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社区口腔」建成后,科室收入增60%,一旦服务能力提升,市场或重新洗牌
来源:顾莹 医学界基层医声
阅读原文,点击下图:
上海首批3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已完成,其中包括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称“梅陇社区”)。
据介绍,标准化口腔诊室的评审标准有着非常详细的要求,除了硬件条件(面积、牙椅椅位数量、设备等)、软件方面(需配备医生数量、第一执业地点医生和第二执业地点医生的数量、医护比要求1:1等)的要求外,服务项目还设有加分项(例如有种植项目就能加分)。
扩建、添设备、拓宽业务范围
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杨振告诉“医学界基层医声”,梅陇社区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评审标准,主要归功于2020年至2021年4月间的改建工作。当时约2000万的改建成本中,其中一部分投入口腔科(包括口腔科的装修费用为260万元、购置口腔中心设施设备180万元)。
改建升级后,医院面积由248平方米扩大到467平方米,口腔诊室由4间增到9间(包括配置1间种植室),牙椅由4张增至9张。硬件设备从2021年的仅有一次性检查器械、牙片机设备,增至2023年拥有牙片机、口腔锥形束CT机、超声洁牙机、根尖定位仪、超声清洗机、藻酸盐自动调拌机,口腔专科显微镜、超声骨刀、口腔种植机、热牙胶充填仪等。
此后,根据2023年市区两级文件要求,梅陇社区又进一步针对口腔中心短板问题进行了升级改造,从服务场所、服务项目、设施设备配置、人员配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着力,再一次提升了社区口腔服务的能力。
同时拓宽业务范围,口腔服务项目从2020年的15项扩展至2023年的38项。除了口腔骨折这类比较大的手术不做,其他局麻下的手术都可以开展。尤其在开展正畸、口腔修复、种植牙后,就医群体逐步扩大,其中儿童、年轻人、上班族都比较多。
2023年口腔科门诊人次15163人次,较2021年全年升高35.57%;口腔科门诊总收入472.41万元,较2021年全年升高64.71%。
通过“医联体主任”破除困境
口腔中心各硬件配齐后,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医联体内的口腔病历互联互通率达到95.44%,梅陇社区现在可以预约华山医院、五院、闵中心等医院的口腔门诊号,还能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会诊和急会诊。
“梅陇社区口腔科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中心(罗阳总院)、三个支点(朱行、曹行、梅陇门诊部)的工作模式,如果诊疗需要进一步的设备支持,就会将患者约到罗阳总院,若是疑难疾病,就会约闵中心阮丹平主任(梅陇社区的口腔科医联体主任)的专家门诊,部分病人还可以转诊至闵中心。这样,在医联体的运作下,基本上覆盖了当下能解决的常见口腔疾病。”杨振说。
想办法让口腔医护人才回流
目前,罗阳总院共有9位口腔医生(包含医联体专家1位,外聘专家1位),为了满足分中心全天候的医疗,杨振计划2024年梅陇社区再招收两名口腔医生。
一直以来,口腔领域市场化程度较大,吸引了大量的口腔科优秀人才,但在民营口腔医疗机构生存遇困的当下,已经出现口腔领域人才从民营口腔机构回流的现象。
“此前都是医生、护士跳槽到民办医疗机构,这两三年发生了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别是闵行区的口腔整体水平在提高,医生收入也在提高。梅陇社区有2-3名医生,原先就是在民办医疗机构工作的。”杨振表示,以前招口腔医生比较难,现在社区口腔科医护的收入,与此前绩效低、仅处于保底状态不同,现在社区口腔科收入整体在社区中是比较靠前的,医生绩效已经高于社区平均水平。
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院方供图
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杨振预测,基层口腔的服务能力肯定还要大幅度提升。市场扩大后,医保监管在加强。一旦口腔科各项服务真正纳入医保,市场将会重新洗牌。届时,说不定标准化口腔诊室的评定标准也会进一步提高。将来标准化口腔诊室除了对硬件、人员配比有要求,可能会更加关注服务内涵、质量和科研教学能力。
“运营压力会倒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去想如何提高服务能力。因为没有服务,就无法改变业务结构,也就很难生存。”杨振说。
来源:顾莹 医学界基层医声
版权声明:所有「牙牙在线」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我们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