊:怎么还不收功?那个雪下到头上,慢慢融化变成水,一滴滴往下掉。但他就是不收功,他自己带着在那站,我们也不好意思走。然后就这么站站站,坚持,坚持……他不收功我们就不能走。


两小时就这样在心里面反反复复的抱怨、骂中熬过来了,然后时间到了,大师兄说收功。我们一下子好高兴,就互相交流:今天在雪地里站了两小时,有了一个新的飞跃,精神意志的飞跃……


结果有一个小师妹,没说话,我们问她:你刚才有什么感想呀?

她说:没有啊,刚才我不是在站桩吗?

我们问:你知道下雪了吗?——我不知道。

然后我们说:这不可能吧,你不知道下雪?

最后摸她的手,我们的手都是冰的,她的手是热的。两小时在雪地里手是热的,我们就知道了,她是真不知道下雪。


大家问:你怎么做到不知道在下雪的?

她说:我在站桩啊。


传习君

2017.11.24


随三鼎文化团队开启人生真正的“大学” 之旅

初敲《大学》门:心安之处即吾家!(修身营学习分享及短片回顾)


了解修身营及企业培训课程详情,敬请添加微信——yuzhifeng321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欢迎关注 I  一起传习


阅读原文—“大学传习会”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