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四五”规划 | 天涯区保治并举坚持品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天涯

精美天涯 2022-08-02



“十三五”回顾:

坚持绿色发展之路

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完成38项中央环保督察、省生态环保百日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成立三亚凤凰岛二期项目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秸秆禁烧防控工作,全年共计转运秸秆约8200亩,在全市秸秆、垃圾禁烧工作综合评比中成绩稳居第一。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生态提升保护。对1940亩被侵占生态公益林地进行封山育林,确保我区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6.5%以上。坚持整治黑臭水体,完成汤他水、桃源河等6个污水直排口整治工作,清理河道垃圾9328.4吨。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在金鸡岭、梅村等4个村(居)委会进行垃圾分类试点。

城乡环境焕然一新。定期开展“五爱”卫生健康大行动。推进河西片区、回新片区等6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完成28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修建改造完成4座市政公厕和460座农户无害化厕所,推动39座美丽乡村公厕建设。加快推进5个美丽乡村污水建设项目和52个污水处理泵站土地征收工作,台楼污水处理站建成投入使用。拆除农村无功能建筑2804处,拆除率达100%。



2021年工作计划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力做好中央环保督察、百日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加强耕地保护,推进农村乱占耕地专项整治。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秸秆垃圾焚烧等污染治理。进一步落实“河湖长制”“湾长制”责任,对三亚河、三亚湾等区域做好重点污染源监管,继续开展桶井、回新等6个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解决污水横流问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移民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排查,加快构建政府、企业、农民共同参与的农田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实行林长制,推进林鼻岭区域生态修复工作。完成海坡中央公园、阳光海岸带状公园等3个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加强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的管理和生态修复,推动西岛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加大三亚凤凰岛二期项目整改力度,科学有序推进拆建工作。

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区45个村(居)全面铺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成河西、凤凰、马岭等区级中转站升级任务。全面进入“禁塑”时代,督导全区各商业主体落实“禁塑”要求。加快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项目征地工作,力争年内建成投产。推动非化石能源发展,持续扩大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引导绿色出行,实施公交优先策略,完善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设备。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良好氛围。


十四五规划:

保治并举坚持品质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天涯

1

高效统筹开展国土空间管理

落实三亚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着力解决因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的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破坏等问题,加强我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严格执行“多规合一”,高效完成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工作,严守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等管控红线,构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与生态保护规划统一衔接、功能互补、互相协调的区域规划体系。探索建立规划调整硬约束机制与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常态化、实时化规划督察机制,持续保持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高压打击态势。


2

兴水增绿强化生态保护修复

加强水系生态保护。推进我区水系保护工程展开,强化宁远河、槟榔河、水蛟溪、水源池水库等天然水体和蓄水工程保护工作,加快海坡内河水系连通工程建设。加强我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保证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与供水设施、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全面清除,开展福万-水源地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严防养殖业、农业污染水源,清除三亚河、槟榔河等河流直接排污口。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内河(湖)月度监测制度。完善“河长制”,推进“一河一策”、“一河(湖)一档”工作,强化流域水环境治理,促进突击式治水向制度化治水转变。在土地开发利用中保留一定比例的水域面积,新建项目不得违规占用水域,留足河道、湖泊的管理和保护范围,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

加强近海生态修复。强化滨海岸线整治保护工作,加大三亚湾、红塘湾等滨海岸线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实施三亚湾17公里海岸线绿化改造工程。加强珊瑚礁国家级保护区的管理和生态修复,建立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基地。深入推进“两违”图斑整治,落实全部整改处置销号任务。开展三亚湾周边海坡十九横巷防浪堤生态修复工程。围绕亚沙会,推进三亚湾人工补沙实验段拦沙堤工程建设。严格控制向典型海洋生态区域、滨海湿地和重要渔业水域排放污染物。推进海洋生态监测和修复工作展开,完善海洋环境质量自动在线监测网络,推进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配合制定西岛合理生态补偿办法。扶持渔民转产转业。

加强林业生态修复。实行林长制,推进森林抚育、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持续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提升森林覆盖率。严守浅海滩涂、红树林和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红线,严格生态红线保护区建设项目管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区、矿山湿地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细化退果还林任务,加强沿海防护林等林区生态修复及建造工作,推进侵占生态公益林地种植经济林清退工作有序开展,鼓励种植坡垒、母生、沉香、紫荆、黄花梨等当地名贵树种。建立有效的区级生态公益林保护激励机制,积极推进高峰林区生态建设,切实加强生态涵养区管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组织护林队伍加强巡查,坚决打击盗伐滥伐林木及非法占用林地等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

丰富城镇绿色绿化。发展一批健康公园及公共绿地,推进海坡中央公园、小洲岛公园建设,打造“口袋公园”,结合亚沙会举办,规划建设城市绿色公园,发展立体绿化,营造一批绿色景观。进一步强化公园绿地管理维护,延长开放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公园全天候开放。推进多样化、多层次的城区绿化生态建设,结合旧区改造、重大工程、市政项目建设,完善绿道网络体系,为“双修”升级夯实基础。



3

多管齐下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实三亚市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项目工作。持续开展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对餐饮服务经营场所的油烟排放监督检查,实现油烟净化器安装运行率达到100%。全面禁止秸秆垃圾露天焚烧,完善区、职能部门、村(居)委会三级禁烧监管责任,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确保秸秆及时清运,加强对过岭、华丽、水蛟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防控。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开展建筑工地、沙场、搅拌站等扬尘污染场所综合整治,强化城市道路降尘整治。

加强水环境污染防治。加大河道整治力度,高质量落实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任务,推广“智慧河道”APP管理系统,委托专业主体对桃源河等整改后水质达标的河道进行常态化保洁,推动鸭仔塘、冲会河、烧旗沟等不稳定达标河道整改工作。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监管体系,从生活源、农业源、工业源等重点领域入手,深化区域内河(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地表水不达标断面整治。推进城乡雨污水治理工程,推进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老旧设施升级改造,重点解决河西、凤凰、天涯三个片区以及各类医院、学校、景区生活污水乱接乱排及污水混流入雨水管排等问题,实施回新、回辉、羊栏、羊新、水蛟、海坡、桶井等(村)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推动抱前、文门等5个村委会的农村污水管网设施建设工作,提高农村污水治理能力,提升污水管网覆盖率,实现全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清理整治工作,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全区重点园区和重点排污单位监管,结合月、季度及双随机抽查系统,确保在线监控平台数据传输实时掌握全区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

加强船舶港口污染防治。落实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实现船舶污染物的闭环管理,防止二次污染。推进老旧渔业船舶提前报废更新,逐步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探索出台渔船污染物排放管控方案。加快港口岸电设施建设和船舶受电设备改造,鼓励船舶靠港优先使用岸电,提升专业化泊位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推广港口装卸机械及港区内部运输车辆使用新能源。提升港口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等接收能力,做好与市政公共处理设施衔接,加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

加强土壤与固废污染防治。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对列入名录的地块实行土地用途负面清单和动态管理,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和调查评估制度,对暂不开发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实施风险管控,确保土地开发利用符合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持续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推广土壤深耕深松和秸秆还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试点项目建设,加强土壤污染重点行业企业搬迁改造过程拆除活动的环境监管,严密监控土壤环境质量。完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排查整治,扩建凤凰垃圾中转站,推进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站二期、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工程及配套项目建设,协助建立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管理办法,推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升级各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争取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快构建区政府、农民、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农田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加快推进文门村委会、抱前村委会等4个美丽乡村垃圾分类试点村建设,强化农村垃圾收运系统建设,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理能力。


4

协调耦合构建生态文明制度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充分利用市场与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优势,以区政府为核心,鼓励企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的叠加效应。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落实河(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环境质量考核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度,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工作,编制并定期更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清单,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推进建立问题清单整改销号制度,对标对表,指定专人负责,全面推进整改进度,充分考虑环境综合承载力。围绕生态移民,加强安置区建设,强化区域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备案管理。增强生态环境宣教力度,开展“三亚环境保护监督随手拍”等活动,加强公众参与环保意识。

建立生态环保信息化机制。推进囊括天涯区环保数据中心、环保数据监测平台、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定制化等应用的天涯区环保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工作,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环保上下游、周边、外部等数据,结合环保执法、监督、环境治理等多种业务手段,加大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力度,提升我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探索开发天涯区再生资源回收APP,引入专业第三方回收企业参与,发展上门回收或流动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和大件垃圾的高效回收。

构建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完善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持续分片分网格开展考核督察,尽快建立污染源信息名录库,落实污染源双随机工作模式,采用生态环保督办派单制度,实现动态管理和问题办结销号制。构建执行现场监督检查及巡查模式,增加一线实际执法监管人员,提升专业的环境监察综合稽查工作质量,加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力度,重点查办超标排放、未批先建以及拒不整改的违法案件。



5

共建共享引领绿色生活风尚

实施绿色细胞工程。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固体废物管理多元共治格局,开展“无废之旅”系列主题活动,积极推进禁塑工作,系统推进白色污染治理,促进“无废酒店”“无废旅游景区”“无废岛屿”“无废办公场所”等细胞工程建设,逐步落实绿色细胞工程实施细则,加速WWF全球“净塑城市”倡议城市及全国“无废城市”建设。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志愿活动,推广生态文明理念。鼓励节能低碳发展,提高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支持重点园区建设分布式能源供应体系,全方位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全区布局,逐步实现新建小区、公园100%配套充电桩,完善购置补贴、运营补贴、电价优惠等政策。制定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鼓励新建建筑采用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发展绿色建材,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争取尽早实现碳排放达峰,推进碳中和发展。加强绿色低碳宣传教育,倡导市民积极参与节能降碳行动,推进低碳示范社区创建,探索建设绿色能源科技展示馆。建立餐饮浪费管控长效机制,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加强宣传教育,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引导市民绿色生活。

引导绿色生产方式。严格产业和项目准入,严禁影响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和项目,严格落实《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加强绿色产业发展政策引导。


































 总  编丨王菲菲

 审  核丨金   力

 编  辑丨邢玉如






01 天涯区高效推动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02 天涯区全力做好春节旅游旺季沙滩浴场游客涉海安全保障工作
03 天涯区黑土村: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美好蓝图变成实景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