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星起源顾兆栴@通用投资贾海宁 | 6th CAIEC获奖人专访

CAIEC 空天界 2022-12-12




顾兆栴,南京星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大学教授,曾任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703所)副总师,首创我国载人飞船再入防热系统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已应用于所有载人航天返回舱及探月工程,国家科委863低密度烧蚀材料与结构研究、921工程返回舱防热材料工程化研制重点专项负责人,曾获国家奖及十余项国防/省部级奖等荣誉。

南京星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星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电磁与热防护材料领域,致力于成为面向军民两用市场的领军型平台级新材料公司。技术团队从七五计划开始持续进行功能材料项目的研发投入,多项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重大空天装备型号的配套,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并在多个国防和民用项目上持续研发和迭代。


公司业务方向主要包括防热/吸波材料与结构的设计、生产制造及测试分析,为客户提供从设计到制造的一站式定制服务。主要产品包括涂覆型吸波材料、防热材料、防热/吸波一体化复合材料等,广泛应用于RCS减缩、微波暗室、抗电磁干扰、飞行器防热等领域。


海宁,通用技术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聚焦于先进制造、航空航天、材料应用领域的产业投资。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曾任职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从事飞机结构设计工作,参与ARJ21-700、C919、CR929等型号设计工作。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杰出成就奖学金获得者。上市公司无锡航亚科技董事。

通用技术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通用技术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通用投资)是中央企业-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旗下的资本运作平台。于2004年9月改组成立,前身是成立于1995年5月的上海中技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通用投资公司注册资本35亿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两地办公,主要从事境内外市场投资业务。


通用投资以“建设成为集团公司相关主业市场化投资、并购、孵化及培育主体职能的资本运作平台”为目标,紧密围绕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主业和发展战略,在医药医疗与大健康、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战略投资,覆盖一、二级市场,进行短、中、长投资布局和战略资产配置,推进产投结合、协助集团进行产业培育与孵化。



空天界:顾总好,贾总好,恭喜二位获得了我们第六届大赛的一等奖和伯乐奖,感谢二位接受采访!我们第六届大赛一直在与疫情抗争,抗争了八个月,结果还是在举办前夜临时取消改为线上直播方式进行,星起源因为保密原因是唯一没有直播的项目,很多人都对您特别好奇,您本人也一直非常低调专注于科研工作,今天非常荣幸能够代表组委会对二位进行独家专访,为空天界读者解密大赛一等奖项目!


首先,请6th CAIEC一等奖获得者——顾兆栴董事长做自我介绍。

我是南京星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顾兆栴,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高分子材料专业,1987年硕士毕业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复合材料专业,毕业以后在运载火箭研究院内的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复合材料修补技术、资源卫星数传天线以及载人飞船返回舱的防热材料等功能复合材料的研究和一些生产工作,目前是南京大学的教授。
1997到1998年间,我担任703所结构复合材料中心的副主任,主管科研和生产。2008 年担任副总工程师,主管十余种型号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表面工程以及担任材料的性能检测、无损探伤的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项目立项、方案论证、组织实施等技术管理工作,包括航天创新发明的“双五条”归零标准等工作。2006年入职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雷达吸波材料的研究工作。这项工作也是非常重要。
先后开发了多款吸波材料用于国家的重点装备中,目前正在研发结构/吸波、防热/吸波等多功能复合材料及其构件。本次大赛获一等奖的项目“新一代极端环境空天防热吸波一体化复合材料“,就是这样的一个创新创业项目。

空天界:谢谢顾董事长。接下来请伯乐奖获得者——贾海宁老师。


我是201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后到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进修工业制造和系统工程专业,回国之后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参与民机结构设计相关工作,参与过ARJ21、C919等机型的设计工作,之后一直从事先进制造、材料应用、航空航天领域的产业投资。目前,在通用技术集团的产业直投平台,主要负责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一、二级市场的股权投资和战略投资工作。

空天界:请问您是如何发现这么低调的企业的?为什么推荐顾总来参赛?您认为星起源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我个人一直致力于寻找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领域的具有技术特色,且有一定平台属性的企业。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是航空航天领域最专业,且汇聚最多业内人士和优秀企业的平台赛事,我也有幸参与过很多届赛事相关的工作。因此,我觉得大赛是有口碑、有态度、有文化的赛事平台,不仅能吸引很多有技术特色和产业化潜质的公司参赛,同时也吸引了不少科研属性基因强、拥有大企业孵化背景的多元企业。
我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接触到星起源,也有幸参与星起源的投资,于是在投资之后,就推荐了星起源参加比赛。我认为星起源很有技术特色,有极高的技术壁垒,技术方面的“钉子”扎得足够深,同时拥有很好的产业化前景,其技术向产品化、产业化转化的路径比较清晰。无论是参考国外的产业进化道路,还是从国内产业环境所需要的特色基因来分析,星起源身上都具备这些特质。
所以有机会能够推荐企业来参赛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星起源。大赛组委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能够让星起源通过大赛接触更多的业内专家、投资人以及从业者,能够帮助星起源加速发展。

空天界:我们的大赛一直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顾董的项目能够拿到一等奖的原因是因为多数评委认为,这个项目的技术对当前行业十分重要。请问顾董,您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创立了星起源公司?您创业的初心是什么?

其实我是从高中开始,对航空航天包括天文都非常感兴趣,而且到目前为止一直从事和航空航天有关的工作,特别是通过在北航和运载火箭研究院的学习经历,更激起了对航空航天浓厚的兴趣,从事有关空天材料方面的工作。
这个刚才也说到,毕业后其实我在这两个单位工作都是与此相关。如果说讲初心的话,我觉得主要还是兴趣爱好。说到创立星起源的契机,其实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我很早认识吴澍,也是我们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再加上他的朋友和我团队的一些年轻骨干都有想创业的打算。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学校,有很多科研成果,一直迫切需要一个转化平台,特别是最近国内国际的形势,对我们这种功能复合材料的需求也比较迫切。所以基于此,吴总和我就联合创办了这家公司,希望能在空天这个材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为实现我国空天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实现自己的初心和梦想。也想借此次创业,复制原来载人返回舱工程化应用一段曾经美好的回忆和辉煌时期。

空天界:星起源的主要服务领域和核心产品是什么?


星起源是一家新材料的科技有限公司。它服务的产品主要包括电磁与防隔热计算模拟与测试的一些技术服务,以及结构/防热/吸波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一些产品,以及我们通过这些技术给企业或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物产品主要有两类,一类就是可用于不同电磁波频段的电磁功能材料,比如说吸波涂料、吸波贴片、吸波海绵、吸波泡沫、吸波蜂窝、红外涂料、频选天线罩等等,第二类是和结构相关的,比如结构/吸波、防热/吸波一体化的多功能复合材料。

空天界:什么样的单位可以用到这些材料?除了传统的军工领域、民用航空领域,哪里还能使用您的产品和技术?


我们这类材料除了在军工领域应用以外,还有大量的民用应用场景。有不少大家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手机终端、笔记本电脑以及5G通讯设备等。凡是用到电的东西,大部分都有电磁兼容和辐射损害的抑制问题。

空天界:请问贾总,星起源和其他同类型的企业相比最大的优势在哪?

有两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星起源自身的技术特色非常过硬,专业能力非常强。从材料体系的从业经验、产品经验到工程经验,一直深度参与国家重要装备型号项目,并非常出色的完成国家重要任务。从技术上来说,星起源一直依托南京大学这样优秀的平台,有深度科技技术积累。另一方面,它具有较强的多元化技术平台潜质,从风险投资、产业投资的角度来看,是非常稀缺的素质和潜质。其实很多企业在某个单点上,例如某一些功能材料、纤维材料或复合材料,或是在某一类的制造技术上,结合工艺装备的能力上有单点特色,但往往不具备更广维度的复合技术以及工程结合能力。

其次,星起源有非常强的能力应对客户多样性的需求,能够不断地输出研发成果,做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优质产品。以上两点结合显示星起源是能够深度耦合客户的需求,有产业化、规模化的企业,具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内核能力。

空天界:请您分享下,在您眼中星起源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星起源未来应该去延展、去放大、去夯实这两个突出的优势。例如,在技术上,在防隔热、耐烧蚀材料、吸波材料方面做出更具特色、更具亮点的“拳头”产品,把“钉子”凿得足够结实,助力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跟随国家战略,解决重装备型号的问题,希望星起源可以尽量多地参与国家重要装备型号进行合作研究。另外,放大技术平台优势,吸纳更多不同专业的技术人才,对不同类别的高分子材料、功能性材料,做技术融合和应用。这样才能够源源不断地满足客户需求,做出好的产品,把平台做大。

空天界:顾董,贾总从投资人的角度畅想的未来符合您的预期吗?您还有哪些计划呢?


我非常认可贾总的观点。我们的公司从团队和技术本身来看具备多方面的优势。未来计划尽可能扩大产品的实际应用,进行跨学科组合,并结合其他技术来不断地丰富我们的产品线,吸纳更多人才,争取在空天领域,把我们的更多的功能材料推向市场。

空天界:您创业的这段时间是否有经历过低谷期?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您坚持过来的呢?


公司创业大约两年时间,应该说谈不上低谷时期,但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突破。例如,最近获得了新的融资,在疫情情况下设备的采购、技术的交流都比以前更为困难。而如何回报股东,特别是让团队成员看到公司的茁壮发展,是我们需要突破的地方。
支撑我创业的信念,主要是大家对我的信任,特别是以贾总为代表的投资人以及吴总等主要骨干成员们对我们公司技术能力一如既往的信任,这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也会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空天界:现在有很多科学家创业,您觉得在思维方式、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您有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建议给和您一样的科学家?


时下确实有越来越多的航空航天领域技术专家转型创业。我认为,创业是好事情,如果在创业条件成熟和个人有强烈的意愿情况下,有利于实现科研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我完全赞同勇敢去创业。同时,我认为创业对高校和研究所的一些技术专家,可以起到牵引和示范作用。
有些研究人员、专家主要是写论文,很少考虑怎么实现应用,而研究的产品需要在国民经济和国防上有用武之地,才能真正起到研究的价值,并为更多的科研人员做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技术专家转型创业这种现象,也说明应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很好地解决了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那么专家可以发明更多的专利,做自己擅长的领域,不一定需要创业,便可以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

空天界:贾总,您觉得是什么原因加速了空天产业转型升级呢?


我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从宏观的层面看,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结构性升级和转型的历史进程是不可逆的。中国从基础代工转向工程仿制、需逐步向更强的自主化创新、正向设计、自主研发和工程化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高端制造的结构占比会逐步提升。无论是国企央企还是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民营企业都会参与进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起构建生态,完善产业链。将来还会向全球输出我们的能力,这是长时间积累的自然结果。
另外受限于国际局势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国产自主化方面的紧迫性越来越高。谈到航空航天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军工国防领域的应用,这部分的紧迫性、必要性非常强,加速了我国的内循环,加速了国内整个产业的发展。此外,我们技术的积累和产业发展土壤的培育会促使更多的创新技术和能力组合出新的产品。
有很多从业的同僚们,投身到飞行汽车、商业航天等产业化或创业之中,这也是技术组合带来的新产品、新场景。目前,产业环境越来越好,不管是国有企业、中央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将以更专业、更准确的定位参与到整个转型升级的浪潮当中。

空天界:之前大赛预热阶段,我有幸采访过星起源的吴总。据了解他原来是投资人,遇到顾董您后就转型成为了创业者。您二位是科学家和投资人共同创业的全新模式,很多人担心投资硬科技周期较长,请问您关于如何和资本合作,对于如何与投资人一起创业方面有哪些好的建议?资本对企业发展的助力有多明显?


作为科学家、技术人员,平时埋头钻研技术,其实对市场并不敏感,对投资更不熟悉。现在产品的技术更新迭代非常快,像学校、研究所这种传统的研究模式,包括小试、中试到生产,一方面会导致周期很长,另一方面,做出的东西与市场的需求差距很大。而融资方进驻后,我们对市场的敏感度或市场需求就变得非常清晰,既可以牵引科学家来研究和开发市场上急需的产品,同时也可以优化创业企业的管理方法。所以,科学家与投资方两者结合具备一定的优势。

空天界:这些年您关注的航空航天领域的项目中,您认为创业成功的创业者最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航空航天体系化能力要求很高,技术难度非常大,而且需要长期积累,属于高端制造业的顶端。所以,我们要致力于去培育和寻找专业技术能力非常强、自主研发能力非常强的企业,这是根本和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认为把技术能力转化为工程化的批产能力非常重要,也就是从技术和市场融合的复合能力方向去提升。
长期来看,企业要具备抵御周期的能力,任何产业都有周期,不论是投资拉动,还是消费驱动,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国际局势对国内航空航天领域有比较直接的影响,产业发展会有起伏。在竞争之中,想立于不败之地,具备抗波动能力,首先就要有看家本领,也就是技术积累的“钉子”扎得要足够深。另外,要有综合的产业思维、产业能力、产业格局,无论是从技术的宽度,还是产业的纵深,都要建构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够去抵御整个行业周期带来的冲击。包括创新机制的培养、人才梯队建设、面对重大市场风险的控制和识别能力。
要能够抓住好的市场机会、敢于投入,同时能规避风险或控制风险,这是做好一个企业并往更大舞台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对整个管理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星起源的团队,有不同视角、不同角色、不同基因的股东参与进来,可以去赋能,去帮助企业打造更专业化的管理层、更好的决策机制、提供更好的外部建议。但想成长为平台级的企业,挑战还是很大的。创业需要脚踏实地,我觉得星起源具备千里马的潜质,希望大家一起努力。

空天界:顾董一直都很低调,想请您分享下,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让像您这样的科学家更乐于走到台前来,介绍自己的企业和技术?


如果没有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没有贾总这样的伯乐,我一般不会参加大赛。我的项目本身是偏重于航天领域,并且我一直在做军工等保密性质的工作,对宣传有一定的抵触。对于贾总这位伯乐我也非常佩服,他的耐心说服、讲清利弊,最终参加了大赛,并获得比较好的成绩,再次感谢贾总以及大赛的各位专家和同仁。

空天界:您未来还会推荐什么样的项目?

我是整个产业的一份子,一个服务人员。从自己现在对行业比较粗浅的理解上来看,我希望能够看到特别有技术特色的优秀团队。
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科研院所、高校、有国际视野的团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参与创业,创业的形式也是越来越多元化,国家也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和机制,让更多混合所有制企业发挥国有平台的优势,共同参与进产业生态的构建。
从特色技术、特色专业能力向产业化、平台化去发展,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星起源所在的材料应用领域,产业培育的周期是比较长的,企业要跨越很多的台阶。国外有很多巨无霸、平台级的企业,也是经过了多年的沉淀和淘汰才脱颖而出的。业内优秀的从业者来推荐,这是最靠谱的渠道和来源,希望所有参赛的企业,特别是像星起源这种在大赛平台拿了奖的优秀企业,能够推荐和带动更多的产业链伙伴加入大赛的平台。

空天界:我们的哪些活动、哪些举措能够对您更有收获?第七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正在进行中,有哪些建议?您还会推荐您身边的企业家、科研人员参与我们的大赛吗?


通过参加大赛,让我们有很多收获。让我们有合适的机会,遇见更多优秀的企业。刚才贾总提到我们产业链上的其他优秀的企业,我也一定会推荐参加咱们大赛。
谈到建议,因为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类大赛,其实也没有太多经验。我认为,一方面,还需要在各个平台上扩大大赛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除了行业专家以外,投资方也可以借助平台给各企业多多介绍自己的投资背景。

空天界:我们第七届大赛正在报名中,想请您分享一下推荐的项目获得一等奖后您的心情?鼓励一下更多的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能够推一把自己身边的优秀的创业者,不要再低调了,积极地与各界对接起来~


作为一个从业者、服务人员、学生,能够有机会在平台上结识到很多产业内的伙伴,接受到很多业内专家的指导我倍感荣幸,在这里我见到了很多优秀的创业企业。
我已经连续参加了很多届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今年也有深刻的感受。商务部投促局,中国航空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学会的相关组织、中关村发展集团等都给予了支持与关照,地方的一些产业也在不遗余力地支持整个活动,心情很激动。
作为从业者,我很感激有这样的平台,能让我们每年都聚在一起,聊聊行业内故事的发展与变迁。希望将来能够持续地支持大赛平台的发展,继续推荐好的企业,并借助大赛的平台,挖掘到更多优秀的且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非常感谢组委会和各位专家,这个奖除了是对我个人的肯定以外,最主要也是对我们项目从事的空天材料领域的肯定、对空天产业的重视,非常感谢。

空天界:非常感谢二位!请二位给我们行业的其他创业者们送一句祝福吧~


祝愿空天界的各位同仁,在未来的空天事业中,让我们携手努力,一起为咱们国家空天事业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预祝第七届的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顺利举行。希望所有的空天人能够发展得越来越顺利,大家携手努力,共创更美好的未来!

直播时间
2022年10月5日  20:00--20:40  
一键预约,直播不错过

CAIEC每一个项目都异常优秀

为什么他们会来参赛?

在大赛中为什么他们能得到70多位评委一致好评?

每一个项目都有进化的过程

推荐人是如何见证项目成长的?

第一手的答案尽在

6th  CAIEC获奖人专访直播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