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T和ES&T Letters虚拟专刊 | 有包膜病毒的环境生存与行为
关于病毒环境来源、归宿以及传播的研究之前多针对如诺如病毒(norovirus)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s)等无包膜病毒。而SARS、MERS、COVID-19等近期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传染性疾病的冠状病毒则属于有包膜病毒。区别于无包膜病毒,有包膜病毒其外层有一层磷脂膜,包裹着病毒的衣壳蛋白和基因组。目前对于具有传染性有包膜病毒的环境行为尚缺乏足够了解。如人体排泄物中这类有包膜病毒是否存在及保有传染活性、有包膜病毒的环境传播途径及归趋是什么,如何高效地对各种表面及水体进行消毒、如何有效地清洗受污染的身体部位、如何对废水及粪便中有包膜病毒予以消杀。这些信息缺失极大妨碍了对因之引起疫情进行快速有效响应。同时,高危病毒研究涉及安全性问题,进一步加大了SARS、MERS和COVID-19等病毒环境持久性和传播途径研究的难度。目前关于这类冠状病毒在环境中持久性的直接研究十分有限,大多数研究都是利用有包膜的 “替代” 病毒展开的。
本虚拟专刊收录了ES&T 和ES&T Letters上发表的相关研究,以展示目前有包膜病毒环境中持久性和环境行为研究的进展。所收录研究多使用替代有包膜病毒进行,这些替代病毒与当前备受关注、引起人群感染的有包膜病毒具有相似特性。其研究结果,如普通水体消毒过程中的灭活机制、废水产生气溶胶造成病毒二次传播和人体吸入暴露的可能性、有效清除受病毒污染表面的方法、以及受污染废物填埋后的环境归趋等,均可为有包膜病毒的潜在环境来源及传播提供重要参考。
专刊由斯坦福大学 Alexandria Boehm教授和密西根大学 Krista Wigginton教授共同担任客座编辑。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取特刊
Copyright © 2020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ACS美国化学会"
点击“阅读原文” Click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