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号主理人
这个公众号应该是 2017 年就有了,一直一周一篇、两周一篇,甚至中途断更多不少……从 2019 年才开始有规律的周更,后来再改成周一到周五日更……
写了这么久的公众号,我发现几乎没有特别给自己写一篇文章,因为想要写的是对大家更“有用”的东西。
以至于有些人怀疑简介上的“前华为、腾讯人机交互留英设计师”该不会是人设。
想想自己看别人公众号时也会好奇作者身份,所以我还是决定写一写给好奇的朋友看看,但就不发出来了。
接触互联网设计
我第一次接触 UI,应该是初中时代玩 QQ 皮肤。
那时鹅厂靠卖 QQ 皮肤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提供 QQ 皮肤制作工具来给网友自己定制皮肤。
我当时用 PS 做了很多款,只可惜当时没想着靠这个赚钱都是免费分享到平台。
我想那个时候的经历就是我第一次尝试互联网设计了。
那段时间我也同样沉迷于网页制作,不过用的是已经淘汰不知多少年的 FrontPage 和 Dreamviewer。代码主要是修改别人的,设计主要靠 PS,动效主要靠 Flash…
以前自己做的作品集网站(然而并不比PDF好用多少)
没想到的是,互联网设计从我中学时代打发时间的小游戏,变成了一份全职工作,后来又成了我的自由职业。
如果让我的人生重启几次,可能不管多少次我都会走上差不多的道路。
成为 UI 设计师
因为我高中就在学校动漫社担任了两届原创部部长(可见我真的是一个对学业不太上心的人),所以到了大学,自然而然第一想做的,就是加入社团。
当时在社团招新时,我一下子填了很多张报名表,不过都没什么特别的反馈。
只有技术社,问了我一句会不会 PS,我说会,然后我就开始为一个参加微软创新杯的参赛队做 UI 了。
因为我初中时做 QQ 皮肤和网页的经验,所以自学之路还比较顺利。
当时纯粹是免费工作,但只想着有这么一个机会很难得,也学到不少东西。
后来他们队获得了全国三等奖,也介绍给我很多其它的机会……于是就这样,我从大一开始走上了 UI 设计师的道路。
因为这样的经历,后来大三时我也作为正式成员组队参加为微软创新杯,有幸获得了全国一等奖,据说这是我们学校有史以来在这个奖项上获得的最高名次。
成为前端开发
我一直以来都有做个人网站的“执念”,所以自学 UI 设计的同时,也在自学建站技术。
我大二的时候,看到学校新闻网在招会做网站的人,我一去就很顺利的通过了。
而且因为新校区这边几乎是从零开始,所以我没过多久成了新校区这边的技术部部长。
新闻网这边时不时要我做一些专题网站,技术难度不是很高,不过每次都要新设计,所以还是蛮适合我做。关键是还经常能给点工资(虽然不多),所以我做了挺久。
当时想找会前端的学生进来帮忙很难的,很多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的新生,对编程的经验还比不上我。
会做 UI 的学生也很难找,艺术学院里真正擅长 PS 的也没多少……
我当时只好找了很多零基础的学生,给他们做前端培训和设计培训,倒是一段有趣的经历。
成为半吊子产品经理
做设计这么久了,时不时有人问我有没有想过转产品。
我不但想过,而且还尝试过。
承蒙我大一帮过的那个创新杯参赛队里一个学长的帮助,我大二就得到了实习的机会,就在当时处于北京的豌豆荚。
那时,这家公司有个奇怪的地方,那就是把设计和产品并成一个产品设计师的岗位。
要出一个新功能,都会让产品设计师自己提案,开会的时候包括 CEO 在内的很多人会一起来评审。
如果通过,产品设计师就自己和开发对接,自己设计并跟进项目。
这个经历没有引起我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业的兴趣,反倒是把我引向了交互设计方向。
因为实习过程中有段时间事情比较少,不知道做啥,leader 就让我去看用反馈。
于是我每天都把一百多条用户反馈从头到尾看一遍,把能恢复的全部恢复了,把需要产品优化的都记下来。
在这过程中,我意外地发现自己作为设计师理解的产品使用方式,和用户实际的使用方式完全不同!
例如,我作为设计师每天在想着怎么把产品做好用,结果发现投诉最多的竟然是产品擅自使用流量,导致巨额话费的问题。
但是最后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用到设计能力,提供更加合理的方案,询问和告知用户流量使用的情况。
这让我意识到,做好设计绝不是画图那么简单。只有了解用户,找到用户的痛点的需求,才能做出有用的设计。
而交互设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
学习交互设计
前面的UI、前端和产品经理,我虽然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但至少自学之路是很顺利的。
但是到了交互设计这里,我才意识到什么是高门槛了。
我在网上很难找到真正好的内容,虽然买了一些很不错的书来看,但总是感觉零碎的理论并不足以支撑实际的方案设计。
再后来,被家人怂恿着留学读了个研,就索性选了“人机交互”这个专业。
因为我一开始就想要早点读完早点回来的,所以就选了时间最短的英国。
人机交互这个专业真是小众,当时英国找得到这个专业的名校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我这从小英语垫底(只擅长理科)的艺术生能通过英语六级就已经是全年级前十了,雅思准备了一年好不容易考到一个 6 分。
于是我就去了不需要 7 分的学校里面,排名最靠前的约克大学。
就这么正式踏上了交互这条不归路。
英国上下学路上日常偶遇的猫
我对英国留学的交互设计课程还是很满意的,虽然压缩得比较快,但是我反而更喜欢这种效率。
本科的时候经常逃课,因为自认为觉得听老师讲课还不如自学。
留学的时候,却变成了生怕漏听一句话,因为每节课我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一样快速吸收着大量知识。
这段经历让我对学术论文、人机交互、用户心理、数据分析……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启发和提升,现在想来来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我之前也写过几篇相关的文章,在本公众号搜索“英国留学”可以找到。
进入大厂
由于社会普遍推崇大厂,所以我毕业后就去了华为,因为他们给给留学生开额外通道。
当时我满怀热情想要把自己好不容易学到的交互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却发现日常项目中不是总能找到机会。
当时做 B 端,很多时候都被业务缠身,我的交互技能可以发挥的地方不是那么多。
再加上我想起过去想要在网上学习交互,而找不到好资料的经历,所以我就在知乎上开了个“交互进阶”的专栏,后来改名“体验进阶”。
我感觉自己有很多东西想写,但是时间又不够,只能周更、双周更,甚至有时候月更……
因为想要去互联网公司体验一下,所以我在华为只待了 1 年就出来了,去了腾讯,从 B 端到 C 端的巨大转折。
我在腾讯做得挺久的,也是感觉工作没有那么忙,可以让我有业余的时间写点文章或者折腾点其它的兴趣爱好。
但是在这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厂分配的工作似乎永远都是过于细节的一个点,把我圈在里面动弹不得。
我因为过去的经历挺杂的,会点UI和前端,对产品规划有些想法,留学时又学了不少用研和数据分析技能。
但是在大厂里,尤其是在腾讯的交互设计岗位上,我能做的只有画交互稿而已,最多最多让我有机会做点动效,就连用研都只能用业务时间自己偷偷做。
这让我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度产生怀疑,我过去折腾那么多事情,最后就是为了画交互稿?
看着十几年不挪动位置的领导,看着按资排辈评职级的同事……我真心觉得这条路不适合我。
离开大厂
我在 2020 年底终于脱离了大厂、脱离任何公司,开始了自由职业之路。
这个决定真的很难,最难克服的是心理上的恐惧感。
不过事到如今,我觉得当时做得很对。
这件事情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这里就不细说了:我终究是离开大厂了,还真是有点后悔…
总之,我因为有公众号,以及过去组织活动的经验,所以经济问题并不大,反倒是接了一些 UX 项目和顾问的工作后,比以前更好了。
现在我有更自由的时间,在有限的人生中,只想要做好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我希望能做好用户体验这件事情,不管是自己学、自己做,还是教别人。
因为这是我从中学时代就一直在做,并且在不断实践中找到的方向。
这件事情的难点在于,国内的用户体验发展还处于萌芽期,很多东西和欧美相比还差一大截,但这也代表着机遇。
其实我走得不快,因为我是工作了蛮长时间才开始自由职业,而且还花费一半时间在项目上。
但是我走得很稳,因为我确保需要的知识方法我都学到,并且在真实项目中熟练运用。
这些知识方法和方法,我都会在社群和课程里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
我的知识星球社群已经开放。如果你想加入我们的学习小队,学些小课程,做些项目练习的话,欢迎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